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帝貢柑

黃帝貢柑

相傳當年武則天派遣大臣前往新州禮拜六祖,當地鄉親以柑相贈,大臣回京後獻給皇帝品嘗。武則天嘗後讚譽有加,遂令新興縣每年進貢,貢柑之名由此而來。因是皇帝極其喜愛之水果,新興貢柑又稱皇帝柑。新興貢柑的特點是皮薄肉脆,色清淡,無渣少核,入口清甜爽滑,深受廣大民眾的喜愛.

樹形特徵

常綠喬木,生長勢強,樹形開張,樹幹平滑呈深褐色。葉互生,披針形至卵形,葉緣具鈍鋸齒狀,先端漸尖,葉光滑,紙質,表面和背面綠色,葉長約7公分,葉寬約3.5公分,新稍呈淡綠色。花期與產期特徵:3月下旬開花,11月下旬-12月成熟期。果實球形或圓形,未熟就很甜, 熟後果皮金黃色,光滑,果形靚麗、果色金黃、皮薄核少、肉脆化渣、汁多、清甜香蜜、高糖低酸、風味濃郁。發源地編輯據考證,貢柑最早起源於廣東省四會市貞山,是農家優稀品種。種植歷史悠久,相傳早在唐代,四會、德慶境內已有貢柑種植。北宋年間(公元960 -1127年)由於其品質優異而被朝廷列為供皇帝御用的貢品,因而得名“貢柑”。貢柑果形美觀,皮色橙黃至橙紅,皮薄多汁,果肉脆嫩, 爽口化渣,清甜低酸,風味獨特,廣受消費者歡迎。但在20世紀90年代初以前,貢柑只作為地方土特產優稀果品而小規模種植。自20世紀90年代中期起,德慶縣委、縣政府等根據市場需求,抓住機遇大力發展貢柑生產,建成首個大型貢柑生產基地, 2007年德慶貢柑栽培面積8200 m2,產量約7萬t。德慶縣2004年獲“中國經濟林中國貢柑之鄉”稱號,同年又獲國家質監局頒發的“貢柑原產地域產品認證”,德慶貢柑先後獲得“中華名果”和“廣東省名牌產品”稱號,獲國家商標局批准為“原產地註冊證明商標”。秋冬時節,正是皇帝柑上市的時候。據廣州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林麗珠教授介紹。

種植氣候編輯

黃帝貢柑耐寒性中等,適宜年均溫17.5℃以上的柑橘產區種植,要求冬季最低氣溫不低於-7℃。

果園規劃與種植技術編輯

土壤要求:要求土壤土層深厚(60㎝)、肥沃;土壤ph值在5.5-7.0;果園地勢坡度低於25度。園地規劃時,應有必要的道路、排灌、蓄水和附屬建築設施。在具體規劃時,儘可能做到集中成片,在交通、水源條件好的地方建園。種植時間:一般在9-11月秋梢老熟後或2-3月春梢萌芽前栽植。種植密度:採用株距3m×行距4m的密度進行栽植,畝植55-60株。栽植技術:土挖栽植穴:拉線定距,挖定植穴,穴深、寬各80cm,然後壓綠肥50cm深,回填土40cm高栽植;田起壟栽植:8米帶溝(溝寬60-80㎝,深40-60cm)開廂,每廂起2壟(壟寬1.5m,壟中心距4m,壟高20-30cm)。栽植時將苗木的根系適度修剪後放入定植穴中央,舒展根系,扶正,邊填土邊輕輕向上提苗、踏實,使根系與土壤密接。澆足定根水,在樹苗周圍做1m的樹盤,用糠殼覆蓋。

土壤管理編輯

應搞好深翻擴穴、熟化土壤,禁止在園內種植玉米、小麥等高桿植物,搞好果園合理間作和中耕除草等工作。施肥原則:應充分滿足血橙對各種營養元素的需要,提倡多施有肥料。並根據葉片分析結果、果園土壤分析結果、皇妃貢柑物候期等指導施肥。

