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家莊[山東省高密市下轄村]

高密經濟開發區黃家莊位於高密城東15公里,距離膠東國際機場15公里,距離膠州城20公里。村莊位於墨水河中游東岸,部分新村位於墨水河西岸,土地分布在墨水河兩岸。黃家莊距離原張魯鎮駐地張魯寺2公里,距離高密經濟開發區駐地姚哥莊7公里。

村莊簡介

高密經濟開發區黃家莊位於高密城東15公里,距離膠東國際機場15公里,距離膠州城20公里。村莊位於墨水河中游東岸,部分新村位於墨水河西岸。省道濰膠公路位於村南2公里,縣道興源街(高密——張魯公路)位於村北2公里,西靠墨水河大道(張魯——芝蘭莊公路),規劃中的鳳凰大街從村子通過。海青鐵路從村莊東側南北縱穿,在村南有海青鐵路墨水河特大橋,長約700米,氣勢雄偉,距離海青鐵路終點站芝蘭莊站約9公里,距離海青鐵路中間站高密東站約12公里。村莊東鄰膠州市膠北街道樓子村,南鄰膠州市膠北街道楊家村,北鄰高密市張魯集、紀家莊,西鄰高密市許家村。

黃家莊在明朝初年由黃姓建村,因此定名黃家莊,後來黃姓居民遷離此村,村名仍舊維持黃家莊,是高密市唯一的以黃姓命名的村莊。

居民生產、生活狀況

村民種植作物以小麥、玉米、花生為主,棉花、地瓜、大豆、穀子、高粱等已經很少種植。種植蔬菜以土豆、白菜、洋蔥為主,村民各家大部分有自用的小菜園。村中常見的樹木是白楊樹和國槐。

村裡的工商業以勞保手套為主。有小型建築勞務隊,主要建設周邊的民居。有三家超市,一家熟食店,一家饅頭店。村內有多台小麥收割機和玉米收割機和大型拖拉機,服務於本村以及周邊村莊農業生產。

村裡有多家養豬專業戶、蛋雞養殖專業戶。肉豬和雞蛋能夠銷售到周邊以及青島。

新中國成立後,政府為本村培訓了兩名全科醫生楊崇秀、張瑞雲。至今兩人仍舊在張魯衛生院黃家莊診所工作,為民眾健康做出了很大的貢獻。新中國成立前本村無國小,建國後先後建立兩所黃家莊國小,後因生源不足併入張魯國小和毛家屯國小。

新中國成立後,政府組織民眾修築了墨水河兩岸大堤,沒有機械,純粹靠手工勞動修築了大堤,篳路藍縷、艱苦創業,充分體現了團隊精神精神。確保了墨水河安瀾,至今仍在發揮巨大作用。十一屆三中全會之後,駐村幹部秦善霄組織民眾為黃家莊建設墨水河鋼筋混凝土橋,橋寬5米,長約72米,一共24跨。公社提供鋼筋、水泥,村民負責出工,挖沙、挖石頭。解決了兩岸的通行問題,大大方便了周邊民眾。至今村民感念秦書記的功績,說“走橋不忘秦書記”。90年代,張魯鄉政府在於家莊東的墨水河上修築了攔河大壩,自黃家莊至攔河大壩蓄滿了水,基本常年有水,黃家莊段墨水河河流寬闊、蓄水較深,河流風光美麗,大大改善了生態環境,也吸引了很多人來此釣魚觀光。

2017年7月12日,墨水河治理黃家莊新建橋樑工程開工,新橋將更加堅固耐用。文友寫詩《賀黃家莊墨水河新橋開工》——

膠高邊界黃家莊,孤懸河東數百年。

社村合力建小橋,眾志成城美夢圓。

社會經濟大發展,小橋利民卅餘年。

不堪重負橋漸危,翹首以盼大改觀。

丁酉盛夏新橋建,堅固耐用橋更寬。

政府治理墨水河,造福百姓開新天!

