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趁得東風汗漫遊。見他歌后怎生愁。事如芳草春長在,人似浮雲影不留。
眉黛斂,眼波流。十年薄倖謾揚州。明朝短棹輕衫夢,只在溪南罨畫樓。
注釋
1、汗漫:廣泛,無邊際。
2、眉黛二句:王觀《卜運算元》:“水是眼波橫,山是眉峰聚。”
3、十年句:《全唐詩話》:“杜牧不拘細行,故詩有‘十年一覺揚州夢,贏得青樓薄幸名。’”
4、短棹:歐陽修《採桑子》::“輕舟短棹西湖好”。
5、輕衫:王安石《菩薩蠻》:“數家茅屋閒臨水,輕衫短帽斜陽里。”
6、罨畫:色彩鮮明的繪畫。秦韜玉詩:“花明驛路胭脂暖,山入江亭罨畫開。”
作品鑑賞
首先這是一首講可以從三方面理解的詩的詞
第一是關於對於現今的把握,不扔時間空流。
從第一句開始,作者就開始強調時間的流失,一個趁字可謂那一句的詩眼,既而可將後面的部分看成是對過去的一種追思或者是對未來的一種假設,事如芳草春常在,人似浮雲影不留,說明人和芳草相比,並不會萬古長春,應該珍惜現在。
第二是對於行為的鼓勵,說只有事才會如芳草常在,而人只是如浮雲,表明放棄自我的一種狹隘的個人追求,是一種對自己的勸導,果斷的勸導。
第三是一種對物是人非的感慨,說只有事如芳草般長存,而人總是飄忽而不定
作者簡介
辛棄疾,生於1140年5月28日,字幼安,號稼軒。歷城(今山東濟南市)人。南宋愛國詞人。他出生時家鄉已被金所占領,二十一歲參加耿京領導的抗金起義軍,任掌書記,紹興三十二年(1162年)奉表南歸,高宗召見,授承務郎,轉江陰簽判,他不顧官職低微,進《九議》、《美芹十論》等奏疏,具體分析南北政治軍事形勢,提出加強實力、適時進兵、恢復中原、統一中國的大計,均未被採納。後任司農寺主簿,出知滁州、知江陵府兼湖北安撫使、知隆興府兼江西安撫使、湖北轉運副使、知潭州兼湖南安撫使等,任職期間,都採取積極措施召集流亡,訓練軍隊,獎勵耕戰,打擊豪強以利國便民。後被誣落職,先後在信州上饒、鉛山兩地閒居近二十年。晚年被起用知紹興府兼浙江安撫使、知鎮江府。在鎮江任上,他特別重視伐金的準備工作,但為權相韓侂胄所忌,落職。一生抱負未得伸展,1207年10月3日,終因憂憤而卒。後贈少師,諡號忠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