黃潤堂

黃潤堂(1885~1942年)字勵身,號恥庵,泉州城區靈慈宮溝人,清光緒十一年(1885年)生。15歲起,先後當筆店學徒、南貨店店員。

黃潤堂(1885~1942年)字勵身,號恥庵,泉州城區靈慈宮溝人,清光緒十一年(1885年)生。15歲起,先後當筆店學徒、南貨店店員。19歲,父去世,兄弟相繼罹時疫歿。其母憂患致癆,終不治而逝。由是潤堂立志學醫,轉充中藥店學徒。日間配藥,留意名醫處方,探詢患者病情,服藥效果;夜自學古文、練字,攻讀中醫典籍,積10年之功,醫道漸通。常免費為貧苦患者診治,醫術、醫德為社會所公認。
民國8年(1919年),黃潤堂參加泉州中醫研究會,在花橋宮施藥局義診。稍後,在家開業行醫。從此,益專心探求醫術,凡內經、脈訣、本草、驗方無所不讀,並廣交城內中西名醫,虛心求教,醫術益精。潤堂尚醫德,不論內、婦、幼各科,時疫惡症,亦不分貴賤遠近,寒暑旦暮,有求輒應。遇清貧者,不收診金車費,甚至贈給藥資。是以名播遠近,各地華僑亦有慕名回鄉就醫者。
30年代初,國民政府議定取締中醫,潤堂與泉州城內著名中醫聯名發起籌組晉江縣中醫公會。經福建省政府民政廳批准,民國22年,晉江縣中醫公會正式成立,黃潤堂被推舉為執行委員會常務主席(前後連任三屆)。該會受省民政廳委託,對民間中醫進行甄別考核。潤堂對甄別考核嚴格把關。截至民國26年,經三批考核呈報,除個別外,均取得中醫士資格。
潤堂認為中醫藥學是祖國數千年醫學科學結晶,絕不能取締中醫。民國25年,他把這一主張撰文發表於全國性中醫期刊《國醫春秋》上(上海出版)。呼籲同人合力向政府當局陳情,解除"取締中醫"之議。
潤堂擅長內科,善治虛、癆、臌、格(膈)等"大症",靈活運用治療諸原則。從不墨守成規,在實踐中他認識到西藥科學也有所長,在籌組中醫公會前後,不斷採購和閱讀西醫書籍,解剖、生理、病理、藥物、診斷、護理、內科、外科、婦產科、牙科等悉皆涉獵,有所領悟,即在行醫中加以嘗試。同時,通過中醫公會,向會員介紹,開展中西醫法比較與結合的研究。他率先採用體溫計及聽診器,必要時建議患者往西醫院作化驗或X光透視;重視對病人的心理治療;對西法治療更有效者,如難產以及鼠疫、霍亂、天花等急性傳染病,則勸病人往醫院開刀或打針補液,不怕病家誤會自己醫術不高。
民國27年,國民黨統治區社會日趨動盪,民生凋敝,就診患者家境大多貧寒,診金收入銳減,潤堂憂人憂己,積勞成疾。民國31年去世。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