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曾參加香港理工大學酒店及旅遊管理學院人力資源管理課程的學習,酒店培訓界新銳,擅長藉助中國式管理哲學的觀點分析授課,有幸獲多位業內前輩(林柳君女士、安強先生、江山先生、包旭城先生等)點撥,為同級別培訓師中的佼佼者。
任職經歷
2006年--2007年 先後在佛山皇冠假日酒店(原佛山賓館)和南海楓丹白鷺酒店實習
2007年初--2009年中 深圳長豐酒店,深圳長豐花園酒店先後任職培訓老師、培訓主管和人事培訓經理
2009年中--2010年末 旗艦(香港)國際酒店培訓機構任職培訓經理
2010年末--2011年初 參與籌建深圳豪派特華美達廣場酒店
2011年初至今 現於廣東惠州康帝國際酒店任職培訓經理
培訓特點及風格
1、熟悉人力資源部培訓工作流程;
2、主張中國管理哲學思想與酒店管理相結合;
3、擅長領導、溝通、人際交往、人力資源管理系列課程的培訓;
4、培訓風格清晰、深刻、幽默、回味
文章發表
1、《酒店培訓五難》--發表於《中國旅遊報》2010年12月1日第七版
2、《用“合”的觀點看待酒店培訓》--發表於第二期《論道酒店》雜誌P61-64及【邁點網】管理研究版塊
3、《處理特殊員工,考驗HR的管理藝術》--發表於【邁點網】電子雜誌《HR半月刊》第51期案例分析版塊及《中國旅遊報》2011年3月30日第七版(文章題目為《執行制度也要講“情”》)
4、《人,在哪?--一名酒店人事培訓工作者對“用工荒”的思考》--發表於《論道酒店》雜誌第三期
觀點分享
1、制度,就是中國人常說的“法”,中國人做事講究“情理法”。“法”被放在最後面,並非意味著制度不重要,而在於制度示人以死板、冷漠、直接、沒人情味,不太容易被人接受。因此制度要求的東西應當作為事件最終結果的參照,而非過程。
2、整天抱著制度不放的管理者,必定是一名不用心的管理者。
3、西方人性格比較外露、比較單純,常常將自己的情感表達出來,而中國人普遍比較內斂,且受情緒影響比較大,所以同樣是微笑,西方人經過培訓,按照崗位職責可以執行得很好,而中國人所想的則遠遠比西方人要多、要複雜。
4、各部門培訓員的培訓講堂應該更多的設在一線工作現場,遇到問題當即發現,當即指導,當即演練,當即掌握,這個過程也可稱之為培訓,並且這種氛圍是人力資源部的培訓工作者所無法取代或模擬的,所以當我們發出“其真無馬耶”的時候,其實我們是“其真不知馬也”。
5、一些酒店人,包括培訓工作者認為“拿來主義”快捷方便,殊不知技巧層面放之四海而皆準,而技巧成功實施背後的環境和土壤卻是不可能複製的,若單靠照搬照抄可以解決問題,豈不早就天下太平,還需要培訓工作作甚?
6、關於酒店行業“用工荒”的分析:A、“用工荒”是市場自身的一種調整;B、“用工荒”與中國人民族性關係緊密;C、“用工荒”是某些酒店人自作自受後又殃及無辜的結果
7、站在顧客的角度,我們又過於強調微笑“禮多人不怪”的一面,卻忽略了“禮多必詐”的另一面,倒不如先把話說到位,因為“口為心之語”,讓顧客感受到服務人員的真實用意,再輔之以微笑,效果會更好,否則,帶著微笑的面孔卻說著生硬的語言,在顧客心裡著實增添了幾分不爽。
8、當員工心裡不服的時候,往往總是找出一系列的理由來搪塞、刁難、起鬨,找不到理由時,則低頭不語,看似在聽,實際上根本沒聽,最終培訓的效果大打折扣。
9、西方管理無法解釋管理與樣子有什麼關係,這裡的“樣子”就是指一個人的德性,意思就是指某某上司自己都沒管好自己,又有什麼資格管我呢?
10、賦予培訓很大的期望,盲目追求立竿見影,或是將培訓作為救命稻草,最後必然將培訓說得一文不值,這才是培訓工作的最大悲哀,最大的冤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