麥克·費瑟斯通

這箇中心是開辦了國際社會學科學/人文雜誌《理論、文化和社會》(Theory,culture& society),並與特納(Bryan Society),出版了《理論、文化和社會》系列圖書(“Theory,Culture

邁克·費瑟斯通(Mike Featherstone,1946--),分別獲得杜倫大學文學士學位和碩士學位、荷蘭烏特列支大學哲學博士學位,現在特倫特大學文化分析系擔任社會學和傳播學研究型教授,“理論、文化和社會”(成立於1996年)研究中心主任。這箇中心是開辦了國際社會學科學/人文雜誌《理論、文化和社會》(Theory,culture& society),並與特納(BryantTumer)合作創辦了《身體和社會》(The Body and Society),出版了《理論、文化和社會》系列圖書(“Theory,Culture &society’’Book series)。他的主要研究興趣在於:消費文化,全球化,身體,老齡化和生命歷程,社會和文化理論,新興的信息科技和社會變遷,其著作和文章被翻譯成16種語言文字,在世界各地廣泛傳播,尤其在中國、日本、巴西和美國反響巨大。
費瑟斯通最有影響力的著作在文化研究領域,他認為在發達資本主義社會消費文化已經代替生活成為新的主導分析形式,從而進入了不同與以往的新的發展時代。他提出了許多著名的概念,比如“日常生活審美化”“新型媒介人”等被廣泛引用。他認為,大眾在進行文化消費時並不是像法蘭克福學派那樣的文化傻瓜,而是具有主動性和破壞性的。大眾文化的生產與消費實際上是一個控制與抵抗的過程,他認為人們的日常生活在資本主義社會固然已經被異化,但在消費社會進行全面的控制也是不可能的,消費並不是完全被操縱的文化工業的產物。他認為,後現代主義與消費社會進行連結的紐帶是新興的媒介人,他們單獨成為後現代社會中一個重要的階層,其實這代表了後現代社會中文化、政治、經濟的重新整合。至於他著名的“日常生活審美化”的論點在中國大陸的學者曾經被引入到對“文藝學”學科建設的討論中,產生了巨大影響,至今這種爭論仍然還有迴響。
費瑟斯通關於城市、身體、老齡化、快感等等諸多方面的論述亦有精彩的獨到之處。總之作為一個重要的學者,他在文化研究領域、後現代研究領域等方面都產生了重大影響。他多次前往中國時行學術交流,並應邀參加過BLCU國際文化研究的論壇。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