麝喙獸

麝喙獸

麝喙獸(學名:Moschorhinus)是已滅絕合弓綱的一屬,屬於獸孔目的獸頭亞目,是種四足肉食性動物,生存於二疊紀晚期到三疊紀早期的南非。模式種是M. kitchingi,是由南非古動物學家羅伯特·布魯姆(Robert Broom)在1920年所敘述、命名。屬名意為“小牛的口鼻部”。南非卡魯盆地發現大量的獸頭亞目化石,俄羅斯、中國、南極洲也有發現獸頭類化石。在二疊紀中期,獸頭類起源於盤古大陸南部,但就像犬齒獸類一樣,快速散布到盤古大陸各處。許多獸頭類在二疊紀-三疊紀滅絕事件中滅亡,少數真獸頭類的物種存活到三疊紀早期並繼續多樣性發展。殘活下來的獸頭類在三疊紀中期滅亡,可能因為氣候變遷,以及肉食性犬齒獸類、多樣性的爬行動物的競爭有關。

基本信息

簡介

麝喙獸(學名:Moschorhinus)是已滅絕合弓綱的一屬,屬於獸孔目獸頭亞目,是種四足肉食性動物,生存於二疊紀晚期到三疊紀早期的南非模式種是M. kitchingi,是由南非古動物學家羅伯特·布魯姆(Robert Broom)在1920年所敘述、命名。屬名意為“小牛的口鼻部”。
麝喙獸

南非發現化石

化石時期: 晚二疊紀到三疊紀初期
麝喙獸有短而強壯的頭顱骨,以及長犬齒。頭顱骨長約27厘米,顯示它們是種大型獵食動物。
Broom, 1920 在南非卡魯盆地的三疊紀最早期地層,曾經發現麝喙獸的化石,但它們在三疊紀早期的化石紀錄很短。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