麥克·米切爾

在大型項目上我們運用的一個重要手段是“假想表格”。 為生活而設計要求我們在一個成功的項目中整合這三個層面的內容。 麥克·米切爾先生:我們最早在中國做項目是1988年,但當時我們沒有找到在中國長期開展業務的合適機會。

個人簡介

麥克·米切爾(MichaelC.Mitchell),他是在國際遊樂勝地設計,景區設計,及休閒服務設計領域裡享譽世界的設計顧問,曾是聯合國環境宣言起草人。在其35年的職業生涯里,他成功地為59個國家超過2000個項目做出了傑出的貢獻。米切爾先生曾擔任洛杉磯奧運會資深副總裁,負責該屆奧運會的競賽活動規劃和經濟支持統籌,同時也負責監督五十六個奧林匹克場館的規劃及建築部門的統籌安排,這是米切爾先生最知名的成功事例。米切爾先生還在其它六屆奧林匹克盛會、四屆世界博覽會中擔任過資深規劃顧問,並與全球許多大規模的休閒、遊樂和地產開發公司以及國家或市政府展開過大型項目的合作。他主要為如下項目設施提供可行性分析和規劃設計-商業景點(主題公園和特色景點);公共景點(世界展覽,奧運會,博物館,廣場);旅遊設施(酒店,度假勝地,溫泉療養勝地,體育中心);以及地產開發(生活休閒中心,綜合用途項目和城市開發項目)。

