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在中國數千年的封建社會裡,凡是有“龍”“鳳”在一起的圖案,均是龍在上鳳在下,或是龍在左鳳在右,稱為“龍鳳呈祥圖”,其排列順序有嚴格規制,這個順序是不允許顛倒錯位的。而芷江文廟這幅龍鳳錯位的“鳳龍圖”,在中國也是極為罕見的。
時代背景
據芷江檔案局局長劉楚才介紹,芷江文廟建修年代,為清朝同治初年兩宮太后“垂簾聽政”時。據同治8年、同治10年編修的《芷江縣誌》、《沅州府志》記載,時任沅州知府張樾和芷江知縣李惟丙,決定將府學文廟和縣學文廟合併重修,以順應慈禧太后執掌朝綱、號令天下的潮流。自同治元年開工至同治3年竣工,經兩年多大規模改造擴建,形成了一個占地近100畝的文廟建築群,成為當地一景。
雕刻技藝
這幅圖的雕刻技藝高超,鳳翔龍舞,栩栩如生。
“鳳龍石柱”圖高約3米、寬約0.5米,凌空飛舞的鳳凰高居騰龍之上,但在圖中比例較小,約占全圖六分之一,像只驕橫的小鳥;
而騰雲駕霧的巨龍盤旋鳳凰之下,尾朝上、身朝下,爪踏祥雲,龍頭高昂,雙目圓睜。其圖中比例極大,約占全圖六分之五。像根擎天大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