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建歷史
一幢房子就是一段歷史。松陽黃家大院的歷史要從清朝同治年間開始追溯。
松古平原歷來是浙南糧倉。富庶之地總會產生一些富甲一方的大戶。清朝同治年間松陽首富當推黃中和。家道殷實的黃中和想為家族置些實業。於是在縣城二公里處的望松鄉烏井村興建了家祠和武技樓,武技樓也就是現在俗稱的五間。黃中和不但興建了黃家大院的前生,更培養了為後人所稱道的兒子黃紹桂。黃紹桂學業有成,任嚴州府訓導,淳安縣學教渝。光緒二十四年,處州深受重災,饑民遍野。黃訓導開倉平糶大米,幫助饑民度荒年。這一善舉一直為人所稱道。更引起了當時處州府的褒獎,授予“澤周仁粟”金匾,為望族黃家又增加了光環。或許是黃紹桂為了使黃家在自己的手中有更大的產業發展,在後院擴建成了二棟結構精巧、雕刻細微入神的“梅蘭竹菊軒”,也就是現在所說的“三間”。新樓落成之際,熠熠生輝的“澤周仁粟”金匾高懸中堂,一時瞻仰者絡繹不絕,黃家更是聲名隆隆。 黃紹桂之子黃秋光也是里家好手,把家操持的更加富裕,他秉承了父輩們經營的血液,於民國七年(1918年)投資五萬五千塊銀元在前院精心營造了豪華氣派的“百壽廳”,也就是現在黃家大院的主體。
建築布局
前院“百壽廳”俗稱“七間”,為三進七開間,面闊27.6米,進深33.8米,廳中172根柱子井然並列。置身“百壽廳”,仿佛在藝術的長廊徜徉。廳內雕樑畫棟,技藝精湛,均以“壽”字為主題,牛角和雀替上的200個篆休“壽”字,筆法無一雷同。
後院主體是梅蘭竹菊廳。門額、柱礎的刻花,均圍繞這一主題,尤以窗欞上的雕刻最為細緻精微,出神入化。窗格之間嵌有小若指尖的蝠、蝶、魚、石榴及雀、鹿、蜂、猴圖案,栩栩如生,惟妙惟肖。雀替上還有一組勞動場景的雕刻,有砍柴的樵夫、鋤禾的農夫、垂釣的漁夫等。 這些富有濃郁生活情趣的畫面,使黃家大院的木雕藝術充滿人情味,給人以獨特的道德教益和藝術享受,充分顯現了古代勞動人民的聰明智慧和精湛技藝。
該院始建於清同治年間,成於民國九年(1920年),為松陽首富黃中和祖孫三代構築。坐北朝南,分前院、中院、後院三部分。前院包括門樓、百壽廳、附屋及花園;中院包括武技樓、廊道(已毀)、家祠、附屋及東、西門樓;後院包括竹菊軒、梅蘭軒、門樓、附屋及廚房。各院相互獨立,辟邊門相通,總占地面積6460平方米,總建築面積3798平方米。百壽廳、武技樓、竹菊軒、梅蘭軒等是整組建築群的精華部分,梁架結構多用抬梁穿斗混合式,用材考究,做工精細,頗具地方傳統特色,建築木雕極為精美,雕刻內容豐富,多包含各種寓意,數量和質量為麗水地區罕見。硬山頂屋面,小青瓦陰陽合鋪,建築四周圍以高大的封火山牆。
文化內涵
黃家大院是浙西南規模較大的傳統民居建築之一,布局合理,建築構思精巧,木雕工藝精湛,雕刻內容文化內涵豐富,保存現狀基本完整,是研究浙西南地區民居建築格局類型和建築雕刻文化的重要實例。
遊覽貼上
門票:
30元 交通:
望松黃宅距縣城不遠,可以步行或乘坐人力三輪車前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