肥水管理編輯

施肥方法:以土壤施肥為主,配合葉面施肥。採用環狀溝施、條溝施、穴施和土面撒肥等方法。幼樹施肥:勤施薄施,以氮肥為主,配合施用磷、鉀肥,春、夏、秋梢抽發期施肥5-6次,(3、5、6、7、9、12月,每次每株施碳銨0.4斤或尿素0.2斤。1-3年幼樹單株年施純氮100-400g,氮、磷、鉀比例以1.0:(0.4-0.5):1.0為宜。成樹施肥:成年樹施好四次肥即萌芽肥、保果肥、壯果肥、采果肥。施肥量一般萌芽肥2-3斤化肥,一擔糞水;保果肥1-2斤磷鉀肥+1斤化肥;壯果肥1-2斤化肥+1-2斤磷鉀肥;采果肥(基肥)以有機肥為主,株施50-100斤有機肥+1-2斤化肥。水分要求:土壤乾旱時灌水,積水時排水。整形修剪1、原則。因地制宜,因樹修剪,促抑得當,通風透光,立體結果。整形:(自然開心形)。乾高20-40cm,主枝(3-4個枝)在主幹上分布錯落有致,主桿分枝角30°-50°,各主枝上留副主枝2-3個。一般在第三主枝形成後,即將類中央乾剪除扭向一邊作結果枝組。修剪(1)幼樹:輕剪為主。選定類中央的延長枝和各主枝、副主枝延長枝後,對其進行中度甚至重度短截,並以短截程度和剪口芽方向調節各主枝之間生長的平衡。除對過密枝群作適當疏刪外,內膛枝和樹冠中下部較弱的枝梢一般應保留。(2)初結果期:繼續選擇短截處理各級骨幹延長枝,抹除夏梢,促發健壯秋梢。秋季對旺長樹採用環割、斷根、控水等促花措施。(3)盛果期:及時回縮結果枝組,落花結果枝組和衰退枝組、剪除擋光枝、枯枝、病蟲枝。

病蟲害防治編輯

炭疽病:加強栽培管理,防止偏施氮肥;春、夏梢抽發期和果實成熟前,可選用代森錳鋅、松枝酸銅、代森鋅、百菌清等噴布樹冠,15天左右噴一次,連續3-4次。腳腐病:及時排水,改善園內透光通風條件,加強對天牛和其他樹幹害蟲的防治;選用枳、枳橙、香橙等抗病砧木,對已感病植株,可用抗病砧木接換砧。藥劑防止:刮除病斑後塗藥,常用藥劑有多菌靈、甲基托布津等。蟎類:(柑桔紅蜘蛛、四斑黃蜘蛛銹壁虱)。開花前後(3-5月)和秋季(9-11月)是防治紅蜘蛛的重點時期:花前蟲口密度達1-2頭/葉,花後和秋季達5-6頭/葉即需進行防治。春梢抽發期、幼果期和果實膨大期為銹虱防治主要時期:當年生春梢葉背初現鐵鏽色;葉或果上蟲口密度達每葉2-3頭時即時防治。常用藥劑有噻蟎酮、達蟎靈、炔蟎特、溴蟎酯、雙甲眯等,注意保護長須蟎、鈍蟎、食蟎瓢蟲、日本方頭甲和草蛉等天敵。蚧類:(矢尖蚧、紅蠟蚧、吹棉蚧等)。藥物防治重點時期:矢尖蚧為第一代若蟲期,紅蠟蚧為幼蟲期大量上梢為害時期(一般為5月上、中旬至6月中旬),吹棉蚧為幼蟲盛發階段。常用藥劑陰噻嗪酮、殺撲磷、苦參鹼+菸鹼、樂斯本、機油乳劑等。注意改善園內通風透光條件;保護和利用日本方頭甲、紅點唇瓢蟲、草蛉、黃金蚜小蜂、澳洲瓢蟲、大紅瓢蟲等天敵。蚜蟲:新梢被害率達25%,應即時噴藥防治。常用藥劑有叮蟲脒、樂果、丁硫克威等。應注意保護七星瓢蟲、大草蛉、食蚜蠅、蚜小蜂等,剪除越冬蟲卵,減少害蟲基數。潛葉蛾:防治的重點時期為夏、秋梢抽發期(7月上中旬)。及時抹除零星抽發的夏秋梢,結合肥水管理,促使植株抽發的新梢健壯整齊。藥劑防治:新梢抽發至1-2cm時噴藥,7-10天噴一次,連續2-3次。常用藥劑有阿維菌素、殺螟丹、氯氟氰菊酯等。天牛類:5-8月,晴天中午人工捕殺星天牛和綠桔天牛成蟲,傍晚捕殺褐天牛成蟲;及時削除蟲卵、初孵幼蟲和剪除被害枝梢;用棉花或棉紗浸濕樂果等殺蟲劑原藥後堵塞蟲孔,再將蟲孔用泥土封閉,以毒殺幼蟲。花蕾蛆:現蕾時選用甲敵粉、二嗪農顆粒等加細土混勻後撒施於樹盤土面,每7天一次,連續2-3次;當花蕾直徑為2-3mm時(現白時)選用硫磷、敵百蟲等噴樹冠;儘早摘除受害花蕾,集中深埋或煮沸;冬季深翻園土,可消滅部分越冬害蟲蛹。

