麗江納西族自治縣博物館

麗江納西族自治縣博物館

麗江納西族自治縣博物館又名法雲閣。原在麗江納西族自治縣城西北的芝山福國寺內,1979年遷至縣城北黑龍潭畔。為三重檐多角木結構建築,高17米。一、二、三層分別有八、十二、四個飛檐角,象五隻鳳凰亭亭玉立,故名。樓內天花板彩繪太極圖、龍鳳呈祥等圖案,線條流暢。造型奇特,結構精巧,是納西、藏、漢等族工匠共同建築。初建於明萬曆二十九年(1601年),收有明熹宗所賜藏經一部,清同治年間毀於兵火,光緒八年(1882年)喇嘛憎重修。現為縣博物館。

發展歷史

該館於1984年7月1日隸屬於麗江縣文化局。

麗江納西族自治縣博物館在科研和調查方面作了大量工作。如先後考察並並推薦公布了四批各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主持了琉璃殿落架翻修、白沙壁畫整鋪揭取、加固還原及普濟寺銅瓦殿和石鼓紅軍渡江紀念碑修繕工程等。同時加強文物考察和研究工作,如考察發現了東元新石器遺址,格子石棺葬遺址,茨可南詔有字瓦窯遺址;格子唐代吐蕃碑遺址,麗江虎跳峽,花英岩畫群等重要文物遺址。

此外,該館還特別注重展館的講解工作,1992年7月博物館講解員獲得雲南省博物館、紀念館講解員比賽第一名;10月獲全國優秀講解員比賽特別優秀獎。

該館出版《麗江納西東巴文化報》。

建築布局

麗江納西族自治縣博物館館址為利用古建築改革,占地面積6000平方米,建築面積2500平方米。其主體建築五鳳樓(原名法雲閣),建於明萬曆二十九年(1601年),1974年博物館搬遷至此,樓高20米,為重檐鑽尖頂,基呈亞字形32棵柱子落地,三疊二十角飛檐,從四面八方,都可看到五隻彩鳳展翅欲飛,故名為五鳳樓。其造型特殊,構思巧妙,飛檐斗拱,雕龍畫風,金碧輝煌。五鳳樓具有中國古建築特點,同時又具有麗江納西族獨有的建築風格。

該館館舍設定2個基本陳列和5個專題展覽。基本陳列《文博館》反映自十萬年前“麗江人”以來麗江歷史文化內容,陳列近400件實物標本和圖片資料。包括舊石器石球、石核;新器石時期的石斧、骨錐;紅銅斧、青銅矛、青銅劍;南詔有字瓦;高禾塔磚;元明火葬罐;明代寶山州印;清代銅佛以及紅軍馬燈,步槍、邊縱游擊隊武器等珍貴文物。

《東巴文化基本陳列》,展出象形文字經書、東巴法器,神像畫幛、神路圖陶俑、木偶200餘件,系統地介紹了古老獨特的納西族東巴文化基本內容發展脈絡和歷史淵源,具有濃郁的民族特色和地方特色。專題展覽有《館藏書畫精品展》、《宗教文物展》、《麗江古生物化石展》、《麗江近代革命文物展》、《周霖遺作展》等。

館藏文物

麗江納西族自治縣博物館館藏文物資料近萬件,其中經鑑定屬三級以上的文物有197件。新舊石器、青銅器物、歷代書畫和東巴文化遺址是該館的主要藏品。

開放時間

該館全年對外開放 。 上午 9:00 - 下午 17:00 。

館址位置

麗江納西族自治縣博物 館位於雲南省麗江縣玉泉公園(黑龍潭)。郵編:6741000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