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泥溝村[萊蕪經濟開發區鵬泉街道黃泥溝村]

黃泥溝村[萊蕪經濟開發區鵬泉街道黃泥溝村]

黃泥溝村隸屬萊蕪經濟開發區鵬泉街道辦事處,位於萊城東北7公里處,萊馬公路北側。北鄰南張家莊,東鄰博萊高速公路,西臨孝義河,南鄰匯源大街。地處丘陵地帶,耕地面積330畝,95戶人家,300口人。據《劉氏譜》記載,明成化年間,劉姓由茶峪村遷此地建村。因村南面有條黃土溝,年年流水不斷,雨水過後,道路泥濘,黃土泥特別粘,洪水泛濫,行人特難走,故此村起名黃溝村。因和高莊鎮黃溝村重名,故1982年經縣人民政府批准更名為黃泥溝村。

基本簡介

1939年至1941年,萊蕪劃為萊北、萊東和新甫縣,黃泥溝屬於萊東縣;1945年10月恢復萊蕪縣制,黃泥溝屬於礦山區;1951年改為第一區;1955年又稱礦山區;1958年屬於孝義鄉;1959年改為礦山人民公社,黃泥溝屬於礦山人民公社;1982年改為城關鎮後,黃泥溝屬於城關鎮;1985年改為北孝義鄉,黃泥溝又屬於北孝義鄉;2001年7月進入經濟開發區後,黃泥溝成立社區居委會。2002年10月22日開發區設立鵬泉街道辦事處,黃泥溝屬該辦事處

在長期的革命鬥爭中,無數青年為保家衛國投身於革命浪潮中、許多熱血男兒積極報名,踴躍參軍,為求得中華民族的解放,不屈不撓,不怕犧牲,湧現出像吳樹德同志那樣的革命烈士。很多青年為追求革命真理和新中國的解放,南征北戰,拋頭顱,灑熱血,為黨和人民做出了很大貢獻。如劉佩先同志,積極回響號召參軍,轉戰南北,經過家門口三次都沒有回家一趟看看老人和孩子。在一次戰鬥中,敵人的子彈打穿他的右臂,彈頭留在裡面,到死也未取出。
在解放戰爭中,尚慶元更是一馬當先。1949.年10月他剛滿16歲便帶著家人的囑託,毅然隨軍參戰,還參加了著名的孟良崮戰役、萊蕪青石關狙擊戰,還參加了淮海戰役。他一米六七的個子,當的是偵察兵,有時l小時要跑十幾里路,雖然他身上沒有一點槍傷,但已落下一身的疾病。如今他已是78歲的老人了,一說起他打仗的事,立刻就有精神。解放後他積極回響黨的號召回村當了村支部書記。像他這樣的還有劉緒先、劉棉先、孟召泰等等。他們的英雄事跡廣為流傳。
黃泥溝村人傑地靈,著名電影導演吳天明祖籍就是黃泥溝村。吳天明生於1939年,是當代中國著名導演,曾以《沒有航標的河流》、《人生》、《老井》等現實主義力作崛起於中國影壇。20世紀80年代,他擔任西安電影廠廠長,時為全國最年輕的電影廠廠長。1989年4月他作為訪問學者,應邀赴美國幾所大學講授中國電影。1994年回國後他又相繼拍出了電影《變臉》、《非常愛情》,電視連續劇《黑臉、《黃河人》,這些作品屢屢獲獎,引起轟動。2000年9月1日,吳天明在時任市委常委、宣傳部部長趙玉峰陪同下,來到了他魂牽夢繞的黃泥溝村時,受到了全村鄉親的熱情接待。在大家邀請下吳天明揮毫留言,“我的根永遠扎在黃泥溝”,並給村民們簽字留念。吳天明的到來給這個名不見傳的小村增了光,添了彩。
斗轉星移,黃泥溝村歷盡磨難,直到1948年全國解放,打土豪,鬥地主,分田地,村民互助互勵,共奔社會主義大道。1953年成立以吳樹甲、劉緒先為首的互助組,後來成立了農業合作社,劉佩先為社長。一直到1958年,成立了人民公社,村民生活雖有所改善,但仍不能解決溫飽問題。1970年至1976年,在縣工作組的支持下,黃泥溝村先後深翻整平三番嶺地,興建了一條長500米,寬l米,高6米的揚水站一座。黨員民眾自發組成一支打井隊,共打出深水井3眼,村民喜不自禁,拍手叫好。200畝旱田變成了水澆田,旱澇保收,靠天等雨吃飯的日子一去不復返了。1982年黃泥溝實行土地承包制,分田到戶,分為四個管理小組。改革開放真正解決了溫飽問題,黃泥溝人如今家家有餘糧,人人有錢花,過上了發家致富奔小康的好日子。
黃泥溝村地理位置優越,交通便利,四通八達,開發區新建東西南北柏油馬路環抱村莊,雄偉壯觀的海關物流中心大樓就坐落在村的東南方。
黃泥溝正在發生著日新月異的變化,特別是萊蕪啟動經濟開發區以來,黃泥溝處於得天獨厚的優越位置,開發區引進的物流中心、金葉菸草物流中心、統一集團、魯能等單位相繼落戶於黃泥溝村,已形成城市包圍農村的格局。
2002年7月6日黃泥溝正式掛牌成立社區居委會,面朝黃土背朝天的農民,如今成了城鎮居民,從此黃泥溝村進入了一個新的發展階段。