2017年11月15日,黃家莊墨水河新橋橋面混凝土澆築完成,新橋雄姿初顯。

剛剛澆築好的黃家莊墨水河橋面 剛剛澆築好的黃家莊墨水河橋面

2018年4月20日,黃家莊墨水河新橋通車,大大方便兩岸人民生活。

黃家莊墨水河橋基礎施工 黃家莊墨水河橋基礎施工

村莊農業用水,墨水河西岸土地有機井,墨水河東岸土地採用大口井以及民眾自己開挖的方塘。2014年、2015年連續兩年乾旱,農業用水緊張。2015年9月,退伍軍人李富貴個人出資在村東高密膠州邊界打了一口100多米深的深水井,民眾抗旱有了水源。

村莊中心東西大街已經硬化,並修建了排水溝,進行了美化綠化,大大方便了民眾生活。村莊中心東西大街東行2公里就是膠州市膠北街道樓子底村,西行跨過墨水河就可以到墨水河大道(張魯——芝蘭莊),沿墨水河大道南行2公里就到達省道S805濰膠公路,,沿墨水河大道北行2公里就到達原張魯鎮駐地張魯寺,交通比較方便。

濰膠公路墨水河大橋 濰膠公路墨水河大橋

村莊飲水1990年前主要取自墨水河或者自家的井水,後來村莊統一修了自來水,按時供水。近年來,高密市農村除氟改水、構建農村飲用安全水管網工程建設取得了顯著成效,繼北部20.2萬人和西部南部34萬人飲用安全水工程通水運行後,高密市委市政府把新建東部、南部供水工程,使安全飲用水通村率達到100%列為2009年作為為民眾辦好的十件實事之一。通過實施並完成東部和南嶺飲用安全水工程,使全市基本形成了北部、西部南部、東部和南嶺四個規模化供水系統,全市農村安全飲用水“村村通”達到100%,“農村供水城市化、城鄉供水一體化”變成現實。今年春季實施的東部農村飲用安全水工程通過城區供水管網延伸解決朝陽街道和柏城鎮膠王路以北107個村8.45萬人的飲水安全問題。工程鋪設市級主管道32公里,鎮到村支管道101公里,村內入戶管網742公里,總投資2300萬元。其中,向上級爭取的農村飲用安全水工程專項財政資金593萬元主要用於市級工程建設。今年2月份正式開工建設,6月份全部完工。朝陽、柏城兩鎮街同時開工。2009年12月26日,高密市南湖水廠的自來水通進了黃家莊。農戶家中實現了24小時有自來水,大大方便了民眾生活。因此民眾都積極安裝太陽能熱水器,生活質量大大提高。飲水思源,感謝黨和政府對農民民眾生活的關心。

2013年開始,民眾自發的開展廣場舞活動。每天晚上在墨水河東岸,村莊中心大街西端,進行扭秧歌、跳舞等健身活動。2015年夏天,高密電視台快樂10頻道在黃家莊舉辦了“高農鄉村大舞台走進黃家莊”活動,村民進行了廣場舞表演,豐富了民眾生活。

重陽節、春節,村委都舉行慰問老年人的活動,為村里70歲以上老人傳送慰問品,弘揚尊重關心老年人的良好風尚。

村民重視孩子學習,近幾年多人考上大學。2012年高考,村中有五個學生過了一本線,是考上大學最多的一年。

村容村貌

黃家莊[山東省高密市下轄村] 黃家莊[山東省高密市下轄村]

黃家莊段墨水河是墨水河水面最寬闊最深的一段,兩岸遍植喬楊、果樹、蘆葦等,風光旖旎,適合踏青、觀光、垂釣。

正如《贊黃家莊》中寫道——

膠高邊界黃家莊,墨河長流土芬芳。

南北鐵路連海青,東西大道名鳳凰。

喬楊遍植林茂盛,五穀廣種糧滿倉。

村風古樸詩書香,七姓安居家園昌。

2018年9月25日航拍黃家莊全貌 2018年9月25日航拍黃家莊全貌
20180925航拍黃家莊墨水河新橋 20180925航拍黃家莊墨水河新橋
2013年黃家莊段海青鐵路 2013年黃家莊段海青鐵路
黃家莊村志 黃家莊村志
黃家莊[山東省高密市下轄村] 黃家莊[山東省高密市下轄村]
2015年秋收 2015年秋收

高密村莊大典中的黃家莊村志

黃家莊在明清時期屬於高密縣龍德鄉張魯社,民國時期屬於張魯鎮、太平鄉,新中國成立後,先後屬於張魯區、張魯鄉、大王莊公社、張魯鄉、張魯鎮、姚哥莊鎮、朝陽街道、高密經濟開發區。現屬於高密經濟開發區新城社區,與太平莊、十字莊一個聯合黨支部。新城社區轄東莊、穇子莊、韓伍屯、辛莊、撞上、平安莊、太平莊、十字莊、東毛家屯、西毛家屯、許家莊、黃家莊等12村,駐地在東莊。

