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稱
又名鹽水楔異重流。
成因
在潮汐河口的成淡水混合區,由於密度差異,水流呈明顯分層現象:密度較小的淡水徑流位於上層向下泄,密度較大的海水在下層,隨漲潮力沿岸上溯,在鹹淡水交界面產生剪下力,剪下力與水的坡降保持平衡,使鹹水呈楔形侵入河口,即為鹽水楔。由於各河口的徑流和潮流強弱不同,
類型
邊界條件各異,鹹淡水混合程度也不同,分為:① 弱混合型,一般發生在潮流較小、徑流較大的河口,鹹淡水間混合程度較低,有明顯的交界面,鹽水楔現象較典型,如中國珠江口的磨刀門。②緩混合型,河流的徑流及潮流作用均較強,混合程度中等,鹹淡水間不存在明顯的交界面,但在水平和垂直兩個方向都存在密度梯度,等鹽度線似楔形伸向上游,淡水主要從上層下泄,底部則有鹹水上溯,如中國的長江口和遼河口。③強混合型,河口潮差較大,潮流作用較強,徑流作用較弱。鹹淡水之間存在強烈混合,在水平方向存在明顯的密度梯度,而垂直方向密度梯度較小,亦即等鹽度線幾乎垂直,不存在鹽水楔,如中國的錢塘江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