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名稱:黃尾白毒蛾
學名:Euproctis similes xanthocampa Dyar
類屬:鱗翅目,毒蛾科
分布危害
黃尾白毒蛾Euproctis similes xanthocampa Dyar又名桑毛蟲、桑毒蛾、金毛蟲等。屬鱗翅目,毒蛾科。分布於華東、華中和西南各地。為害懸鈴木、桑樹、柳、楓楊、蘋果、海棠、紅葉李、板栗、桃、梨、梅杏和棗等。幼蟲取食葉片、幼芽,嚴重時將葉片食光。
形態特徵
成蟲體長為15毫米左右,翅展30毫米左右。體白色,複眼黑色。前翅後緣有2個黑褐色斑紋。雌成蟲觸角的櫛齒狀,腹部粗大,尾端有黃色毛叢。雄成蟲觸角羽毛狀,尾端黃色部分較少。卵扁圓形,灰白色,半透明,卵表有黃毛覆蓋。幼蟲老熟時體長為32毫米左右,黃色。背線與氣門下線呈紅色,亞背線、氣門上線與氣門線均為斷續不連線的黑色線紋。每節有毛瘤3對,其上著生長毛,此毛對人有毒,大發生時,易引發桑毛蟲皮炎。第六、七腹節中央有紅色翻縮腺。
發生規律
該蟲一年發生代數因地區不同而有差異,江蘇、浙江、四川地區一年發生3-4代,華南地區可發生6代,以3齡幼蟲在粗皮縫或傷疤處結繭越冬。翌年寄主展葉期開始活動為害,幼蟲為害期分別發生在4月上旬、6月中旬、8月上旬、9月下旬。成蟲有趨光性,日伏夜出,將卵產在葉片背,卵成塊狀,卵粒不等,卵期6天左右。
防治方法
(1)燈光誘殺:利用新型高壓黑光燈誘殺成蟲。
(2)人工防治:利用幼蟲群集越冬習性,結合秋、冬養護管理,消滅越冬幼蟲。
(3)藥劑防治:幼蟲初孵期噴施25%滅脲3號或百草1號1000倍液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