劇情簡介
中東某地,美國軍方的情報系統鎖定了一名目標人物,總統不顧系統電腦運算出的建議處理方式,下令定點 清除,由此引發了意外的連鎖反應。公司小職員傑瑞 ( 希亞·拉博夫 飾)的生活平淡乏味,時常手頭拮据,連房租也成了問題,由於供職于軍方的孿生兄弟意外過世,傑瑞趕回家中參加葬禮,但此行歸來後,傑瑞發現家中居然堆滿了武器,隨即趕到的FBI破窗而入將他逮捕。與此同時,名叫蕾切爾 ( 米歇爾·莫娜漢 飾)的女人從大街上的電子廣告牌上得知自己的兒子被某人綁架,綁架者擁有超乎尋常的能力,能夠控制電子產品並監控一切。這名綁架者引導傑瑞擺脫FBI,最終上了蕾切爾的車,兩名陌生人被迫合作,在FBI的追捕中落入了神秘綁架者的計畫 。
演職員表
演員表
角色 | 演員 | 備註 |
希亞·拉博夫 | 傑瑞 | |
米歇爾·莫娜漢 | 蕾切爾 | |
羅莎里奧·道森 | 佐伊 | |
麥可·切克利斯 | 卡利斯特 | |
安東尼·麥凱 | Major William Bowman | |
伊桑·恩布里 | Agent Toby Grant | |
比利·鮑伯·松頓 | Agent Thomas Morgan | |
Anthony Azizi | Ranim Khalid | |
卡梅隆·伯艾斯 | Sam Holloman | |
林·科恩 | Mrs. Wierzbowski | |
Bill Smitrovich | Admiral Thompson |
職員表
製作人 | Patrick Crowley、艾里克斯·庫茲曼、羅伯托·奧奇 |
導演 | D·J·卡盧索 |
副導演(助理) | Chris Corrado、Mathew Dunne、James M. Freitag、Larry D. Katz |
編劇 | 約翰·格里恩、Travis Wright、希拉蕊·塞茨、Dan McDermott |
攝影 | 達瑞茲·沃斯基 |
剪輯 | Jim Page |
選角導演 | Jennifer L. Smith、Mary Tricia Wood |
藝術指導 | Thomas E. Sanders |
美術設計 | Marc Fisichella、Sean Haworth、Kevin Kavanaugh、Naaman Marshall |
服裝設計 | Marie-Sylvie Deveau |
視覺特效 | Jim Berney、Don Lee、Jim Rygiel、David Sosalla |
布景師 | Cindy Carr |
(以上資料來源)
角色介紹
| |
| |
| |
|
(以上資料來源)
音樂原聲
序列 | 曲目 | 序列 | 曲目 |
01 | Eagle Eye | 12 | Picking Up The Trail |
02 | Eagle Eye Main Title | 13 | The 36th Floor |
03 | Final Manipulations | 14 | The Case |
04 | Escape | 15 | Copyboy |
05 | Honor | 16 | Special Delivery |
06 | Chutes | 17 | Hidden Message |
07 | Ladders | 18 | Further Instructions |
08 | Ariia | 19 | Injection |
09 | Dead End Clues | 20 | Operation Guillotine |
10 | Loss Of A Twin | 21 | Potus 111 |
11 | Clutch Then Shift | 22 | Eagle Eye End Title |
幕後花絮
導演D·J·卡盧索在拍攝該片之初,就非常明確地表示在拍攝完畢後,不會舉行試映會,並為此故意延長了影片的後期製作。
片中電腦ARIA的女性聲音是由演員朱利安·摩爾特別參與配音的。
為了能夠帶給觀眾一種真實紀錄的現場感,導演D·J·卡盧索在拍攝一些場景時使用了便攜攝像機。
片中被碾碎了的汽車,全部都是真實拍攝出來的,唯一使到特效技術的部分,就是用CGI來消除纜繩的痕跡,因為劇組需要借用纜繩加大動力,讓汽車與汽車以最猛烈的方式撞到一起 。
1.導演D·J·卡盧索在拍攝該片之初,就非常明確地表示在拍攝完畢後,不會舉行試映會,並為此故意延長了影片的後期製作。
2.片中電腦ARIA的女性聲音是由演員朱利安·摩爾特別參與配音的。
3.為了能夠帶給觀眾一種真實紀錄的現場感,導演D·J·卡盧索在拍攝一些場景時使用了便攜攝像機。
4.片中被碾碎了的汽車,全部都是真實拍攝出來的,唯一使到特效技術的部分,就是用CGI來消除纜繩的痕跡,因為劇組需要借用纜繩加大動力,讓汽車與汽車以最猛烈的方式撞到一起 。
獲獎記錄
時間 | 獎項類型 | 獎項名稱 | 獲獎者 | 備註 |
2009 | 第18屆MTV電影獎 | 最佳男演員 | 希亞·拉博夫 | 提名 |
第35屆人民選擇獎 | 最受歡迎劇情電影 | 《鷹眼》 | ||
第35屆土星獎 | 最佳科幻電影 | |||
第11屆青少年選擇獎 | 最佳動作/冒險電影男演員 | 希亞·拉博夫 |
製作發行
製作公司
國家 | 名稱 |
美國 | 夢工廠 |
Goldcrest Pictures |
發行公司:
時間 | 國家 | 名稱 |
2008 | 美國 | 夢工廠 |
荷蘭 | Universal Pictures International | |
芬蘭 | Finnkino Oy | |
日本 | Kadokawa Pictures | |
新加坡 | United International Pictures | |
瑞士 | Universal Pictures International | |
捷克 | Bontonfilm | |
斯洛伐克 | Tatrafilm | |
阿根廷、瑞典 | United International Pictures | |
2009 | 瑞典 | Paramount |
影片評價
《鷹眼》完全複製了電影《後窗驚魂》的模式,口碑方面,29家媒體給出了43分的綜評分,這對一部動作驚悚片來說算是不差的評價,IMDB網友給出的6.8分評價也證明該片還是有可看性的。有媒體認為該片是一部懸念設定得很聰明的驚悚片,非常引人入勝,每個部分也都充滿戲劇張力。不過也有媒體持不同觀點,認為該片唯一的目的就是向觀眾展示科技的黑暗面 (網易娛樂評) 。
《鷹眼》從故事框架來看,和電影《刺客聯盟》有很大的相似度,男主人公都是莫名其妙地捲入一場陰謀追殺之中,對於執導這種節奏緊湊的商業動作片,導演卡盧索還是有欠火候,對於影片掌控調度失當。爛番茄網站上的好評率為25%,影評人普遍認為該片的動作場面有精彩之處,但情節混亂且空洞,其它的細節和演員表演方面乏善可陳,在觀眾中的口碑也是中等偏下 (騰訊娛樂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