劇情簡介
紅魚 ( 唐從聖 飾)、香港 ( 張震 飾)、牙膏 ( 王啟贊 飾)、倫倫 ( 柯宇綸 飾)四人組成一個小集團,到處斂財騙色。有一次,他們在硬搖滾咖啡店裡遇見千里迢迢從法國來台北尋找男友的女孩瑪特拉 ( 維吉妮·拉朵嫣 飾),紅魚因想拉皮條獲利,於是對瑪特拉伸出援助之手。紅魚和酒吧媽咪談判成功,意圖欺騙瑪特拉,讓倫倫帶她來見他們,倫倫良心發現,把一切都告訴了瑪特拉,並帶她躲到了自己家。紅魚要報復曾經與父親 ( 張國柱 飾)有姦情的Angel ( 吳家麗 飾),指派香港去勾引這個老女人,Angel約他過夜卻領來了兩個女朋友,她們拚命的餵他食物,期待他像種馬一樣在床上伺候她們。艾莉森 (陳欣慧飾)歇斯底里地纏著香港,香港傷了她的心,卻沒有快意,而僅僅因為對女人一向無所謂。紅魚找到被人追債而藏起來的父親,父親一生騙人無數,最後深覺其中的虛空,在走投無路下而與情人擁抱著自殺了,紅魚動了感情,他知道自己想要什麼,為了幫父親好友出氣,把所有的子彈射向邱叔,繼而舉槍欲自盡卻已無子彈,最終逃離了本地 。
演職員表
演員表
角色 | 演員 | 備註 |
唐從聖 | 紅魚 | |
張震 | 香港 | |
王啟贊 | 牙膏 | |
柯宇綸 | 倫倫 | |
維吉妮·拉朵嫣 | 瑪特拉 | |
張國柱 | 紅魚父親 | |
吳家麗 | Angel | |
陳欣慧 | 艾莉森 | |
金燕玲 | 紅魚媽媽 | |
吳念真 | 黑幫老大 |
職員表
製作人 | 余為彥 |
導演 | 楊德昌 |
副導演(助理) | 魏德聖 |
編劇 | 楊德昌 |
攝影 | 李龍禹、秦鼎昌、李以須 |
剪輯 | 陳博文 |
造型設計 | 趙企健 |
(演職員表參考資料 )
角色介紹
| |
| |
| |
| |
|
(角色介紹參考資料 )
獲獎記錄
時間 | 屆次 | 獎項名稱 | 獲獎方 | 結果 |
1996年 | 第33屆 | 台灣電影金馬獎-最佳男配角獎 | 王啟贊 | 獲獎 |
台灣電影金馬獎-最佳造型設計 | 趙企健 | 提名 | ||
1996年 | 第33屆 | 柏林國際電影節-阿弗雷德·堡爾獎-榮譽提及 | 楊德昌 | 獲獎 |
柏林國際電影節-金熊獎 | 楊德昌 | 提名 |
幕後製作
創作背景
現代社會,人們總是過分忙於物質財富的積累而疏於精神上的思索,在現代西方文明影響下的台灣更是如此。多數台灣人迅速積累了大量的財富,然而,他們卻缺少了精神上的寄託,於是,大家似乎真的不知自己想要的是什麼,都在等著別人告訴他該如何去做。楊德昌就是希望通過電影《麻將》來警示台灣民眾,台灣在都市化進程中存在著嚴重的精神危機與生存危機 。楊德昌試圖通過《麻將》來說清中國人的陰暗一面 。
製作發行
製作公司
公司名稱 | 國家 |
AtomFilms | 美國 |
上映時間
國家/地區 | 上映/發行日期(細節) |
日本 | 1996年12月7日 |
德國 | 1996年2月(柏林國際電影節) |
加拿大 | 1996年9月6日(多倫多國際電影節) |
美國 | 1996年10月7日(紐約電影節) |
(製作上映參考資料來源 )
影片評價
《麻將》雖然基本沿用了《牯嶺街少年殺人事件》的演員陣容,但影片要輕鬆很多,卻也更加荒誕,更加黑色幽默 。 (騰訊娛樂評)該片可以看作是《牯嶺街少年殺人事件》的反面,不敢捨身決鬥那就向社會低頭,但還是無法掩飾這個社會的荒謬和腐朽,《麻將》依然現實並且更加尖銳,楊德昌對富裕的台灣實質貧乏的精神已近絕望,而該片看起來也比過去更顯分裂 。 (網易娛樂評)
許多看過《麻將》的觀眾會被影片中海量的國罵和對白給嚇著,被楊德昌的標準台詞震撼到,這些台詞令人感受到侵略性,話里藏刀子 。 (鳳凰娛樂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