人文自然

黃泥溝村建村已有500多年歷史,建村之初只有劉姓,而後吳、尚、孟、許、於、楊、王、卓陸續遷居此地,成家立業。,其中劉、吳人數較多。異姓鄰居之間不分眾寡、強弱,和睦相處,團結友善,代代相互照應。村民在這塊沃土上辛勤耕耘、勞作,繁衍生息。他們以種地為主,村民們種地是能手,經商是行家。在解放前,孟召豐是當地有名的木匠,以打木推車為業,手藝精 湛,代代相傳。開染坊的、做豆腐的更是一絕,在當地很有名氣。
黃泥溝村曾是個環境優美的小村莊,村南有一占地100多畝的大劉家林,這裡草木蔥蔥,各種飛鳥走獸在這裡生棲,可謂鳥語花香。這裡埋葬著南孝義、南姜莊、南張家莊、黃泥溝、汶陽、陳家峪等八個村莊的劉姓人家的先人。林中那兩棵參天白楊樹相距不足半米,故稱對巴樹、兄弟樹(老百姓都叫它對巴樹)。提起大劉家林的對巴樹,知道的人可真不少。每棵樹粗四人合抱不過,樹冠如蓋,遮天蔽日。相傳系自然生成,有好幾百年的歷史,可惜早已被南孝義村的劉姓人家伐之瓜分。墳地當中有一個高6米的劉氏大祖碑,上面記載著劉氏的沿革。歲月滄桑,堪稱歷史文物,遺憾的是在“文革”中作為“四舊”,古墓被挖掘,從此大劉家林就消失了。坐落在村西的“關帝廟”始建於明朝,其廟古樸典雅,四梁八柱,青磚黑瓦,雕樑畫棟,殿堂有八位泥塑神像,栩栩如生,神態各異,招來八方香客到這裡祈禱神靈的保佑。然而這一文化古蹟也於“文革”中被毀,只有廟宇中那棵傷痕累累的老槐樹,依然還是那么挺拔,枝繁葉茂。

人物事件

一、烈士英名錄
吳樹德
二、歷任村支書
1949年-1956年  吳樹甲
1957年-1966年  劉緒先
1967年-1975年  尚慶元
1976年-1995年  劉振太
1996年-1998年  劉加利
1999年—— 劉振新
三、歷任村主任
1949年-1956年  劉緒先
1957年-1966年  劉佩先
1967年-1975年  劉振太
1976年-1997年  劉加慶
1998年-2000年  劉加利
2000年——  劉振新
四、副縣級及其以上幹部
吳曰聰  陝西三原縣縣委書記
五、副高級及其以上專業技術人員
劉振文  山師大畢業,高級工程師
劉 剛  中學高級教師
劉振俊  高級工程師
六、吳天明其人
吳天明,男,1939年10月25日生於陝西省三原縣西陽鎮,祖籍山東萊蕪黃泥溝村。
1960年高中畢業後從影,任西安電影演員劇團演員。
1975年考入北京電影學院導演進修班。1976年在北京電影製片廠《紅雨》攝製組跟隨著名導演崔嵬學習。
1978年返西影廠,擔任場記、副導演。
1979年至1981年與騰文驥聯合導演了《生活的顫音》、《親緣》兩部故事影片。
1982年獨立導演第一部影片《沒有航標的河流》。該片獲1983年文化部優秀影片獎;1984年美國夏威夷國際電影節東西方中心獎、伊斯曼柯達獎。
1983年導演電影《人生》,因影片深刻地揭示了當代農村青年的追求與命運,在全國引起轟動,成為當年上座率最高的影片之一。獲大眾電影百花獎最佳影片、最佳女主角獎;中國電影金雞獎最佳音樂獎。
1983年10月至1989年3月擔任西安電影廠廠長。任職期間,實行了一系列改革措施,大膽啟用有才華的青年藝術家,為他們營造了一個比較寬鬆的創作環境,使後來被稱為中國電影第五代代表人物的張藝謀、黃建新、何平、周曉文、顧長衛等一批優秀的青年藝術家脫穎而出。
1985年任中國電影家協會主席團委員。
1986年導演電影《老井》。影片以其深刻的社會內涵和傑出的藝術成就,獲1987年中國電影金雞獎最佳影片、最佳導演、最佳男演員、最佳女配角獎。大眾電影百花獎最佳影片、最佳男演員、最佳女配角獎。同年獲第二屆東京國際電影節大獎、最佳男主角獎、國際影評家聯盟特別肯定獎和東京都執事獎;1988年獲義大利沙爾索國際電影節大獎;夏威夷國際電影節評審會特別獎。
1987年,因吳天明對電影事業做出的貢獻,美國TELLURIDE國際電影與DARTMOUTH大學電影學院授予他榮譽獎章。
1989年4月,應美國亞洲文化協會邀請,作為訪問學者赴美國考察,先後在加利福尼亞大學戴維斯分校和南加州大學電影學院擔任客座教授。
1989年9月被聘為第三屆東京國際電影節評審。
1994年1月回國。
1995年導演電影《變臉》。該片獲1996年中國電影華表獎最佳合拍獎;中國電影金雞獎最佳合拍片、最佳導演、最佳兒童表演獎。另外應二十餘個國家電影節邀請參展,先後獲第九屆東京國際青少年電影節最佳影片、最佳導演、最佳女主角獎和評審最佳影片獎;共37項獎勵。
1996年應中共河北省紀委邀請擔任以“反腐敗勇士”姜瑞峰為原型的16集電視連續劇《黑臉》的編劇和導演。由於該劇集真實、深刻的社會內涵和突出的藝術成就,1998年5月在中央電視台黃金時段播出後引起強烈反響,獲中國電視飛天獎和“五個一”工程獎。
1997年導演電影《非常愛情》,獲中國電影華表獎優秀影片獎。
1998年導演35集電視連續劇《黃河人》,獲北京市政府優秀電視劇獎。
1999年導演20集電視連續劇《都市情感》,2002年拍出《執行長》。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