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土地形

黃土地形

黃土地形是由堆積作用形成表面略有起伏的高原或平原,其間溝壑縱橫。黃土地區的地形與下伏古地形輪廓大體一致。 黃土地區的溝谷切割很深,谷坡非常徒峻,一些地方甚至近於直立。這是黃土地形最明顯的特徵。 黃土地區的溝谷具有獨特的形式,它是黃土地形的主要組成部分。 黃土地形並不是古地形的全面繼承,而是在黃土堆積的同時,又遭受分割夷平作用,塬被分割成梁,梁被分割成峁,地形越來越破碎。高處堆積的風塵易受侵蝕,低處堆積的風塵易於保存,使黃土堆積後的地形起伏差較古地形起伏差要小得多。

概念

黃土地形也稱黃土高原,是指由黃土塬及梁、峁構成的千溝萬壑的地區。黃土地形是由堆積作用形成表面略有起伏的高原或平原。黃土地區的地形與下伏古地形輪廓大體一致。

特點

黃土主要分布於世界大陸比較乾燥的中緯度地帶。據估計,全世界黃土分布的總面積有1300萬平方公里,約占全球大陸面積的10%,岩層的平均厚度約為10米。在整個歐洲的7%,北美洲的5%,南美洲的10%,亞洲的3%的面積上都覆蓋著黃土。此外,在澳大利亞、紐西蘭以及其他地區也都有零星分布。全人類有好幾億人口居住在黃土區域,他們的生產和生活都與黃土有著密切的關係,所以對於黃土的研究早就為人們所重視。

黃土地形是由黃土層覆蓋的鬆軟地面,經流水作用而形成的特殊地貌,它與黃土的性質、氣候條件及地史發展有密切關係。地表缺乏植被,降水集中的季節里,水土流失嚴重,導致溝壑很發育。由於發育階段不同,有沖溝,乾溝及河溝。乾溝由沖溝發育形成,其特徵為底部較寬,溝底有沖積或洪積沉積層。旱季一般無水,是河溝的支漢。乾溝發育成河溝,它一般較深,經常可以得到地下水的補給,谷中常分布有堆積階地。

黃土地形地區常見塬、梁、峁、坪等獨特地形,它們在航片上很容易被分辨出來。塬、梁、峁、坪等獨特地形是由黃土地形地區沖溝、河流的分布、發育和沖刷程度所決定的。塬,表面平坦廣闊,四周為溝谷所切割。梁,介於兩條近於平行的溝谷間,高起呈帶形地,部分表面比較平坦,寬度不大,約數十米至數百米,可延伸數百米至幾千米。峁是分布在河溝交匯處的圓形丘, 由梁切割而成,基本上還保存著地形上的連續性。黃土坪實際上即是分布在河谷或較大溝谷中的堆積階地。

此外,黃土地形地區還有陷穴、黃土橋及黃土柱等地形,這些地形都是在地下水作用下形成的地貌形態。

在黃土地形高差較大的一定範圍內,若干個陷穴由坡上至坡下連續分布,穴底有共同的暗道相通,成串珠狀陷穴,每個陷穴的地下都有通向下坡或溝壑的通道,其末端有出水口,在水流作用下,地下通道不斷擴大形成盲溝。有的地方通道很短,成為穿洞,穿洞不斷擴大,上方土體不塌則成為天生橋;塌落而後遭沖蝕者即所謂的潛蝕發育的最終階段一衝溝階段。黃土喀斯特與石灰岩喀斯特不同。黃土喀斯特現象主要是黃土較細顆粒被沖走的機械潛蝕所致,而石灰岩喀斯特現象則是化學溶蝕所造成的。

在黃土地形高差較大的陡坡地區,由於負地形的產生,在陡坡的裡面一般會產生沿黃土節理而進一步發展成為卸荷裂隙。在濕陷性黃土內,尤其在水解性強、分散性高的黃土內,地下水沿黃土節理、卸荷裂隙產生壓力水,溶解可溶物質,沖走膠體顆粒,極易產生水蝕破壞。

軍事運用

在軍事上,黃土地形便於構築工事。在黃土地形作戰,由於溝壑多、道路少,部隊運動不便,特別是越野橫跨溝谷更難;由於地形割裂破碎,戰鬥隊形被分割,協同聯絡不便;後勤補給困難,特別是大部隊和機械化部隊供水困難。黃土塬上視界開闊,觀察射擊條件好,溝壑多,窯洞多,便於隱蔽偽裝。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