麗園路街道

麗園路街道位於上海市盧灣區中東部,東臨製造局路,西至魯班路、南起斜土路、五里橋路、局門路,北沿徐家匯路。面積0.61平方公里。1993年有居民14752戶,41461人,人口密度每平方公里67969萬人。有居民委員會19個,街道辦事處設斜徐路144弄1號。

基本信息

歷史沿革

1928年(民國17年)屬滬南區。淪陷期間一度屬南市區、第七區。1945年(民國34年)12月屬第五區(即泰山區、嵩山區)。1950年屬嵩山區第一辦事處。1956年起,分屬局門路、蒙自路、麗園路辦事處。1958年12月,麗園路、局門路兩辦事處合併。1960年4月,蒙自路辦事處併入,更名麗園蒙自街道,6月改今名。

境地原為上海縣城西南廂農村,多農田墳地。肇嘉浜東西橫貫,余有張家浜、南塘浜等河道。至民國間尚有自然村落張家宅、康家宅、朱家宅、談家宅等。

自1891年(清光緒十七年)至1930年(民國19年),先後築有斜橋南路(今製造局路)、麗園路、斜徐路、新橋路(今蒙自路)、魯班路、張家浜路(今蒙自東路)等。舊時地多寺廟、會館及其殯舍,加浙紹公所永錫堂占地70餘畝,建築面積13253平方米,可寄棺柩萬餘。此外會館殯舍有蘇州集義公所殯舍(後改國際殯儀館)、洞庭東山會館(後改麗園殯儀館)、湖南會館(後改斜橋殯儀館)、台州公所、金華會館積善堂、定海善長會館等。寺廟有海會寺、廣修庵、西池庵、淨土庵等。另有天主教育嬰堂1所。

地近高昌廟軍事要地,歷史上多駐軍,如1926~1927年(民國15~16年),孫傳芳的聯軍第九師,周蔭人之閩軍第三十混成旅第一團,先後駐紮今製造局路80弄,地遂名老營盤。

清末民初,沿麗園路、斜徐路、局門路一帶建有一大批舊式石庫門住宅,商業亦有發展。1937年(民國26年)八一三之役,悉為侵華日軍炮火所毀。淪陷期間,蘇浙難民湧入,人口激增,解放前夕已達1.2萬多戶。居民多人力車夫、三輪車夫和抬荒者,80%無固定職業。主要居於廢墟上搭建的棚簡屋。20世紀40年代起,於主要道路兩側建有少量舊式石庫門住宅,較大里弄有斜徐路五雲坊、麗園路仁記里、蒙自路順興里等。但水電等公用設施不全,交通不便。至解放初,全地區50處舊式石庫門住宅建築面積34533平方米,僅5處有水電設施。棚簡屋區域,行走唯有小巷,更談不上水電,如斜土路、製造局路口環周上千戶居民僅有供水站1座,多數居民食用井水,使用煤油燈。因溝浜窪地環抱,垃圾坑廁遍布,加之缺醫少藥,解放前傳染病猖獗,斜土路18弄200戶居民,於1948年(民國37年)的3天中,因麻疹夭亡幼兒48人。

50年代初,人民政府處決了“斜橋之虎”高桂生、“蒙自之豹”段玉林、“麗園之狼”周國強等惡霸。旋即大力整治環境,填沒臭水浜溝,取締露天坑廁,鋪設街坊石子路和下水道,廣設給水站,安裝電燈。1970~1974年,64條里弄街坊道路全部改為混凝土路面,16條煤屑泥石馬路全部改為瀝青混凝土路面。1987年完成供水進戶。

1953年起,著手改造棚戶。至70年代中期,已建成麗園新村等多處居住小區。至1993年,棚戶已大多拆除,矗立了一批高層建築,共建房40.64萬平方米,63%居民入遷新居。如麗園新村,1980~1987年又建樓房40幢,建築面積5.91萬平方米,入遷1537戶。村內設施齊全,有託兒所、幼稚園、敬老院、兒童樂園、老年活動室、噴水池、綠化帶等。1992年被命名為文明小區。

1993年有市、區屬工商企業237家,其中市屬70家,區屬167家。主要工廠有申江機械廠、電器六廠、達新染織總廠、刃具廠、採礦機械廠、塑膠線廠、康達胺基酸廠、儀表元件廠、益豐搪瓷總廠、星火機械廠、第一皮鞋廠、國光口琴廠、康福羊毛衫廠、萬長日用五金廠、服裝機械廠、麗麗服裝廠、新藝沙發廠、紫光機械有限公司等。街道所屬經濟實體50家,從業人員1595人,經營塑膠加工、皮件、服裝、建築等行業,年產值6700萬元,利潤510萬元,上繳稅利280萬元。商業網點集中於斜徐路、製造局路,有日用百貨、醫藥、食品、飲食、糧油供應等。

社會事業

街道重視社區服務事業,投資12萬元建立社區服務中心,設出租、家務勞動、老年醫療等項目。以居委會為基礎,開展上門等特色服務,有小修小補、洗衣、送奶、送報、代買菜米煤和其他物品等。對978名有特殊困難的老人,建立敬老院,組織包護服務人員118人。對殘疾和精神病患者實行監護,解決居民後顧之憂。成立婦女學校,開展“自尊、自愛、自立、自強”教育。建立娛樂廳、老年活動室、科普小組,活躍居民文化生活。設立衛生專管員,培養居民講衛生的習慣。設立治安防範網路和調解員,增強治安,調解民事糾紛,組織幫教小組,加強對勞教解教和勞改釋放人員教育。

1985年以來,街道被評為市愛國衛生、社會治安、防火、綠化等15項先進集體,計畫生育工作被評為全國先進集體,共有市先進個人18人。

1993年有中學1所,職業學校4所,國小4所,幼稚園、託兒所7所。以及老年活動中心、圖書館、文化站、少年之家和東南醫院門診部等文化醫衛設施。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