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
本品為游蛇科動物灰鼠蛇除去內臟的全體。於9~10月間捕捉。捕得後,剖腹除去內臟。拭淨,鮮用或烘乾用。
性味歸經
肝;腎經。
功能主治
治風濕關節痛,麻痹,癱瘓。
形態特徵
全長120~160厘米。眼大,瞳孔圓形。頰鱗3片,少數2或4片;上唇鱗8片,偶為7或10片,第4、5片入眼。眼前鱗2片,眼後鱗2~3片。前顳鱗2片,個別的1片;後顳鱗2片,體鱗光滑,或在體後中央有少數幾行起棱,頸部鱗列為15行,亦有個別為14、16、17或19行者,體中部為13行,少數14~15行。肛前鱗11行,腹鱗160~169片,尾下鱗103~126對。體背面暗灰色,各鱗片邊緣暗褐色,中間藍褐色。自體的前部起,由各鱗中間的藍褐色前後相連而成藍褐色縱走線。腹鱗淡黃色,各鱗二側藍灰色,至尾部而呈暗褐色。棲於平原及山區丘陵地帶,常營樹上生活。以鳥類、蛙類、鼠類、蜥蜴等動物為食。無毒,但常輕易咬人。
生產區域
分布浙江、江西、福建、台灣、廣東、廣西、湖南、雲南等地。
用法用量
內服:與吹風蛇、金環蛇同浸制三蛇酒。適量飲。
化學成份
灰鼠蛇肉含蛋白、脂肪、多種胺基酸。蛻皮含骨膠原(callagen)。腦含促卵泡激素(luteinizinghormone)。灰鼠蛇還含有具有降壓作用的甲狀腺提取物。
特別說明
本詞條僅用於中醫藥知識的科普,對於任何形式的野生動物和野生植物的使用均須遵守國家的相關法律法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