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作者:《黃山旅遊攻略》編寫組編著
出 版 社:中國旅遊出版社
出版時間:2009-1-1
版次:1
頁數:199
字數:250000
印刷時間:2009-1-1
開本:大32開
紙張:膠版紙
印次:1I S B N:9 7 8 7 5 0 3 2 3 6 0 5 1
包裝:平裝
編輯推薦
徽州地區,有著黃山與婺源的誘惑,有著中國最美的鄉村和山嶽,本書為您介紹最值得推薦的60個地方:魅力小鎮、懷古之行、經典之行……讓您盡情欣賞黃山五絕;讓你同置身於一幅幅秀麗的山水畫;讓你感受賈而好儒的徽商風範;讓你體驗文人騷客的書鄉情懷;讓過一段世外桃源的日子……相信本書可以成為你最全面、最深入的徽州旅行秘笈。
內容簡介
玩轉黃山、徽州、婺源自由行全攻略:絕美黃山、徽州古鎮、屯溪老街、秀色山水、情調客棧、婺源古鎮、遠足別冊……本書為您介紹最值得推薦的60個地方,讓您盡情欣賞黃山五絕。
圖書目錄
黃山篇
經典之行
絕美黃山
登黃山的三條線路
溫泉景區
玉屏景區
北海景區
雲谷景區
西海景區
松谷景區
翡翠谷·黃山腳下的九寨溝
魅力小鎮
徽州古鎮
黟縣
宏村·最具水墨氣質的鄉村
旅遊地圖
黃山旅遊,最核心的旅遊景點就是黃山風景區。
黃山活動
黃山旅遊娛樂豐富多彩,除了享受黃山溫泉,體驗臨溪鎮廟會、漁梁亮船會外,也可到新近開放的香茗大劇院賞特色演出《徽韻》。
香茗大劇院:位於黃山市中心城區西郊。劇院約8000平方米,有1500個普通坐席,22個貴賓坐席,工程設計者及建設者均採用世界最先進的設備及頂尖技術,其中有國際最先進的高清晰全彩LED,高8米,長22米,堪稱一絕。
劇場舞台由五組能多方位立體移動的升降台組成,有多個表演區,採用了世界先進的5.1聲道環繞立體音箱,魔幻燈陣,雨簾系統,霧升系統,進口的雷射燈,移動的立體景架,大型實景瀑布台以及水中升降月亮等等頂尖高科技舞台技術裝備
著名景點
光明頂
不到光明頂
,不見黃山景。黃山第二高峰光明頂,海拔1860米。明代普門和尚曾在頂上創建大悲院,現在
其遺址上建有華東地區海拔最高的氣象站--黃山氣象站。因為這裡高曠開闊,日光照射久長,故名光明頂。 頂上平坦而高曠,可觀東海奇景、西海群峰,煉丹、天都、蓮花、玉屏、鰲魚諸峰盡收眼底。華東地區海拔最高的氣象站——黃山氣象站就設在這裡。由於地勢平坦,所以是黃山看日出、觀雲海的最佳地點之一。
迎客松
迎客松屹立在黃山風景區玉屏樓的青獅石旁,海拔1670米處。樹幹中部伸出長達7.6米的兩大側枝展向前方,恰似一位好客的主人,伸出手臂,熱情地歡迎五湖四海的賓客來黃山遊覽。迎客松不僅是黃山的象徵,也是整個民族的驕傲,她代表了一種堅韌而頑強的傲骨。北京人民大會堂安徽廳陳列的巨幅鐵畫《迎客松》就是根據其形象做成。
飛來石
在平天矼西端的群峰中,有一巨石聳立在岩石平台上。巨石高12米、長7.5米、寬2.5米;其下的岩 石平台長12至15米,寬8至10米,厚1.5至2.5米,重約360噸,形態奇特,如此巨石卻被豎立在一塊長約12-15米,寬8-10米的平坦岩石上,令人驚嘆不已!兩大岩石之間的接觸面很小,上一石似從天外飛來,故名“飛來石”地質學家認為,飛來石這一奇觀是地質變化過程中形成的,真可謂天設地造。
排雲亭
靠北海而面西海,建於民國24年,因時有雲霧在山谷中升騰翻滾,撲至石亭前卻又消散,故名“排雲亭”。這裡視野開闊,是觀賞黃山巧石奇景的最佳地點,又有“巧石陳列館”之稱。