營養價值編輯

皇帝柑營養豐富,色香味兼優,既可鮮食,又可加工成以果汁為主的各種加工製品,但在吃法上也有一些講究,建議在剝食時,不要只吃瓤肉,連著其外白色的“絡”一起吃更益於健康。此外,其皮也可適當曬乾保存當藥用。

化學含量編輯

據中央衛生研究院分析,柑橘每100克的可食部分中,含核黃素0.05毫克,尼克酸0.3毫克,抗壞血酸(維生素C)16毫克,蛋白質0.9克,脂肪0.1克,糖12克,粗纖維0.2克,無機鹽0.4克,鈣26毫克,磷15毫克,鐵0.2毫克,熱量221.9焦耳。桔中的胡蘿蔔素(維生素A原)含量僅次於杏,比其他水果都高。柑橘還含多種維生素,此外,還含鎂、硫、鈉、氯和矽等元素。

功效編輯

將橘皮收集起來放在床頭、炕上,有理氣安神助眠的作用,對於睡眠障礙的人尤其有益。腫瘤患者化療期間,常常出現噁心嘔吐、睡眠差等毒副反應,此時若放一些橘皮在床頭,其揮髮油對消除這些症狀有很好的幫助

藥用價值編輯

苦白筋排毒又活血:吃皇帝柑時,果肉外面包裹的白色的網狀筋絡也別丟棄。林麗珠說,這個部分被稱為“橘絡”,中醫和現代營養學都認為它有健康價值。中醫認為橘絡具有通絡化痰、順氣活血的功效。從食品屬性來看,它是慢性支氣管炎、冠心病等慢性疾病患者的食療佳品。此外,醫學研究發現,由皇帝柑等柑橘提取的橘絡提取物,具有敗毒抗癌、理氣化痰的作用,對癌瘤積毒、氣逆痰滯癌症患者尤為適用。只不過,皇帝柑畢竟只是水果,這些物質含量較少。有疾病的人一定要求助醫師,再系統治療控制疾病。我們不用過分誇大食物的作用,系統治療、飲食均衡,再適當調理才最為重要。

柑皮變陳皮消食又化痰:吃了美味的柑子,鮮亮艷麗的柑子皮也有利用價值。你應該知道有味叫做“陳皮”的食材和中藥,它的原材料正是桔子皮,你完全可以把橘皮收集起來,曬乾,釀製成陳皮。陳皮有理氣化痰、燥濕、理氣安神的功效,製成各種各樣的美味佳肴,不光可以增加食慾,還可以祛除胸腹脹滿、嘔吐、咳嗽痰多等症。

食用禁忌編輯

在營養學裡,無論什麼營養素、什麼食物,都要講究一個“度”。國外研究表明,食用過多的果糖會使人體缺銅,導致血液血膽固醇增高,引起冠心病。含糖較高的水果有蘋果、梨、柑橘、柿子、西瓜、桃等。所以,吃水果過多也有害於身體健康。從中醫食療角度來講也是這樣:比如說蘋果,性涼,含鉀較多,吃多了會引起腹脹。因此,脾胃虛寒、潰瘍病人不宜多吃。葡萄性味甘、酸,食用過量容易引起內熱、泄瀉等症,脾胃虛弱者更不宜多食。桃子、橘子性溫辛、酸甘,多吃會令人生熱上火,尤其是未成熟的桃子更不能多吃,否則,會腹中膨脹,生癤痛。香蕉性寒,脾胃虛、胃痛和腹瀉、胃酸過多者不能多吃。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