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尚立

黃尚立

黃尚立,中山大學EMBA,曾任廣東科技出版社副總編、廣東教育出版社社長,現任廣東省出版集團董事長。

基本信息

黃尚立:廣東省出版集團董事長。

就讀EMBA

中山大學EMBA

個人業績

廣東省出版集團有限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廣東省出版集團有限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

現任廣東省出版集團有限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曾任廣東科技出版社副總編、廣東教育出版社社長、廣東省新聞出版局黨組成員及廣東省出版集團總經理等職。 作為資深出版人,黃尚立將廣東教育出版社打造成為全國優秀出版社和國家級圖書獲獎大戶;全程參與並推動廣東出版產業的改革和發展,主持出版集團重組、改制、國資授權及三項制度改革等一系列開拓性的工作,使出版集團成為中央文化體制改革試點單位和廣東省文化大省建設七大龍頭企業之一;在全國出版界率先提出精品雙效戰略,粵版圖書獲獎數量和獎項達100多項,居全國同行前列,有力地推動了廣東出版文化事業的繁榮發展。

服務組織

廣東省出版集團

成立於1999年12月,是全國第一家被新聞出版署確定為全國出版改革試點單位的出版集團。2003年,集團被確定為全國第一批文化體制改革試點單位和廣東文化產業中重點扶持的七大龍頭企業之一。2004年2月,省新聞出版局將原直接管辦的13家企事業單位劃轉集團主辦主管,將廣東新華發行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的國家股劃歸重組後的集團作為政府授權經營的國有資產,順利推進了集團的戰略性重組。同年8月,省政府批准了集團整體轉制為企業並授權經營國有資產。2005年,集團在全國率先完成了所屬出版社的公司制改建。
集團以圖書、報刊、音像製品、電子出版物、網路出版物的編輯、出版、製作、印刷複製、發行和出版物資貿易、進出口貿易等為主營業務,現有子公司20家、分公司1家。2008年,集團出版圖書4000餘種、音像電子出版物近400種;銷售收入達到56.2億元,實現利稅3.45億元;年末總資產為49.8億元,淨資產為28.8億元。

廣東省出版集團有限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廣東省出版集團有限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

集團旗下有8家出版社,包括廣東人民出版社、廣東教育出版社、廣東科技出版社、花城出版社、新世紀出版社、廣東經濟出版社、廣東海燕電子音像出版社和廣東語言音像電子出版社,分別以社科、教育、科技、文藝、少兒、經管類圖書和大眾教育、語言學習類音像電子出版物作為出版的主要領域。一直以來,集團樹立“知識為本,讀者至尊”的經營理念,大力實施精品雙效戰略,走專業化、品牌化道路,編輯出版了一大批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俱佳的精品力作。成立十年來,先後有64種(套)出版物榮獲國家級大獎,850種(套)出版物榮獲省部級獎勵。集團組織的《嶺南文庫》《嶺南中醫藥文庫》等一系列重大出版工程受到社會各界的廣泛好評;推出的《健康忠告》《人體使用手冊》等一大批暢銷書,也受到了讀者的歡迎。此外,集團還在全國率先成立了獨立運營的數字出版公司,開展新媒體的商業化運營。
集團將全省中國小教材出版、發行工作作為一項責無旁貸的政治任務,努力確保“課前到書,人手一冊”。2006年,集團在廣東首次舉行的中國小教材出版、發行招投標中中標。2007年,集團成為全省義務教育階段免費教材的統一供應商。目前,集團本版及代理的基礎教育教材占全省市場份額的75%以上。根據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新形勢,集團積極組織粵版新課標教材的立項、編寫和推廣工作。目前,粵版新課標教材的數量和整體水平位居全國前列,在廣東乃至全國均具有較高的市場占有率,成為廣東文化大省建設的標誌性品牌。2008年,全國使用粵版新課標教材的省份達到25個,在省外的使用冊數達2293萬冊。
集團擁有1報18刊。其中,作為報刊方陣龍頭的《時代周報》是集團於2008年傾力打造的一份大型高端綜合性周報,涵蓋時政、經濟、文化三大板塊;《花城》、《隨筆》是全國知名的老牌文學期刊,《隨筆》享有“北有《讀書》,南有《隨筆》”的聲譽,《花城》是全國純文學期刊中久負盛名的“四大名旦”之一;《新周刊》以其敏銳的觸角和獨特的策劃思路,被稱為“中國最新銳的時事生活周刊之一”,榮獲第二屆中國傳媒創新年會“最具典型性十大創新傳媒”大獎和2007中國創意產業100強大獎;《希望》作為引領潮流生活的時尚期刊,進入了“中國雙效期刊方陣”。此外,還有《葡萄酒》、《收藏·拍賣》、《少年文摘》、《健康忠告》等一批發展勢頭強勁的報刊,受到業界與讀者的認同。
集團還擁有一家印刷企業、一家光碟複製企業和一家物資貿易企業。其中廣東新華印刷有限公司是由廣東新華印刷廠和廣東廣彩印務有限公司合併重組而成的,是珠三角地區規模較大的書刊印刷企業;廣東威雅光電有限公司是中國南方的光碟生產基地之一;廣東省出版印刷物資有限公司是華南地區規模較大、經營品種齊全的出版印刷物資專業行銷企業。

