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領域
教育領導與管理、教育法律與政 策、教育學原理、教師教育
學習經歷
1、1999.10—2000.9:加拿大多倫多大學安大略教育研究院訪問學者 ,從事教育管理原理、教育企業文化、教育政策等問題的學習與研究。
2、1993.9—1996.7:北京師範大學教育管理學院全日制攻讀教育學 原理博士學位,博士研究生畢業,獲得教育學博士學位。導師為孫喜亭教授。博士論文:《主體性教育 論》(於1997年在貴州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
3、1986.9—1989.7:曲阜師範大學與徐州師範學院全日制攻讀教育 學原理碩士位,碩士研究生畢業,教育學碩士學位。碩士學位論文:《教育運行機制研究》。
4、1984.9—1986.7:以大學專業畢業水平考入廣州外國語學院英語 系就讀全日制本科英語語言文學專業,本科畢業,文學學士學位。
工作經歷
1、2005年9月至今:中山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教育科學研究所所長,教育經濟與管理專業、教育學 科學科帶頭人。2006年啟動中山大學教育經濟與管理專業博士點招生; 2007年作為主要負責人之一成功申報中山大學教育碩士專業學位授予權,同時啟動 高校教師在職攻讀育經濟與管理專業碩士學位研究生招生。
2、2004年 7月-2005年8月,華南 師範大學公共管理學院副院長;華南師範大學學術、教學、學位委員會委員;華南師範大學教育經濟與 管理專業博士生導師、博士點專業導師組召集人。牽頭並成功申報華南師範大學公共管理碩士專業學位 (MPA)授權點。
3、2000.10— 2004.6,華南師範大學教育科學學院教育管理系 教授、主任、教育經濟與管理碩士點(1998)、博士點導師指導組組長 (2003)、“千、百、 十”培養對象,主要從事教育管理學、教育法與教育督導、教師教育管理、教育基本理 論問題的教學與研究。2003年作為學科帶頭人牽頭申報博士點獲得成功。
4. 1996.6—1999.10:華南師範大學教育系從事教育管理學問題、教育法與 教育督導問題、教育基本理論與教育改革問題等方面的教學與研究。1997年 9月兼任教育系副系主任。1997年12月晉升為教授。擔任教育經濟與管理碩士點指導組組長。
5. 1989.7—1993.8:河南師範大學教育系從事教育管理學、教育基本理論的 教學與研究。1990年9月被聘為講師,1992年被破格評聘為副教授,1991年兼任教育學教研室 主任。
6. 1981.9—1984.8:河南省信陽縣第一高級中學任高中英語教師。
7. 1980.1—1981.8:河南省潢川師範學校附屬學校任國中英語教師。
任免信息
2017年1月,經廣東省人民政府決定任命黃崴為嶺南師範學院副院長。
主講課程
1、本科生:《教育管理學》、《教育法學》、《教育 督導學》
2、碩士生:《教育管理學研究》、《教育法律與督導 研究》
3、博士生:《教育管理學專題研究》、《教育政策與 法律專題研究》
人才培養
1、本科生:從1989年起擔任本科生《教育學原理》、《教育管理學》
教育法學》、《教育督導學》等課程
2、碩士生:從1998年以來 共指導碩士學位研究生共100多人
3、博士生:從2004年以來 ,指導博士學位研究生9名
出版著作
1、總主編《21 世紀教育經濟與管理系列教材》,中國人大出版社2007始版
2、總主編《校本管理研究系列叢書》,廣 東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始版
3、總主編《當代教育管理論叢》,廣東高 等教育出版社2002年始版
4、主編《教育法學》,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6
5、著《校本管理- 理論、研究、實踐》,廣東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6、主譯《校長論—有效學校的創新型領導》(傑拉 德·C·厄本恩、拉里·W·休斯等著),重慶大 學出版社2004
7、獨著《教育管理學—概念與原理》,廣東高等教育 出版社2003
8、著《教師教育體—國際比較研究》,廣東高等教 育出版社2003
9、主編《教育法學》,廣東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10、著《現代教育督導引論》,廣東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
11、主編《教育法學導論》,廣東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12、著《主體性教育論》,廣東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
13、主編《現代教學管理》,河南人民出版社1993
14、主編《學校領導藝術》,河南人民出版社1992
15、主編《中學生學習理論與藝術》,教育科學出版社1993
16、主編《馬克思主義教育原理》,天津社會科學出 版社1991
17、編委《泛珠三角區域發展藍皮書2006》,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6
