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仁和,1913年出生於晉江內坑白垵村,又名函。幼時就讀白垵初小,後轉入官橋崇文高小。1932年初,加入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同年,參加中國共產黨,任中共白垵支部組織委員,以收購碎銀為掩護,聯繫貧苦農民,宣傳革命道理。1932年冬,白垵黨支部發動農民45人組成白垵農會,黃仁和任主席。他帶領農會成員,廣泛發動民眾,有效配合赤衛隊、游擊隊,在各地協助站崗、放哨、送信、貼標語、散發傳單,組織抗日救亡宣傳活動,發動民眾抗租抗稅,反對強行攤派財政捐款和征糧,功績赫赫。
由於他勇敢機智,富於組織能力,在內坑地區卓有影響,於1934年,升任中共官橋區委委員。1935年,泉州晉南遊擊隊遭受國民黨大批軍隊的圍剿反擊,活動於晉南和內坑地區一帶的赤衛隊、游擊隊等武裝力量同國民党進行了英勇頑強的鬥爭和殊死搏鬥,然因敵強我弱,加上缺乏鬥爭經驗,形勢日益嚴峻,一些混進革命隊伍的投機分子,或動搖或叛變,致使地下黨員身份暴露。從1934年到1935年間,內坑地區的尤大斧、王美、尤靈波、尤小芳、黃萍、洪我降、尤玉秀共7位優秀共產黨員犧牲,還有10多人被捕,數十人轉移他鄉或避居國外,根據地受到嚴重摧殘和破壞,一些沒有暴露身份的黨員被迫隱蔽起來,革命暫處於低潮。
白垵的吳煙騰、黃仁和等被敵人列入黑名單,四處通緝。他們夜間不得不露宿田野山洞,居無定所,難以立足家鄉,更嚴重的是與上級組織失去聯繫。黃仁和迫於無奈,於1936年匆匆遠渡菲律賓,改名黃函。一個熱血青年,雖孤身客居菲島,但嫉惡抗邪情懷不改、追求進步斗志未減。出國後,仍通過書信和白垵村地下黨保持聯繫,時刻關心祖國的革命事業。
1942年,日寇南侵,炮火燃及馬尼拉。黃仁和加入菲律賓華僑抗日反奸大同盟,任外交部長,積極組織抗日武裝,同菲律賓人民並肩戰鬥,痛擊日本侵略者。
菲律賓華僑抗日反奸大同盟,成立於1942年3月,簡稱“抗反”,系菲律賓最大的華僑地下抗日團體。“抗反”為及時報導國內外反法西斯戰爭的訊息,揭露敵人陰謀,決定由林季良、麥慕平等在馬尼拉籌辦地下抗日報紙,定名為《華僑導報》,於1942年4月19日首次發刊。1944年4至6月間,敵偽強迫16歲以上的男子服役,並加緊搜刮糧食。“抗反”號召廣大華僑拒絕服勞役,並通過《導報》提出“爭米糧、反奴役”,“不替敵人服務”的口號,與敵人展開鬥爭。
黃仁和巧妙利用各種渠道,及時廣獲國際反法西斯鬥爭最新戰況,供稿《華僑導報》。1944年7月7日,是中國抗戰7周年紀念日,“抗反”在華僑社區,張貼標語、漫畫,散發傳單,抗議、聲討日軍的法西斯政策。還在馬尼拉大光明、亞洲兩大劇院舉行有組織的紀念活動。“抗反”還主動向菲律賓華僑游擊支隊(簡稱“華支”)提供援助,如捐款,輸送醫藥、物品等,幫助培養人才、擴大游擊隊伍。在解放馬尼拉的艱苦鬥爭中,“抗反”為抗日武裝提供駐馬尼拉日軍的確切情報,並組織搶救傷員、武裝保護華僑生命財產、維持華僑社區的秩序。“抗反”先後設立難民所7處,收容難僑達6000多名。三年戰鬥,敵奸聞“抗反”而喪膽,僑眾聞“抗反”而擁戴。
1945年2月8日,黃仁和在愛國華僑的民眾集會上慷慨陳詞,發表抗日演講。返回途中遭跟蹤埋伏的敵人投擲手榴彈襲擊,壯烈犧牲。喋血獻身於抗日戰爭勝利的前夕。年僅32歲,撇下妻兒,長眠菲島。菲律賓人民和愛國華僑感念其英勇精神,隆重舉行葬禮。其屍骸安葬在馬尼拉華僑義山,並勒石樹碑,永銘其功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