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況
麻屯鎮位於孟津縣西南部。轄麻屯、薄姬嶺、楊樹灣、柏樹溝、下凹、韓莊、霍村、潘溝、任屯、莊溝、林溝、董村、後樓、前樓、聶屯、李營、水泉、盧村、王家、宋家嶺、單寨、上河、下河、楊嶺、廟後23個行政村,2個居民社區。連霍高速、西南環城高速、新310國道、機場路、小浪底專用線或橫貫東西,或縱穿南北,特別是坐落於鎮區東側的洛陽飛機場,更讓麻屯成為洛陽走向世界的空中門戶。 [代碼]410322107:~200麻屯村 ~201薄姬嶺村 ~202楊樹灣村 ~203柏樹溝村 ~204下凹村 ~205韓莊村 ~206霍村 ~207潘溝村 ~208任屯村 ~209莊溝村 ~210林溝村 ~211董村 ~212後樓村 ~213前樓村 ~214聶屯村 ~215李營村 ~216水泉村 ~217盧村 ~218王家村 ~219宋家嶺村 ~220單寨村 ~221上河村 ~222下河村 ~223楊嶺村 ~224廟後村
沿革
原屬洛陽縣。1956年劃入孟津縣建麻屯區,1958年改公社,1984年改鄉,1996年建鎮。面積48.1平方千米,人口4.21萬,轄聶屯、韓莊、霍村、潘溝、任屯、莊溝、林溝、董村、前樓、後樓、李營、水泉、王村、盧村、宋嶺、單寨、上河、下河、楊嶺、廟後、薄姬嶺、楊樹灣、柏樹溝、下凹、麻屯23個行政村,兩個居民社區。
基本介紹
310國道傍境而過,境內連霍高速橫貫其中,機場路、小浪底專用線縱橫交錯,洛陽西南環城高速起止於此,洛陽機場對外港口坐落於鎮區東側,交通便利,四通八達,有千年古橡樹、板倒井礦泉等名勝古蹟,歷史文化源遠流長,是孟津經濟、文化對外交流的視窗,素有孟津"南大門"之稱。全鎮東西長工3.8公里,南北寬6.9公里,總面積48.1平方公里,占全縣總面積的6.34%。全鎮23個行政村,兩個社區,215個村民小組,總人口10200戶,4.21萬人。其中農業人口8455戶,36200人,耕地面積3.2萬畝,人均耕地1.05畝,人口密度683人/平方公里。2017年,全鎮共完成地區生產總值60.5億元,占全年目標57億元的106.2%;完成固定資產投資52.9億元,占目標62.6億元的84.4%,先後獲得了全國衛生鎮、省先進綜合文化站、市職業道德建設十佳單位、市節能降耗工作先進單位、市先進基層黨校等榮譽。 麻屯鎮以黨的各項路線、方針、政策為指導,牢牢把握機遇,麻屯鎮工業基礎雄厚。麻屯鎮形成了以製冷環保設備、工程機械、農業機械和五車零部件加工為主導的產業體系,產業特色鮮明、加工優勢集中、區域經濟活躍,洛陽空港產業集聚區已成為洛陽先進制造業的後方基地。鎮域工業企400多家,其中規模以上工業企業110家,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產值、主營業務收入、利潤、工商稅收等位居全縣前列。截止2017年底,擁有上市企業2家、高新技術企業7家、科技創新型企業7家,中國馳名商標1件、河南省著名商標7件,省級工程中心1個、市級工程中心3個、市級研發中心7家,擁有國家專利300餘項。鎮區發展鬱金香花園、龍熙花田薰衣草等形成了獨具特色的旅遊觀光產業帶。
基礎設施
鎮區南部的集聚區企業孵化器項目已完成財政評審。加快集聚區基礎設施PPP項目建設進度,文化東路、銀溪西路建設完工;阿新大道南段提升改造工程供排水、供暖、供氣等管道鋪設完工;建設路提升改造工程完成管道鋪設,城鎮基礎設施大幅提升。
地理位置
麻屯鎮位於洛陽市北郊,距市中心8公里,縣城17公里,南臨310國道、北靠境內連霍高速公路,洛陽西南環城高速公路、高速連線線、小浪底專用線穿境而過,坐落於鎮區東側的洛陽市飛機場,每天十餘條航線直達國內外,具有得天獨厚的交通區位優勢。