廣東省出版集團有限公司改制廣東省出版集團有限公司改制

集團還涉足出版物進出口、房地產開發、物業管理等領域。目前,集團正在廣州東圃建設廣東數碼文化港,力爭將其建設成為國家級的數字出版產業基地。作為廣東文化產業的主力軍之一,集團將立足於內容提供商的戰略定位,積極開展股份制改造和上市工作,切實推進全省新華書店的資產整合與連鎖經營,大力實施跨地區、跨媒體經營,逐步形成集內容創新、生產、傳播、服務於一體的新型產業鏈,努力構建以出版為主業、兼營多種媒體,以國有經濟為主體、兼有多種經濟成分,以集約化經營為特徵、擁有較強自主創新能力的大型出版傳媒集團,將集團打造為全國出版物市場的領先者和內容產業的戰略投資者,爭當全國出版業的排頭兵。

媒體專訪

廣東出版醞釀大動作——訪廣東省出版集團董事長黃尚立

省出版集團被國家五部委列入“文化出口重點企業”
○今後幾年年投入2000多萬元扶持圖書出版,五年累計1億多。
○整合行銷資源,拓寬圖書銷售渠道
○“導師制”解決編輯、出版人才青黃不接問題
●重點關注
最近,廣東省出版集團被國家商務部、文化部、外交部、廣電總局和新聞出版總署等五部委評為“2009-2010年國家文化出口重點企業”。在2008年,廣東省出版集團取得了文化實物出口總額為220萬美元的佳績,今年的出口總額預計超過去年成績。廣東省出版集團是全國出版行業中率先進行轉企改制的單位之一。轉變為企業後的出版單位,生產的依然是不能以經濟利益為唯一考量標準的文化產品。這就給了企業難題:如何在解決生存、發展的同時兼顧社會的文化需求?在商業的獲利衝動和文化需要投入、耐心的培育和冷思考之間進行輾轉騰挪,需要比一般企業更多的智慧來經營。
近年來,廣東省出版集團在內容生產方面取得了長足的發展,圖書生產規模逐年擴大,專業化發展初露端倪,暢銷書閃亮,獲獎圖書收穫頗豐。例如發行百萬冊的《健康忠告》、《人體使用手冊》,引領了素質教育熱的《素質教育在美國》等暢銷書。記者得知,在取得這些成績的同時,廣東省出版集團近期卻在成立集團公司十周年之際,針對主營業務———一般圖書的生產情況,做了一系列調研活動,對存在問題提出了尖銳的看法:出版人才有青黃不接的斷層危機、一般圖書出版萎縮、各出版社銷售渠道建設重複或不足,圖書的市場占有率停滯不前……憑心而論,這也是國內大多數出版單位普遍遇到的問題。但是,作為普通讀者,關心的就只有他們呈現出來的作品———圖書等出版物。針對調研報告提出的問題,廣東省出版集團近期出台了一系列措施,加大投入力度:在2010年至2012年每年投入2500萬元,2013年至2015年每年投入2000萬元用於扶持優質圖書出版;同時,有計畫地組織實施編輯行銷發行人員的培訓,借鑑國外已開發國家出版單位的成熟做法和高校的培養機制,推行導師制,定期對編輯、行銷和發行人員進行培訓,為他們提供參加學術會議、跨省交流、觀摩展會、調研組稿等創造、提供一系列機會;撤銷各出版社發行部,組建發行公司,引進現代行銷理念和方法,改造行銷隊伍。發行公司全權代理集團所屬各出版社所有市場的出版物的銷售工作。廣東省出版集團的這一系列動作和投入,是前所未有。
●訪談
記者訪問了剛剛帶團參加完法蘭克福書展歸來的廣東省出版集團董事長黃尚立先生。
記者:廣東省出版集團2008年的文化實物出口總額為220萬美元。最近剛被國家商務部、文化部、外交部、廣電總局和新聞出版總署等五部委評為“2009-2010年國家文化出口重點企業”,集團在外貿(實物和著作權等)方面有哪些優勢?
