鹹興差使

鹹興差使

鹹興差使(朝鮮語:함흥차사)為朝鮮半島著名諺語,形容一個人被支使乾一項棘手的任務(尤其是有去無回的)。其典故出自朝鮮王朝時期。

歷史簡介

1398年,朝鮮發生第一次王子之亂,朝鮮太祖李成桂的第五子李芳遠(後來的朝鮮太宗)襲擊並殺死了太祖寵愛的世子李芳碩、七子李芳蕃及重臣鄭道傳等人,太祖對此傷心欲絕,十分怨恨李芳遠,其後被迫讓位於次子李芳果,是為朝鮮定宗,自己則被尊為太上王,隨後由漢城(今韓國首爾)遷都開城。1400年,朝鮮爆發第二次王子之亂後,太祖李成桂自開京(今朝鮮開城)出奔,直逃老家鹹興,皈依佛門,並居住在幼年的潛邸(鹹興本宮)中。

不久後李芳遠即位,是為朝鮮太宗。太宗李芳遠為了探問父親虛實,多次派出所謂“問安使”到鹹興去,而這些問安使都被太祖用箭射死了。朝鮮史書中對此有生動的記載:“芳碩變後,上(指太祖)棄位,奔於鹹興。太宗屢遣中使問安,上輒彎弓而待之,前後相望之使,未敢道達其情。……時問安使無一得還者。太宗問群臣‘誰可遣?’莫有應之者。”

可見當時太祖太宗父子的對立之尖銳。

儘管如此,太宗仍想方設法請太祖回京。昌寧府院君成石璘是太祖的舊交,太宗認為太祖肯定會聽他的話,遂將他派往鹹興問安。

成石璘到鹹興後“騎白馬,衣布衫,若過客然,下馬燃火,若炊飯之狀”,太祖派一名宦官前去打探情況,成石璘告訴他自己是在遠遊,希望借宿一宿,宦官回去稟告太祖,於是成石璘得以破例面見太祖。其後成石璘對他談起回京之事,太祖頓時大怒,說:“無乃為爾君(指太宗)緩頰耶?”成石璘辯解說:“若然,則臣之子孫必喪目為盲!”太祖信了他的話,遂回到漢城(太宗即位後已將都城遷回漢城)。後來成石璘的子孫果然變成盲人。

然而,到1402年(太宗二年)十一月,太祖再次前往鹹興,沒人敢去“問安”。於是判承樞府事朴淳挺身而出,前往鹹興。他帶著母子兩匹馬隨行。朴淳來到李成桂門前一棵樹下,將子馬拴在樹下,自己領著母馬繼續前行。母馬與子馬依依不捨、嘶鳴不已的情景,恰好被李成桂目睹。隨後太祖召他問話,朴淳便希望以此感動太祖,太祖知道了他的意思,頗不愉快,但仍把他留在身邊。有一天太祖與朴淳遊戲,恰好有一隻老鼠抱著鼠崽躲在屋角,至死不相舍。朴淳見狀,“伏地而泣,開譬益切”。太祖說:“你別說了,等我想一下。”於是告訴他自己將會回京。朴淳便離開了。朴淳走後太祖身邊的近臣要求殺死他,太祖開始沒有同意,估計他過了龍興江時才許可,於是太祖將劍授予使者說:“如果已經渡江,就不要追他了。”然而朴淳在途中突然得了病,此時他才走到在江邊,使者趕來時就斬斷了他的腰。太祖聽說後非常後悔,“遂決意南還”。

然而,事後太祖似乎又反悔了,還是沒有回京的意思。李芳遠至此無計可施,只好求助於父親李成桂的摯友無學大師。李成桂與無學的交情深厚,無學的努力終於使李成桂同意從鹹興還駕漢城。

就這樣,朝鮮太宗李芳遠費盡周折,犧牲了多名差往鹹興的使者的生命,終於使太祖李成桂離開鹹興。

典故

此事傳遍朝鮮,“鹹興差使”遂被人們用來形容一個人被支使乾一項棘手的任務(尤其是有去無回的),這就是所謂“鹹興差使”的典故。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