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楝(原變種)

麻楝(原變種)

麻楝(原變種),楝科、麻楝屬植物,是熱帶森林中乾形端直高大的樹種,也是亞洲熱帶主要的珍貴工業用材,生長迅速,栽培不難,在熱帶營林事業中具有重要意義。

基本信息

命名來源

麻楝(原變種)ChukrasiatabularisA.Jussvar.tabularis
來源:中國植物志第43(3)卷||楝科MELIACEAE||麻楝屬ChukrasiaA.Juss.||麻楝(原變種)ChukrasiatabularisA.Jussvar.tabularis
la.麻楝(原變種)白椿(雲南西雙版納)圖版11:1-6
Chukrasiatabularisvar.tabularis

植物形態

麻楝(原變種)白椿(雲南西雙版納)圖版11:1-6麻楝(原變種)白椿(雲南西雙版納)圖版11:1-6
麻楝(原變種),喬木,高達25米;老莖樹皮縱裂,幼枝赤褐色,無毛,具蒼白色的皮孔。葉通常為偶數羽狀複葉,長30-50厘米,無毛,小葉10-16枚;葉柄圓形柱形,長4.5-7厘米;小葉互生,紙質,卵形至長圓狀披針形,長7-12厘米,寬3-5厘米,先端漸尖,基部圓形,偏形,偏斜,下側常短於上側,兩面均無毛或近無毛,側脈每邊10-15條,至邊緣處分叉,背面側脈稍明顯突起;小葉柄長4-8毫米。圓錐花序頂生,長約為葉的一半,疏散,具短的總花梗,分枝無毛或近無毛;苞片線形,早落;花長約1.2-1.5厘米,有香味;花梗短,具節;萼淺杯狀,高約2毫米,裂齒短而鈍,外面被極短的微柔毛;花瓣黃色或略帶紫色,長圓形,長1.2-1.5厘米,外面中部以上被稀疏的短柔毛;雄蕊管圓筒形,無毛,頂端近截平,花葯10,橢圓形,著生於管的近頂部;子房具柄,略被緊貼的短硬毛,花柱圓柱形,被毛,柱頭頭狀,約與花葯等高。蒴果灰黃色或褐色,近球形或橢圓形,長4.5厘米,寬3.5-4厘米,頂端有小凸尖,無毛,表面粗糙而有淡褐色的小疣點;種子扁平,橢圓形,直徑5毫米,有膜質的翅,連翅長1.2-2厘米。花期4-5月,果期7月至翌年1月。
麻楝(原變種)木材黃褐色或赤褐色,芳香,堅硬,有光澤,易加工,耐腐,為建築、造船、家具等良好用材。

產地分布

麻楝(原變種)產廣東、廣西壯族自治區、雲南和西藏自治區;生於海拔380-1530米的山地雜木林或疏林中。分布於尼泊爾、印度、斯里蘭卡、中南半島和馬來半島等。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