環城高速橫貫其中,機場路、小浪底專用線縱橫交錯,洛陽飛機場對外港口坐落於鎮區東側,交通條件十分便利。全鎮總面積62平方公里,轄23個行政村,兩個社區。215個村民小組,總人口4.21萬人,耕地面積3.2萬畝。2017年麻屯鎮認真貫徹落實科學發現,圍繞"航空經濟創新城、裝備製造新高地、南翼城市新片區"的宏偉目標,紮實做好經濟發展、招商引資、衛生城鎮創建、村容村貌整治、城鎮基礎設施建設、計畫生育信訪穩定、重點工程建設等工作,圓滿完成了上級下達的各項目標任務,共同譜寫新時代新征程麻屯發展的新篇章。
行政區劃
2017年,23個行政村,2個居民社區:麻屯村、薄姬嶺村、楊樹灣村、柏樹溝、下凹村、韓莊村、霍村、潘溝村、任屯村、莊溝村、林溝村、董村、後樓村、前樓村、聶屯村、李營村、水泉村、盧村、王村、宋嶺村、單寨村、上河村、下河村、楊嶺村、廟後村。
產業結構
麻屯鎮土地廣闊,物產豐富。鎮黨委政府強化農業基礎地位,完成節水灌溉面積7000麻屯鎮0畝,擁有深井58眼,有效灌溉面積13787畝,占全部耕地面積的一半。
同時,積極發展高效農業,倡導產業化經營,興建了占地380畝的下窪高效農業園區、千畝牡丹基地、百畝鬱金香園,全鎮溫棚120個,源源不斷地為市區提供新鮮蔬菜。麻屯鎮在養殖業上起步早,除穩定較高的豬、雞、羊存欄外,還發展奶牛養殖戶200多戶,奶牛存欄1000餘頭,並創辦了3家奶牛公司,日產優酪乳、鮮奶12萬瓶,產品走俏中原市場,形成了公司+農戶"的產業化經營模式,加快了農民脫貧致富步伐。
產業特色
在孟津縣麻屯鎮,可以看到"白"、"紅"、"綠"相擁簇的奇觀。
"白"的是奶業產業。在龍頭企業洛陽阿新奶業有限公司,生產設備和廠區煥然一新,每天生產的80噸鮮奶正源源不斷地銷往洛陽、焦作、濟源乃至平頂山等廣大地區。
"紅"的是牡丹產業。在豐泉牡丹園藝有限公司等9個園區,日光溫棚中的一盆盆催花麻屯鎮催花牡丹牡丹,可在元旦、春節期間或其他反季節時候隨時上市。
"綠"的是林果業。與4萬餘畝耕地相映襯,是分布在廣大丘陵地區的6000畝生態林、2100畝經濟林。棗、蘋果、日本柿子等適應種植、適應市場的雜果林,不僅回響了國家"改善生態環境、再造秀美山川"的號召,而且給當地農民帶來了實實在在的富裕。
在農業經濟結構調整中,麻屯鎮奏響了新的產業化"合唱"。
該鎮毗鄰洛陽市和洛陽機場,同時緊傍洛鄭高速公路,具有明顯的區位優勢。通過最佳化"軟"、"硬"環境,開展招商引資,大力發展非公有制經濟,使以"洛陽市飛機場工業園區"、“浙商工業園區”為主的工業經濟取得了長足發展,小城鎮建設日新月異,不僅綜合經濟實力居全縣第一,而且榮膺"中州名鎮"等殊榮。
在"工業興鎮"的同時,麻屯鎮不忘抓"農業富民"。他們依據區位特點,尋找城市消費的較大市場空間,麻屯鎮在農產品結構調整中,選擇打出這"白"、"紅"、"綠"三張牌。為了打響這三張牌,鎮黨委、鎮政府開展了一系列深入引導和配套服務工作:鎮幹部包村、包戶,分解責任目標,強化督導。邀請專家、教授,分頭到各專業村進行新技術和配套技能傳授。組織產業協會,提供良種、防疫、購銷信息等系列化服務。推廣"公司+農戶"模式,開展龍頭企業和生產基地相結合的規模化經營……
以"白"、"紅"、"綠"為代表的新產業收到了可觀的增效
綜合實力
2017年全鎮共完成地區生產總值57億元的106.2%;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總產值226.7億元,占全年目標223.7億元的101.3%;實現主營業務收入221.7億元,占全年目標217.0億元的102.2%;實現利潤13.8億元,占全年目標13.52億元的102.1%;完成財政收入1.64億元,占全年目標1.61億元的102%;完成工商稅收1.08億元,占全年目標1.33億元的81.6%;完成固定資產投資52.9億元,占目標62.6億元的84.4%。先後獲得了全國衛生鎮、省先進綜合文化站、市職業道德建設十佳單位、市節能降耗工作先進單位、市先進基層黨校等榮譽。