高密縣誌(民國24年)中的太平鄉黃家莊 高密縣誌(民國24年)中的太平鄉黃家莊
高密縣張魯區黃家莊鄉黃家莊友愛農業社工票 高密縣張魯區黃家莊鄉黃家莊友愛農業社工票
高密村莊大典中的黃家莊村志 高密村莊大典中的黃家莊村志
黃家莊[山東省高密市下轄村] 黃家莊[山東省高密市下轄村]
黃家莊[山東省高密市下轄村] 黃家莊[山東省高密市下轄村]
高密村莊大典 高密村莊大典

墨水河畔發生的感人一幕

2005年農曆八月十五夜裡,高密下了一夜雨,八月十六還在下。膠高邊境的墨水河裡下了洪水。八月十六下午,膠州市膠北鎮樓子底村一家三口到西岸許家莊走親戚路經高密市姚哥莊鎮黃家莊墨水河橋時,洪水已經淹沒橋面。由於他們不熟悉道路,連人帶摩托掉進了滔滔激流中。千鈞一髮之間,在橋邊看洪水的黃家莊村民陳傳喜、楊維臣、楊士亮、金延青、李延平、李吉友、李輝(小名輝,姓李)等人奮不顧身跳進了河中。退伍軍人陳傳喜搶先抱住了孩子,然後摟住一棵小楊樹,走上了岸。其他幾個人把婦女救上了岸。而小孩的爸爸卻被洪水往北衝去。村民金現正急忙給下游的紀家莊打電話搶救。紀家莊在河邊看護大堤的民眾得到訊息後密切注視河中,當小孩的爸爸飄到時,幾個人跳入水中救他。一開始,他不肯上來。他說,老婆孩子都沒了,我也去了吧。他不知道他的老婆孩子已經得救。眾人告訴他,他才肯上岸。一家三口掉進洪水中,況且小孩只有一歲,能夠平安脫險,這真是個奇蹟。這救人的感人一幕讓我深深的感到我們的鄉親真好。真得令人感動。而這種動人的一幕在墨水河畔出現過多次了。這次參與救人的金延青在10多年前,就在發洪水時,救起過河西許家莊的一位落水兒童,而今天金延青已經四十多歲了。就是農民兄弟這種樸素的感情演繹了不凡的人間真情。

傑出人士

楊鉽,字鳴遠、敬夫,號肅齋,清朝萊州府高密縣龍德鄉黃家莊人,高密張魯楊氏八世祖。以教書為業,書法功底深厚,博學多才、德高望眾、澤被鄉鄰,受高密縣推薦,獲得朝廷頒發的恩榮壽官榮譽稱號。鹹豐五年(1855年),楊鉽繼承父親楊清林遺志,與楊雲龍、楊雲洲(恩榮壽官)一起創立了《高密張魯楊氏家譜》,在家譜序言中寫道——地相隔,則遐葉易生,世相遠,則行輩恐紊。於此而欲尊宗睦族,誠有賴於族譜哉!道出了家譜的重大意義。楊鉽為保存家族歷史、繁榮地方文化做出了重要貢獻。鹹豐五年,時任高密知縣為曾敘符,貴州省興義舉人。

張光業、張廣浦、張廣博

陳光厚,解放戰爭期間,參加解放軍,隨部隊南下,一直到達福建。轉業後在福州市鐵路部門工作。後在福州病逝。

張繼宗,抗美援朝期間,積極回響國家號召,參軍入伍保家衛國,在朝鮮戰場作戰勇敢、光榮負傷、腿部殘疾,歸國後復員回鄉務農。改革開放後,開設了本村第一個個體商店,大大方便了民眾生活,成為自強的模範。張繼宗兒女俱全,生活幸福。

李延祥,生於1945年,本村新中國成立後第一位大學生,高密二中學生,本科畢業於洛陽工學院,畢業後留校任教於材料科學工程學院,後聘為教授,碩士生導師。洛陽工學院現為河南科技大學。李延祥科研成果豐碩,學術造詣深厚,享受政府特殊津貼。

李坤,生於1980年,本村第一位獲得博士學位的人士,高密五中學生,2003年本科畢業於煙臺大學,碩士、博士就讀於四川大學,畢業後留校,在香港大學攻讀博士後。現為四川大學副教授、碩士研究生導師。從事專業為生物化學、有機化學。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