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政府設鳴皋村。鳴皋村南隔伊河與九皋山相對,因《詩經》有“鶴鳴於九皋,聲聞於天”的詩句而得名。1936年建鳴皋區,1941年改鳴皋鄉,建國後為第二區(包括現平等、高山鄉)。1958年,成立高峰人民公社,1959年從中分出宋店人民公社後,改稱鳴皋人民公社。1983年底,改為鳴皋鄉。1987年,全鄉有37個行政村,44個自然村,251個村民小組,50803人。其中回族2戶,8人。白族1人。藏族1人。
該鄉地勢西高東低,伊河沿鄉境東部流過,順陽河自西向東,在元東村東北流入伊河。沿伊河與順陽河的土地肥沃,生產條件優越。1949年,糧食畝產100多斤,1957年,上升到250斤。1987年,全鄉有耕地面積70568畝,年糧食播種面積87338畝,平均畝產增至410斤,總產3580.8萬斤,名列全縣第一。該鄉以小麥為主,伊河灘地廣種水稻,全鄉共有稻田1743畝,年產量達100餘萬斤。元東村南姬家灘所產大米味香質柔,聞名遐邇。
洛盧公路縱貫南北。鳴皋至白楊、石堝、酒後三條簡易公路橫穿東西,形成了四通八達的公路網。鳴皋村位於全鄉交通中心,為嵩縣、欒川出山要衝,明、清時就形成了貿易市場,是伊川縣三大集鎮之一。1981年至1986年,經商者逐年增加,到1987年,全村商戶達675戶,占總戶數的45%。全年營業額490萬元。
該鄉鄉辦企業起始於70年代中期,1984年全鄉有企業120個,年總產值1205萬元。1987年,建材、化工、造紙、皮革、服裝、食品加工等企業增至1286個,年總產值突破5000萬元。其中,中溪村以塑膠業為龍頭的私營企業發展較快,該年,僅塑膠企業就占14個,從業439人,年產值1001萬元。其產品銷往廣東、江蘇、湖南、安徽、河南、河北、江西、陝西等19個省市。全村工業總產值突破1500萬元,被伊川縣人民政府譽為“伊濱明珠”。
除辦小型企業外,各村也都有其它致富門路。如武莊的閹割行,楊村的木工業,中章屯的西瓜種植,乾河的磚瓦製作等。小元東村做鞭炮自古成習,1987年,全村從事鞭炮製造的有13戶,437人,年收入37萬元,被伊川縣人民政府譽為鞭炮專業村。
該鄉河川地區多種植楊樹、柳樹;丘陵地多種植桐樹;溝壑地多種植槐樹。元東村1982年採伐木材2200立方米,收入40多萬元。1987年,全鄉共有樹500多萬株,林業覆蓋率6.29%。
該鄉興學歷史悠久,歷史上曾有“理學名區”之稱。位於鳴皋村的伊川書院建於宋代。50年代至60年代初,伊川書院遺址,曾是伊川二中、伊川六中的所在地。學生來自伊川、宜陽、嵩縣三縣六個公社。“文化大革命”後,恢復高考制度,該校成績突出。1977年至1979年,連續三年錄取人數名列全縣一、二、三名。1987年,該鄉有中國小28所,在校學生8066人,是全縣教育普及工作較好的鄉。
該鄉海峰山所產防風,因其質優、療效高而聞名,被譽之為“海風”。其特點是:根部中間無筋,藥味濃,肉細白,曬乾後呈橙黃色。當地民間有“常喝海風湯,既無病來也無恙”的諺語。
文物古蹟有伊川書院、南嶽廟、克烈士希墓等,南嶽廟歷史悠久,規模宏大。清及民國期間就形成了農曆三月十五日古剎大會。
相關詞條
-
鳴皋鎮
鳴皋鎮位於河南伊川縣西南部,距縣城17公里,全鎮總面積71.4平方公里,耕地7.1萬畝,轄39個行政村,44個自然村,230個村民小組。
概況 沿革 地理位置 經濟建設 -
陳鳴皋
陳鳴皋,本名陳萬良(1616年~1646年),字鳴皋,小林鄉北陳村(今屬臨平街道)人,少年時做工度日,力大過人。
明末人物 陳鳴皋 溫州市農業局黨組成員 陳鳴皋 -
《鳴皋歌送岑征君》
《鳴皋歌送岑征君》是唐代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李白創作的一首雜言騷體詩。詩中想像岑征君旅途中冰封雪飄、山高水深的艱險情景,刻劃了鳴皋山幽深寂靜的環境,也抒發...
作品信息 原文 鑑賞 作者 -
佘鳴皋
佘鳴皋,男,漢族,如皋市如城鎮人,1953年9月生,大學普通班文化程度,政工師,1973年4月加入中國共產黨,現任如皋市人大常委會副主任。
人物簡介 人物經歷 分工職能 -
宮鳴皋
簡介 性別:男 處處長。
-
鳴皋歌送岑征君
《鳴皋歌送岑征君》是唐代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李白創作的一首雜言騷體詩。詩中想像岑征君旅途中冰封雪飄、山高水深的艱險情景,刻劃了鳴皋山幽深寂靜的環境,也抒發...
作品信息 作品原文 作品鑑賞 作者簡介 -
鳴皋歌奉餞從翁清歸五崖山居
鳴皋歌奉餞從翁清歸五崖山居是唐代詩人李白所作雜言詩作品之一。
基本信息 作品原文 作品注釋 作品簡析 作者簡介 -
《鳴皋歌奉餞從翁清歸五崖山居》
《鳴皋歌奉餞從翁清歸五崖山居》是唐代詩人李白的詩作之一。
作品原文 作品注釋 作品簡析 作者簡介 -
送岑征君歸鳴皋山
《送岑征君歸鳴皋山》是唐代偉大詩人李白創作的一首送別詩。全詩二十四句一百二十字,主要通過讚美友人來表達情誼。
作品原文 作品譯文 作品評析 作者簡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