招商引資
以飛機場工業園區為依託,加大招商引資力度,配備強大力量,制定出台一系列優惠措施,聚力招商引資。共引進縣域外資金9.6億元,占全年目標任務的112.9%;其中省域外資金9.5億元,占全年目標任務的118.8%。新簽約項目11個,涉及投資24.6億元,占全年目標任務的137.5%,超額完成年度目標任務。加快項目建設。全鎮開工10個以上千萬元項目,完成投資10.6億元。全年共實施空港科技孵化器、港信玻璃等千萬元以上項目23個,完成投資21.3億元,冠辰機械、融惠化工等6個項目建成投產。聚力重點項目。總投資5億元的國潤新材二期新型管材項目,新研發的複合石油套管、隧道逃生管等批量投放市場。
農業發展
麻屯鎮充分利用城郊優勢,積極調整種植結構,按照"最佳化種植業,發展畜牧業,壯大加工業"的思路,走出了一條的具有鎮域特色、符合麻屯實際的農業發展之路。
現發展牡丹種植1500畝、鬱金香200畝、。一是發展特色種植。今年鎮政府投資300多萬元免費供苗,新發展櫻桃種植5000餘畝;投資60餘萬元,發展優質花椒3000餘畝;發展大棚草莓200畝,為西部民眾致富增收提供了短期收益和長期保障。建成了三個規模化肉牛養殖場,存欄量200餘頭;建成豬場1個,存欄量1200頭;全鎮貧困戶家中的鵝和羊的存欄量達到了3萬餘只,使民眾的脫貧增收有了“短平快”的好抓手。農業結構的進一步最佳化,發展來料加工。鎮政府將發展來料加工項目作為民眾增收的主抓手,楊樹灣村來料加工投入運營;韓莊村服裝加工項目廠房建成 ;楊嶺村服裝加工項目2000平方米廠房建設。使農民生活水平明顯提高。
城鎮建設
麻屯鎮按照"超前規劃,合理布局,突出重點,循序漸進"的原則,積極貫徹"小城鎮,大戰略"的指導方針,堅持"五業並舉,雙管齊下"的工作思路,聘請洛陽市規劃設計院專家詳細分析麻屯鎮的區位優勢和地貌特徵,對鎮區布局進行了近期和中長期總體規劃,將鎮區分為政治文化區、花卉種植觀賞區、商業貿易居住區、工業企業區等多個特色小區,累計投資1.5億元,興建休閒文化廣場、標準化小區,大力實施亮化、綠化、淨化、美化工程,拉大城鎮框架,提升城鎮品位,完善服務設施,改善居住環境,使一個集科、工、商、貿、旅遊為一體的新型現代化城鎮日益完善。先後建成封閉市場3個,綜合商住樓30餘幢,休閒文化廣場1個,改造、硬化鎮區道路8條,總長15100米,硬化、彩化人行道12000平方米,鋪設供水管道19800米,改造、重建主要幹道兩側門面房368戶,對阿新大道、小浪底大道、路通大道等主要幹線進行亮化,安裝路燈236盞,種植各種綠化樹木80萬株,新增綠化面積40000平方米,鎮區內"四縱四橫"的道路網路體系已經形成,鎮區面積達到8平方公里。為使鎮區管理規範化,制度化,成立市政管理辦公室,下設衛生隊、城管中隊、綠化隊和市政公司,有管理人員10人,職工46人,配備了垃圾車、灑水車和割草機,對街道的保潔權分段進行拍賣,推行垃圾袋裝化管理,定點傾倒,集中處理,按照"綠、亮、淨、美、暢"的標準,對廣告牌設定、亂貼亂畫、亂停亂放現象進行集中整治,規範沿街店牌386塊,取締占道經營,整治馬路市場,杜絕店外經營,鎮區面貌明顯改觀。
先後投資960萬元,修建文化廣場5個,增添健身器材30件,新修、改建村組道路14條39.6公里,清理、鋪設排污渠4000米,美化、亮化、淨化示範街12條,製作大型宣傳版面130塊,拆除、改造舊廁120個,全鎮基礎設施明顯改善,農村面貌煥然一新。新農村建設作為全縣第一名再次被推薦到市里表彰,並被省文明委授予"清潔家園行動"先進村鎮。
