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革
麥帥公路最初原計畫名為北基新路,因完工時逢美國麥克阿瑟將軍過世,中華民國政府特更為此名以作紀念。麥克阿瑟公路於1962年5月正式開工,一開始的名稱叫作“北基二路”,後來又改名“北基新路”,公路從台北市南京東路羽毛球場(今 台北體育館)開始,經由正氣橋跨越基隆河後,經過內湖、汐止、五堵、六堵、七堵、八堵,迄於基隆市孝二路、忠四路口,全長約23公里。該公路是在美援協助之下完成,建設經費總計新台幣二億六千多萬元,施工兩年,於1964年5月2日完工通車,由時任台灣省主席黃杰、交通部部長沈怡、美國駐華大使館代辦高立夫共同主持剪彩揭牌,並由公路局的金馬號車隊開啟了台灣高速公路運輸的紀元。
當年興建公路的用意係為紓解台北基隆間交通,並為提升作戰所需,決定比照國外公路形式,設計為封閉式的高速公路,公路全線總計三十二座橋樑、十二座立體交叉道、並有隧道一座,稱作中興隧道。麥帥公路的兩端各設有一座收費站:過路費是大汽車新台幣十元、小汽車新台幣五元、軍車新台幣一元。乙種車輛(三輪車、機車、腳踏車)則不得駛入。設定時速是平原區100公里、丘陵區80公里,通車初期一度先規定“80-60”,不久就開始實施“100-80”。但由於設計考量未臻周延,道路路幅不足8米、路中央無分隔島設計、道路兩旁無護欄,且用路人行車安全的觀念並不發達,常常造成車禍的發生,加上施工品質較差,通車後兩年間共發生51次車禍,傷亡高達273人。
隨後由於十大建設的推動,麥帥公路被劃入中山高速公路的北基段路線,1979年中山高速公路通車後,麥帥公路僅存麥帥一橋至高速公路內湖交流道路段,路長僅餘二公里。該路段現已納入市區道路系統,並編為南京東路六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