鳳鳴塔[江蘇徐州市豐縣鳳鳴塔]

鳳鳴塔[江蘇徐州市豐縣鳳鳴塔]

鳳鳴塔位於江蘇省徐州市豐縣古城河的東南角鳳鳴公園內,為豐縣標誌性建築。傳說鳳凰曾經落在鳳鳴塔上,鳳凰很大,嗉子搭在古城牆外今鳳凰嗉公園處,劉邦母親難產,吃了鳳凰嗉的土才順利生下高祖劉邦。這些故事在司馬遷的《史記》當中均有記載。美麗的傳說賦予了鳳鳴園神秘的色彩,讓人遐想無限。

鳳鳴塔,一塔巍巍,雄踞湖濱,瑰麗壯觀、氣勢恢弘。塔高44.9米,塔體七級八角,是公園的主景,也是豐城的標誌性建築。塔有四門,東門、南門門額上分別鑲嵌有著名書法家趙朴初先生、啟功先生書寫的塔名,北門上為鳳鳴古塔的原門額,此碑額為明萬曆十六年建塔原物,是當時的儒學訓導尹尚志書寫的,尤為珍貴。塔上銅鈴隨風搖擺,清脆悅耳,十分動聽,以示金鳳長鳴,猶如鳳凰落豐城的意境。 鳳鳴塔於明朝萬曆十六年(1588年)由縣令
鳳鳴塔鳳鳴塔
費思箴、學諭毛志尹共建。磚石結構,共七層,人可登頂。基層(第一層)塔門只有一個,向西,距地面一人多高,登塔需爬上基層門方可拾級而上。自基層起沿北半部夾壁牆內磚梯向右轉,上行180度到達第二層北半部。第二層東西各有一門,中有人行道,將第二層分為南北兩部分。自第二層南半部東方入口,向左轉上行180度到達第三層。第七層四方均有洞口,供遊人瞭望。登高遠眺,豐縣景色盡收眼底。“鳳塔秋風”為豐縣八景之一。
1931年中共豐縣縣委在此成立。古人對鳳鳴塔情有獨鍾,寫下“雁塔曾題京洛名,秋高此地鳳凰鳴。憑將萬里長風翼,飛向瑤台弄月明”的詩篇。
1948年,駐豐國民黨軍為修工事拆掉部分塔磚,1995年豐縣縣委、縣政府重新修復鳳鳴塔,全國政協副主席趙朴初親書“鳳鳴寶塔”。

沅陵鳳鳴塔

位於湖南沅陵縣城鳳凰山旁香爐山,建於明萬曆年間,沅陵三塔之一,與沅陵縣城隔河相望 ,滔滔沅江從塔下一路向東流去。

概述

沅陵鳳鳴塔亦名香爐山塔。據史籍記載,鳳鳴塔的建築年代最為久遠,修於明朝萬曆年間。是在當時的辰州知府毛允讓的倡議下動工修建的。清道光年間(1850年)重修了一次。塔身青磚為體,白灰為表,檐由布筒板瓦做成,檐口施溝頭滴水,檐角微翹,共有7層,通高25米,直徑4米,呈八方體,高聳突兀,直插雲天。底屋正南方開圓拱門,門嵌橫額,上書“鳳鳴塔”三字。整體造形結構嚴謹、莊重,氣勢雄偉,具有很強的藝術感染力。古人為之留詩詠詞者頗多,有詩云:“松篁交午陰,苔蘚不冢古。洄洄繞江水,蒙蒙出山雨。翠屏當郭門,黛色滿城櫓。時聞發天香,靈仙無所處。”又有詩讚其“爐峰突兀樹蔭蒼,峰下清流一道長。出徑日移頻過影,樹木風度每聞香。白沙翠竹頓前浦,碧澗紅泉繞石旁。對於嘯歌無俗累,心間直欲侶羲皇。”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