孟津縣麻屯鎮入選"全國重點鎮"
在7月21日住建部等7部委公布的《住房城鄉建設部等部門關於公布全國重點鎮名單的通知》中,麻屯鎮、會盟鎮成功入選,這是麻屯鎮繼獲得"河南省人民滿意的公務員集體"、"河南省經濟百強鎮"等榮譽後的又一項榮譽。
近年來,麻屯鎮由於其優越的地理位置、便利的交通條件成為投資熱土,無論是招商引資、項目建設,還是工業轉型、城建提升;無論是特色農業、生態旅遊,還是全民創業、民生改善,都取得了長足進展,民眾幸福指數、滿意度不斷提升。
社會事業
"雙基"成果不斷鞏固,素質教育全面發展;人口增長得到合理控制;殯葬改革、稅費改革穩步推進;建成麻屯中心衛生院,醫療衛生條件明顯改善;有線電視"聯鄉入戶"工程穩步推進,文化廣播事業有了長足的發展;黨的富民政策得到全面落實,稅費改革穩步推進,農民負擔明顯減輕,種糧補貼發放到戶,農民收入不斷增加。"兩免一補"全面落實,免除學雜費、課本費256萬元。合作醫療參保民眾達三萬六千多人,參保率達100%,新農合籌資位居全縣前列。積極抓好社會保障工作,發放農村低保81萬元;農村五保集中供養率達到34%,發放五保39萬元。各項惠農政策足額發放到位,發放種糧直補資金242.9萬元。成功舉辦了"迎中秋戲曲名家演唱會"豐富了民眾的文化生活。麻屯鎮先後被市委、市政府評為信訪穩定工作十佳鄉鎮、"四無鄉鎮"、計畫生育工作先進鄉鎮,並贏得了全省的統計工作現場會在麻屯召開
我鎮連續十一年舉行“好媳婦和好婆婆、致富能手、星級文明戶”評選表彰活動,重陽節開展了慰問老人活動。鎮政府邀請“梨園春”在麻屯文化廣場演出,110萬對敬老院實施了全面提升工程。大到環境最佳化,小到無障礙設施和改裝燃氣、暖氣。春節、重陽節等重大節日,鎮主要領導都會進行慰問。今年重陽節, 22個村開展了敬老活動,占村總數的90%以上。
黨建工作
我鎮以“逐村觀摩 整鎮推進”為統領,著力構建“建”“管”“造”三位一體的黨建網路。一是建陣地。分3批完成了對25個村“逐村觀摩整鎮推進”現場觀摩,各村黨群服務中心提升工作全面完成;立體黨旗、黨員宣誓牆等營造出濃厚的黨建氛圍;二是管黨員。創新實施黨員積分制管理星級評定、村級責任目標考評機制,實現了工作消極積極可顯示,成績優差可量化;三是打造黨建長廊;在新建3家非公企業黨支部和培育出隆華節能“黨建+人才”、耿力機械“黨建積分制管理”等企業黨建品牌,完成了集聚區非公企業黨建文化長廊建設。
在農村黨員幹部現代遠程教育中,麻屯鎮為了方便廣大民眾對致富信息的學習,通過實行"一單一本一欄一廣播",建立了遠程教育節目預告制度,提高了節目播放的針對性、實效性和實麻屯鎮鬱金香用性。
"一單"即遠程教育播放節目單。該鎮各接收點將遠程教育網路內的內容,按照區域、類型、節目等內容分類,以選單的形式製作成冊,方便民眾隨時查看、點播。
"一本"即信息收集反饋本。該鎮設定信息反饋本,由管理員負責,對本村民眾反映出所想收看的致富、技術等信息進行收集、登記、匯總、整理、篩選,結合本村實際情況,確定出下月的播放計畫,從而提高信息播放的針對性、實用性。
"一欄"即設立節目預告欄。該鎮在民眾居住集中處,刷寫固定的節目預告欄,每月28日前對本月集中播放時間、內容予以公布,確保民眾了解播放情況,提高民眾學習、運用信息的及時性。
"一廣播"即利用廣播公布。該鎮除公布技術服務電話、村點播電話外,還在集中播放當天利用廣播的形式向民眾宣傳播放時間、播放地點和播放內容,調動民眾收看的積極性。
圓滿完成換屆選舉工作,為黨的基層組織注入新的生機和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