人物專訪

 記者:MCM具有處理國際大型項目的豐富經驗,參與了七屆奧運會、四屆友好運動會、五項世界體育錦標賽、四次世界博覽會、十一次展覽會等項目,MCM在處理這樣的國際大型項目的方法上有哪些豐富的經驗要和大家分享?而MCM最大的優勢是什麼?
麥克·米切爾先生:有效地規劃要求我們將國際大型項目看作一個系統,這個系統由場地、安全、交通、食品供給等等方面的問題組成,就像汽車由很多零部件組成一樣,這些零件朝著一個目標協同工作。MCM已有處理國際大型項目規劃設計及建築服務的實戰經驗,所以我們會從實際操作的層面出發。我們懂得如何規劃以使這些國際大型項目以最高的國際水準運作。
在大型項目上我們運用的一個重要手段是“假想表格”。據我們的經驗,大多數人在處理大型複雜項目時都會先專注於不同的構成部分再逐漸整合成整體的解決方案。如此處理複雜項目是非常沒有效率的,因為整體目標的完美實現並非依賴於獨立部分的最大化。這就猶如讓一群人分組去創造一個人,由不同組來分別培養心臟、肺、大腦等器官。沒有充分知曉人體系統工作原理的情況下,他們創造出的只會是一個死體。以此類推,做大型項目也是如此。因此,想要創作一個真正高效的項目應該由上述討論的結果出發,反方向運作——首先將項目整體作為一個系統分析透徹,然後依據各個部分在系統中的功能分別進行設計。我們著手一個項目時,會讓每個人填寫“假想表格”。這樣你會發現每個人對所面臨的問題會有不同的理解。這個過程能迅速化解矛盾,統一觀點。在一個項目中我們針對每個問題都運用這種方法,像在奧林匹克運動會那樣大型項目中會有超過100團隊運作。通過規劃我們將一個項目分解為各個可操作的單元,然後以“假想表格”作為基本的規劃方法來進行現場實施規劃。
我們的主要經驗就是規劃設計要從大局和整體目標出發漸次深入到設施設計,而不是由部分上升到整體。比如,我們從來不從場地規劃開始規劃一個項目並決定場地上要建設的最佳設施類型。首先我們會嘗試弄清什麼是能為場地創造最高價值的最佳活動、體驗和設施方案,此後才會開始依此方案進行場地設計。
記者:MCM與南京市針對2014年第二屆夏季青年奧林匹克運動會籌備方面進行合作交流,請您簡要介紹這次合作的進展情況。您認為MCM對這個項目的獨特見解有哪些?
麥克·米切爾先生:南京是中國最重要的城市之一,而青年奧林匹克運動會將為之帶來一次向世界展示“南京不止是偉大的中國城市,同時也是很重要的國際城市”的機會。我們給組委會帶來了為國際盛事進行規劃的悠久歷史,希望能夠幫助他們創造一次非常成功的盛事。目前我們正在討論幾種協助他們的方式。
我們的經驗使得我們能夠在以下方面協助組委會:第一,如上所述,我們知道如何有效組織大型複雜事件(比如南京將要舉行的青奧會)的規劃。作為組委會高級顧問,我們能給組委會提供節省資金和時間的規劃方法。其他專業方面包括特定場址規劃——協助他們設計新的運動設施或者成功改造現有建築作為臨時設施為青奧會所用。如果精心設計的混合功能的設施能夠長期為社區充分使用,我們便沒有必要建造一座嶄新的單一用途的運動設施。此外,我們能夠在可持續建築、綠色社區規劃、組織性策略和如何整合大型活動的運作與賽事隊硬體設施的要求等方面為組委會提供培訓。
最終我們的任務就是幫助組委會在南京呈現一場世界級的盛會。我們將為組委會提供諮詢服務、設計服務、培訓課程、和操作指南等任何組委會取得成功所必要的協助。
記者:您是如何在有限的時間裡將多專業領域的人才整合成一個成功的團隊面對一個大型項目的挑戰?
麥克·米切爾先生:這是一個很好的問題。其實只有屈指可數的一些人能夠真正上去應對大型國際盛會,所以關鍵不是尋找專業技術人員,而是組織一個管理體系讓30到40歲年齡段間的年輕專業人士充分發揮他們的才能。組織體系是使大型項目成功的關鍵。
成功的大型案例是職業生涯的良好起點。重大事件往往會引起人們的高度關注,因此參與此項目的人們及核心管理人員常常被大公司所追尋。通常有五類人群參與到這種活動中來:專業顧問、有抱負的年輕專業人士、大公司的借貸負責人、供應商(像電腦供應商、軟體供應商、會計師事務所等)和近期大學畢業生。主要活動的實際操作過程當中還需要一批自願者骨幹隊伍的協助。
MCM公司則屬於專業顧問。很多年輕的專業人士相信自己能在主要事件中學習到很多東西從而改進他們的工作簡歷,通常他們是最大的員工群體;公司借貸行政如果能夠勝任與其背景相關的職位還是很有用的,比如食品供應、安全、交通運輸等背景。最後,還需要大量的輔助人員,他們則通常是22-29歲近期畢業的大學生。
當你需要上千的人員短時間內執行一項複雜任務時,你需要給出一個清晰的前景,一個牢固的組織框架和人們能夠很快學會並運用的方法。由於已經在此類環境中多次作業,所以我們已經制定了一套可遵循的程式和策略。
  記者:您是否關注了中國上海正在舉行的世博會?根據您的經驗,您認為上海世博會對中國城市有哪些影響?

麥克·米切爾先生:我將於7月份的第一周前往上海參觀世博會。對此我非常期待。世博會對特定的技術或者設計理念的影響並不大,其影響在於如此大的國際盛事給予一個城市的信心和聲譽。成功舉辦世博會需要強大的領導力和前瞻性的視野,正如引導城市走向未來所需要的一樣。傳承自上海世博會的將無關建築,而是它給予中國人民敢於取得偉大成就的信心。
毋庸置疑,此屆世博會對中國乃至世界都非常重要。它傳遞了一個有力而清楚的信息:環境對於我們所引領的生活質量有著重要影響。我們必須尋找可持續建設的途徑以及通過低碳的方法長期維持我們生活質量的方法。對於此,不同國家有其各自一套獨特的解決方案,然而綜合了這些方法的上海世博會作為如何建設我們未來的城市榜樣,為所有的人類提供了至關重要的服務。
 麥克·米切爾這不僅是給上海和參與其中的7千萬遊客很好的一課,並且還以生動的實驗形式證明了只要我們下定決心,就能解決我們的問題。
記者:上海世博會提出:“城市讓生活更美好”,而MCM提出的是“為生活而設計”,能否為我們詮釋一下這個看似簡單,卻是很高要求的標準?

