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座龐大建築“黃大仙聖境園”,是由香港嗇色園為表歸宗之意而捐資建築的。此園,依山環水,庭院寬闊,廊閣恢弘,花繁樹茂,環境清幽。共占地42萬平方米。1996年2月18日,正式對外開放。
● 和合橋
位於聖境園門前的這座橋(三橋並列)稱作和合橋。和合,原是道教的兩位仙人。民間傳說,和合二仙能給人們帶來團圓、和諧、吉慶,更是主管婚姻的喜神,所以又有“歡天喜地”的別稱。關於他們的原型來源,有很多傳說。傳說之一是,他們的原型是唐朝萬回僧。《西湖遊覽志》中記載:“宋時杭城以臘日祀萬回哥哥,其蓬頭笑面,身著綠衣,左手擎鼓,右手執棒,雲是和合之神,祀之可使人在萬里之外,亦能回家,故曰萬回。”萬回,俗姓張,陝西閿鄉人,因他“出門如飛,馬馳不及,及暮而還”,故稱“萬回”,民間俗稱“萬回哥哥”。
和合,本義為團圓,後來則轉為喜慶和婚配之神,並逐步由一神轉變為二神。
清代時,以唐朝時的詩僧寒山、拾得為“和合二聖”,又稱“和合二神”。他們一捧圓盒,一持荷花,取和諧、好合之意。舊時婚禮上,多懸和合二仙之像,以求夫妻相親相愛,百年好合。
此處修此橋,其用意是,為遊人祝福:走過和合橋,夫妻就會和睦,家庭就會幸福,生活就會如意。
● 八卦廣場
整座廣場平面為一太極八卦圖形。據稱,這是目前國內最大的八卦廣場。廣場中間的花壇,實際上是一個太極陰陽圖案,陰中有陽,陽中有陰,相剋相生,相合成圓,相分成“六”“九”之數。八卦,本為《易經》的一種基本圖形;太極,是《易經》中的一種基本哲學思想。後來,道家吸入其經籍,藉以敷衍教義,成為道教常用的標誌性圖案符號。
● 特色山門
聖境園的山門,獨具特色,成為一道景觀。山門,左右各三重,成30度角、次第相疊三分之一排開。採用西樵古民居“鑊耳山牆”形制,其立意取自道教“三為大,三為貴”的思想,頂部“龍頭鳳尾”,底部“仙鶴祥雲”,別具韻味。每道“山牆”靠內側開洞券門。山門前,有巨型石雕,左為青龍,右為白虎,前為朱雀,後為玄武,是為四尊守護神。
● 天地回應壇
此壇,高3米,直徑54米,下方上圓,體現了道家“天圓地方”之說。壇中心為一太極陰陽圖。腳踏陰陽圖,大聲許願,即可聽到“天地回應”之聲。據稱,這裡的回音效果,可與北京天壇圜丘壇媲美。
● 黃大仙聖像
通過九十九級拜仙階梯,即到聖像跟前。聖像高大,須仰視。大仙,頭戴道冠,面容慈祥。左手捏著“九珠還魂丹”,意寓著授人方藥、救人疾患;右手執拂塵,象徵著隨時揮去人世間的苦難和不幸。
整座聖像,通高28米,重七千多噸,由三千多塊大理石雕砌而成。聖像背後,環山合抱,大有包攬萬千之勢;聖像面前,地勢空曠,視野開闊,遠處恰有七座小山崗,人稱“七星伴仙”。
黃大仙聖境園的建成,不僅豐富了西樵山的旅遊文化景觀,而且有力地推動了當地道教文化的交流與發展。 聯繫電話:86856868
相關詞條
-
黃大仙聖境園
黃大仙聖境園位於西樵山南部的聚仙峰前,依山環水,占地廣闊,規劃氣勢非凡,建築雄偉獨特,是傳統建築與黃大仙聖境園現代技術相融合的又一傑作。
歷史沿革 主要景點 傳說 -
赤松子黃大仙
黃大仙名初平,因在赤松山修煉成仙故又號赤松子,後世稱為黃大仙,著名道教神仙。
生平概況 仙名由來 信仰溯源 黃大仙畫像 典故 -
黃大仙站
黃大仙站(英文:Wong Tai Sin Station)為港鐵觀塘線其中一個車站,位於香港九龍黃大仙區黃大仙黃大仙下邨對出的一段龍翔道地底,於1979...
基本介紹 車站月台 車站樓層 車站出口 自助服務 -
金華山黃大仙景區
金華山黃大仙景區位於國家級重點風景名勝區、國家級森林公園、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國家首批AAAA級風景名勝區、浙江省十佳美景樂園的金華雙龍風景名勝區的中心景區。
地理環境 主要景點 旅遊信息 -
西樵山國藝影視城(黃大仙祠)
西樵黃大仙祠位於廣東佛山西樵山腳下“西樵山夢工場”內。 清朝末年,西樵山建有供奉黃大仙的“普慶壇”,香火極盛,方圓百里,信男信女,齊來朝拜,後因動亂道長...
-
荔景站
荔景站(英文:Lai King Station)位於香港新界葵青區荔景,是港鐵荃灣線與東涌線的轉車站。該站設有4個月台,並以兩個島式月台排列,全部月台均...
基本介紹 車站結構 車站樓層 車站月台 車站大堂 -
良景站
良景站,是香港輕鐵車站之一,代號150,屬於單程車票第3收費區,共有2個月台,亦都設有客務中心,為良景同埋周邊地區居民提供服務。
利用狀況 車站結構 車站周邊 鄰接車站 車站概覽 -
景峰站
景峰站系香港輕鐵車站,代號330,屬於單程車票第2收費區(北行方向系最後一個屬單程車票第2收費區嘅車站)。響青山公路、景峰徑交界,服務景峰花園同埋周圍嘅居民。
車站介紹 車站結構 接駁交通 車站概覽 鄰接車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