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作 者: 胡建忠 編
出 版 社: 中國環境科學出版社
ISBN: 9787802094574
出版時間: 2007-01-01
版 次: 1
頁 數: 342
裝 幀: 平裝
開 本:
所屬分類: 圖書>科學與自然>環境科學
內容簡介
《黃河上游退耕地植被恢復重建與可持續經營》在對以青海大通縣為代表的黃河上游地區生態環境現狀進行深入分析的基礎上,點明了在黃河上游地區開展退耕還林還草工程的重要性。全書緊緊抓住仿擬自然植被這一主線,以恢復生態學作為主要理論依據,結合生態學、經濟學和系統學等有關理論,在充分進行植被校地調查的基礎上,研究了黃河上游退耕還林還草工程區林草植被建設水資源承載能力,提出了水土保持林草植被建設的最佳覆蓋率。在此基礎上,以水土保持功能最高為目標,研究了以流域為單元的水土保持型林草植被景觀空間格局最佳化配置技術。同時,以植物群落演替規律和自然頂極理論為指導,研究了天然植被和穩定的人工植被的組成、結構以及水土保持功能(截留、增滲、抗蝕、抗沖等),探討了耕地農作物-人工植被-自然植被被三者之間徑流、土壤侵蝕、養分元素遷移等過程的實質,揭示了退耕還林還草對生態環境的調控機理;以此為基礎,仿擬、建造了穩定高效多功能的植物群落結構,總結得出了植被結構最佳化配置與調控技術。提出了用生物多樣性、結構層次性、功能有序性作為衡量退耕還林還草工程的穩定性指標體系。並以生態經濟學、森林群落學、農林複合經營理論為指導,開展了水熱土條件較好、坡度較緩地段的退耕還林還草“集約型”高效農林牧複合可持續經營技術研究與示範,總結了低效林分的改造技術等配套技術,以期從可持續發展角度,來實現退耕還林還草工作“退得下、還得上、穩得住、能致富、不反彈”的主要目標。 《黃河上游退耕地植被恢復重建與可持續經營》涵蓋面廣,信息豐富,注重方法,深入淺出。可供從事生態學、林學、水土保持學、植物學和環境科學等方面的科研、生產、管理人員及有關大專院校學生參考使用。
圖書目錄
1 黃河上游地區開展退耕還林還草工程的意義
1.1 黃河上游地區生態環境問題的嚴重性
1.2 黃河上游地區開展退耕還林還草工程的必要性
1.3 黃河上游地區退耕還林還草工程要以恢復生態學作為主要理論依據
1.4 黃河上游地區退耕還林還草工程必須滿足可持續發展要求
2 自然經濟概況
2.1 地質
2.2 地貌
2.3 氣候
2.4 水文
2.5 土壤
2.6 植被
3 試驗研究方法
3.1 技術路線
3.2 試驗布設
3.3 試驗研究方法
4 植被恢復重建的主要理論
4.1 植被恢復重建的生態學理論
4.2 植被恢復重建的經濟學理論
4.3 植被恢復重建的系統學理論
5 退耕地區景觀空間格局配置與最佳化技術
5.1 景觀土地利用現狀評價與規劃
5.2 景觀空間格局配置與最佳化
5.3 景觀空間格局配置效果的初步評價
6 退耕地植被垂直結構仿建與最佳化技術
6.1 植物資源與特徵
6.2 退耕地林草植物種類篩選方法
6.3 退耕地高效穩定植物群落的仿建與最佳化
7 退耕地植被穩定性綜合評價
7.1 生物多樣性評價
7.2 結構層次性評價
7.3 功能有序性評價
8 退耕地植被可持續經營技術
8.1 適用於不同類型區的退耕還林還草模式建設技術
8.2 退耕還林還草工程穩定性調控技術
8.3 低效林草植被更新改造技術
8.4 圍繞退耕還林還草工程的生態農業產業化經營技術
9 主要結論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