麥克·米切爾先生:為生活而設計是個非常複雜的概念。它涉及到在處理項目時三個層面上的思考。第一個層面是設計經濟可行的項目。財富是一個公司或者團體的命脈,它使我們文明的產生成為可能。第二個層面是要從用戶的角度來審視建設或發展的需求。如果我生活或工作在這裡我會感覺怎么樣?我們的工作是為人們設計空間,而不是為車、某種觀點或者建築學立場做設計。第三個層面是該項目是否可持續。設計是否限制了能量和水的使用,對土地的負面影響最小?最近,我們在探索實際上能夠為環境帶來積極影響的發展模式。為生活而設計要求我們在一個成功的項目中整合這三個層面的內容。
記者:MCM很早就開始在世界範圍內開展項目,而對於中國市場,在眾多進入中國內地的境外設計公司中,MCM相對來說是比較晚的,這其中有何原因?在中國的這兩年時間裡,發展成就有哪些?
麥克·米切爾先生:我們最早在中國做項目是1988年,但當時我們沒有找到在中國長期開展業務的合適機會。2000年我們重返中國並於2005年開展全職運營。這段時期我們設計了73個項目。
記者:MCM的設計始終貫穿著“可持續發展”的設計理念,根據您對中國的了解和認識,您認為中國進行可持續發展城市建設面臨的問題有哪些?您有何建議?
麥克·米切爾先生:中國建設可持續城市面臨著三個挑戰。第一個挑戰是隨著中國日益增長的發展經濟,個人能耗增加,而這些能量目前大多都來自煤炭。中國需要大幅度提高其能源利用效率並使用可替代能源才能使其溫室氣體水平保持不變,更不用說減少溫室氣體了。第二,中國不應該犯美國以及工業化的西方犯過的錯誤——城市建設導致了對汽車的依賴,城市應該以人為中心來進行設計,而不是汽車。第三,中國依賴混凝土作為主要建築材料,而混凝土在生產過程中會產生大量的溫室氣體。中國需要採取更有效的建築策略。
記者:您曾經說過,解決環境問題不是技術層面的問題,而是社會和政治層面的問題。您有沒有試圖用您所擁有的理念去影響決策者意志或者民眾認識的經歷?
麥克·米切爾先生:我們當然擁有解決環境問題的技術手段和知識。問題是讓人們認真考慮出他們所想要達到的目標。中國有很多顯著的優勢,但它有個弱點就是政府只給建築設計公司短短几周去規劃設計一個項目。短短几周對於畫一幅漂亮的圖畫是足夠了,但合理地進行規劃需要花上幾個月時間——進行合理的能源設計使建築節能高效,合理的水回收系統,對不同設計方案的環境影響進行評價——所有的這些都需要時間,但是中國的開發項目卻很少花費必要的時間去評估所有這些顧慮。而且,不幸是中國有很多建築設計公司沒有受過必要的訓練去完成這些所有的必要步驟。
記者:作為MCM國際集團的創始人和執行長,您對MCM現在取得的成績如何評價?
麥克·米切爾先生:MCM在59個國家完成了超過2000個項目。我們在世界各地有過很多重要項目的實踐機會。但我希望我們能在中國創造進一步成就。接下來的25年中國的建設量將相當於與美國規模的一個國家。MCM願意幫助中國發展是宜居、可持續和盡善盡美的生活環境。
  記者:請您談談MCM下一步在中國的發展戰略。
麥克·米切爾先生:我們了解如何規劃大型複雜項目,正如中國各地新城區里正在變化的;我們了解如何改善生活方式和休閒設施以豐富城市的文化和享受;我們了解如何規劃設計可持續性設施;而且我們了解如何使項目經濟適用。在未來的二十年里,我們相信這些優勢能夠幫助中國建設取得偉大的成就。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