黃尚立:集團旗下主要有三家企業從事實物出口,業務包括圖書、雜誌、光碟出口等。像由廣東時代傳媒有限公司出版的《少年文摘》經由同是集團下屬企業的廣東省外文書店出口到新加坡,每期固定有8000多冊的發行量,成為新加坡進口的訂閱量最大的中國期刊。此外。集團下屬各出版社的著作權輸出也在逐年擴大,實現了圖書著作權貿易的順差。在本屆法蘭克福書展上,著作權輸出正式簽約30多項,意向192項,引進項目總計42項,並與海外數十家出版商建立了密切的合作關係,粵版圖書也已衝出了東南亞及港澳台地區,進入歐美市場。比如,集團所屬的廣東教育出版社與加拿大發現教育國際中心聯合出版了《北美地區中國小教學叢書》,廣東科技出版社成功輸出了《觀手知健康》的英文、俄文、韓文和繁體字著作權,等等。我認為與國內同行相比,我們主要有兩個優勢:一是具有一定的改革先發優勢。集團作為中宣部和新聞出版總署最早批准成立的出版集團和“雙試點”單位,在全國率先進行了體制改革試點工作並取得階段性成果。二是區域優勢比較明顯。廣東是我國改革開放的前沿,是最具經濟發展活力的省份之一,良好的經濟基礎、開放的市場環境為集團的發展提供了優越的條件。廣東是嶺南文化的中心地,又是中國內地與港澳台及海外聯繫的橋樑和紐帶;“泛珠三角”區域合作還進一步拓展了廣東發展的腹地。特殊的人文優勢和地緣優勢為集團立足兩岸四地,開拓全球華文出版市場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廣東現已成為我國文化產業發展水平最高的地區和全國最大的文化產品集散地之一,其中報業、印刷、複製、音像、動漫等領域一直在全國居領先地位。
記者:法蘭克福書展上,貴集團取得豐碩的成果,在經濟危機下尤顯難能可貴。有人把這種現象歸結為文化口紅效應,您認為集團取得這些成績是“口紅效應”還是有別的原因?可持續嗎?
黃尚立:這裡既有“口紅效應”,也是集團大力實施“走出去”戰略的成結果。
我認為,在經濟危機的“寒冬”中,大量人群受到衝擊,有了更多的閒暇時間,社會心理出現焦慮、不安等特徵,人們想從現實困境中暫時逃脫,出版產業既可以成為價格較為低廉的消費品的提供者,也可以鼓舞人的情緒,讓人們在困難中心存希望。
另外,當前,因為在世界性的經濟危機中我國的出色表現,使世界各國對中國更加看重、對中國信息需求不斷增加、對中華文化興趣日益濃厚,這正是推動中華文化“走出去”的極好機遇。我們將“走出去”作為重要的發展戰略,充分發揮廣東特殊的地緣和人緣優勢,確立了“港台地區→東南亞華文區→國際華文圈→西方主流市場”的路徑,通過創新出版模式、強化激勵措施、培養專業隊伍、建設信息平台等措施,建立了一套實施“走出去”的長效機制。可以說,我們在法蘭克福書展上所取得的成績(簽約意向及跟進項目222項,已簽約30多項),也是我們大力實施“走出去”戰略,積極創新“走出去”模式的成果。
記者:“老外”感興趣的都是哪些類型的圖書呢?
黃尚立:這次在書展上籤訂輸出西班牙著作權契約的《月光光》是一本圖文並茂、充滿南中國鄉野情趣的兒歌(配畫)集。西班牙卡拉扎卡出版社總監修席先生在簽約儀式的講話中高度讚揚了該書的童真、童趣和雋永的藝術品質。可見,高品質、有較高藝術感染力的圖書就是有跨越國界的能力,跨越文化鴻溝的能力。從本屆法蘭克福書展看,國外出版機構和讀者對當代中國經濟、社會、科技發展、改革開放、可持續發展和巨觀政策調控以及反映中國當代社會生活的文學作品等等,表現出了極大興趣。而中國歷史文化、中國現當代文學、中醫中藥、保健養生和兒童文學等一直是我們集團的傳統優勢。我們將針對這一新的市場需求,要求各出版社在年度選題中要有目的地加強此類圖書選題的規劃和延伸,把自身的優勢和特長與“走出去”的發展戰略結合起來考慮,出版一大批針對性強、影響面廣、時效長遠的“走出去”圖書。(記者 陳小庚)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