18、編委《泛珠三角區域發展藍皮書2007》,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7
19、參編《新編教育學》,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20、參編《管理學》,新華出版社1995
發表論文
1. 《泛珠三角區 域教育發展合作必要性、問題與機制建設》,《教育研究》2007/10
2. 《高校自主創新能力保障機制與建設策略》,《教育發展研究》2007/10
3. 《美國多校園大學內部管理探 析》,《比較教育研究》2007/3
4. 《引領社會發展 :全球網路化時代大學》,《高教探索》2007/1
5. 《校長的職業 能力》,《當代教育論壇》2007/1
6. 《學校與社區關係及其改善策略》,《教 育科學》2006/5
7. 《服務型學校管理: 模式與構建》,《教育理論與實踐》2006/8(人大複印資料《中國小校管理 》複印
8. 《教育弱勢群體的救 助》,《中國教育學刊》2006/4
9. 《我國公立中國小校與教師關係的法理學分析》,《 教學與管理》2005/12。人大複印資料《中國小校管理》2006/3
10. 《教育管理學的研究對象及其分類》,《教育研究》2005/7
11. 《中國小校長:從行政職務到專業職業》,《教育理論與實踐》 2005/4
12. 《論地方對高中課程的管理》,《教學與管理》2005/1
13. 《中學校長:從行政職務到專業職業》,人大複印《中國小學校 管理》2005/1
14. 《高校多校區辦學本科教學管理模式的比較》,《江蘇高教 》2005/7
15. 《高校多校區辦學教學管理模式探析 》,《黑龍江高教研究》2005/10
16. 《轉型時期我國教師教育的系 統變革》,《華南師範大學學報》2005增
17. 《校本評價的理念與策略》,《教育理論與實踐》2004/3,人大複印 《中國小教育》2004年第7期全文
18. 《教育管理學科:概念、分類與整合》,《華南師範大學學報》2004/5
19. 《中國小教師對未來公民素質的期待》,《教育科學研究》2004/9
20. 《中國小校長:從行政職務到專 業職業》,《中國教育報》2004/11/23人大複印資料《中國小學校管理》 2005年第1期全文轉載
21. 《中國小校長:從行政職務到專業職業》,《中國教育管理評論》2004年。《關於中國小人事制度改革問題》,《教育時報》2003/11/23
22. 《主體性教育理論:時代的教育哲學》,《教育研究》2002/4。中國人民大學複印資料《教育學》2002年第 9期全文轉載。中國人民大學複印資料《教育學》(文摘卡)2002年第2期摘要轉載
23. 《英美德日法教師法律地位的 比較》,《比較教育研究》2002/6
24. 《教師教育專業化與教師教育課程改革》,《課程教材教法》 2002/1。中國人大學複印資料《教育學》(文摘卡)2002年第1期摘要轉載
25. 《新世紀中國教師教育改革路向探析》,《陝西師範大學學報》 2002/4
26. 《學校法人的一般性與特殊性》,《教育理論與實踐》2002/12
27. 《關於教育管理學科體系構建問題的探討》,《廣州大學學報》 2002/6
28. 《民辦學校內部管理問題透視》,《現代教育論叢》2002/3
29. 《校本管理:理念與模式》, 《教育理論與實踐》2002/1
30. 《校本管理:理念與策略》,《中國小管理》2002/3
31. 《教育學專業模 式的改造》,《高等教育研究》2002/3
32. .《20世紀西方教育管理理論及其模式的發展》,《華東師範大學學報》2001/1。《新華文摘》、《教育文摘周報》摘要轉載
33. 《後現代主義教育管理思想解析》,《教育理論與實踐》2001/7
34. 《大學城建設:新一輪的大學改革》,《教育發展研究》2001/2
35. 新華文摘》2001年第6期論點摘編。人大複印資料《教育學》(文摘卡)2001/2摘要
36. 《深化與創新:中國小內部管理體制改革路向》《華南師範大學 學學報》2001/3
37. 《中國教師教育改革路向探索》,《陝西師範大學學報》2001/3
38. 《從師範教育到教師教育》,《高等師範教育研究》2001/6。中國人民大學複印資料《教育學》2002年第 6期全文轉載
39. 《資訊時代呼喚研究性教學》,《教育導刊》2001/10
40. 《建立以市場為取向的教師教育體制》,《現代教育論叢》2001/2。中國人民大學複印資料《教育學》2001年第 8期全文轉載
41. 《我國教師教育:從職業定向到專業教育》,《高教探索》2001/3
42. 《西方後現代理論與後現代教育管理思潮》,《比較教育研究》2000/7獲得 99-2000年《比較教育研究》優秀論文一等獎。
43. 《西方古典組織理論及其在教育管理中的運用》,《華南師範大 學學報》2000/6
44. 《教育管理學研究對象:規律、現象、活動還是問題》,《現代 教育論叢》1999/5
45. 《教育學專業模式的改造》,《課程、教材、教法》1999/10
46. 《關於政府與學校關係模式問題》,《華南師範大學學報》1998/6。北京師範大學學報》1998年第2期摘要轉載
47. 《作為現代教育的素質》,《教育理論與實踐》1998/2
48. 《新的教育技術與教育改革》,《江蘇教育研究》199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