左側不遠處有“仙人曬靴”,右側有“仙人曬鞋”。左靴右鞋,遙相對應,實乃大自然之傑作。其他巧石,能呼其名的還有不少,如“仙女繡花”、“天女彈琴”、“天狗聽琴”等等。排雲亭處有一株“破石松”,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樹根深扎石中,將整塊石頭劈裂成三塊。樹高6.4米,有150年的樹齡。
鰲魚峰
鱉魚峰在黃山中部,蓮花峰西北,從平天矼能攀至峰頂,海拔1780米,為36小峰之首,因山峰形狀極像鰲魚而得名。峰腰有三角形的鰲魚洞,洞額刻有“天造”二字,洞內有梯道,遊人可從洞中穿過。古人有詩:“東海有巨鰲,何年飛到此;人行穿魚腹,沾衣濕玉髓。”寫的就是人行洞中的情景。為黃山三十六小峰之首。從蓮花峰下山,過龜蛇二石、百步雲梯,穿過蓮花洞,便來到鰲魚峰。此峰海拔1780米,峰以形名,那巨大高昂的鯨首,大有鯨吞天地之勢。
始信峰
不上始信峰,不知黃山松。這裡匯聚了許多黃山名松,海拔1668米,相傳一古人持懷疑態度游山,到此始信黃山可愛,故名。
始信峰風景區匯聚了許多黃山名松,有:接引松、黑虎松、連理松、龍爪松、臥龍松、探海松。石筍峰上可觀賞眾多奇石。其中“石筍矼”號稱“黃山第一奇觀”,“十八羅漢朝南海”維妙維肖,引人入勝。
峰頂有一平台,古代文人雅士常登峰攬景,吟詩作畫,飲酒撫琴,故有琴台之稱。
牯牛降
在黃山旅遊攻略中多處提到“牯牛降”。
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牯牛降,古稱“西黃山”。位於安徽省祁門縣和石台縣交界處,主峰海拔1727.6米, 國家4A級旅遊景區位於祁門境內,與石台交界處,是目前唯一經國家林業總局批准在保護區內開展生態旅遊最具代表性的核心景區。 牯牛降風景區山勢陡峭,溝壑縱橫,千峰競秀,風光旖旎。當地有民謠“三十六大岔,七十二小岔,岔岔環連環,大岔套小岔”,其自然景色之奇,由此可以想見。區內主峰牯牛大降,海拔1727米。峰上怪石嶙峋,古樹遮天,瀑布飛泉,拋珠濺玉,珍禽異獸穿行其間,身臨其境,大有超凡脫俗之感。
傳說古時的牯牛降是一塊談起來令人色變喪膽的絕地。據說,古代的牯牛降山中生活著一隻名叫雀的怪鳥。《山海經》說這種鳥“狀如雞而白首,鼠足而虎爪”,以各種飛禽走獸為食,連人也敢吃。弄得方圓幾百里的山中,鳥獸絕跡,不見人煙。話說春秋時期的老子,姓李,名耳,是道家的創始人,曾任東周守藏室之吏,著有《道德經》。為了傳授教義,他辭官歸隱,雲遊四方,到各地傳經授道。一日,他騎著青牛,路過牯牛降山中。行了半天,天上不見飛鳥,地上不見野獸,水中不見一個活物,甚感奇怪。當他跨下坐騎,準備打尖休息時,忽然一聲怪叫,狂風呼嘯,一隻巨大的怪鳥從天而降,直向他和青牛撲來。正在吃草的青牛,對天一聲長哞,瞪圓雙眼,張開四蹄,騰飛而起,用雙角向怪鳥頂去。這雀平日見啥吃啥,驕橫慣了,哪把這隻牛放在眼裡,不防這隻青牛有此神力,一不小心,被牛角頂折了翅膀,怪叫一聲跌落在一道山樑上。青牛見狀,縱身躍上山樑,將怪鳥緊緊壓在身下,讓他永世不得翻身。時間一長,青牛化作了巨石,怪鳥的屍骨爛成了泥土,羽毛變成了許多奇形怪狀的松樹。為了紀念這頭大青牛,人們便把這座山起名叫做“牯牛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