鳳闕[詞語]

鳳闕[詞語]
鳳闕[詞語]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鳳闕,音讀fèng què 。漢代宮闕名,相關詩詞有《七子之歌·香港》等。

詞目

鳳闕

拼音

fèng què

注音

ㄈㄥˋ ㄑㄩㄝ

釋義

1、漢代宮闕名。2、皇宮、朝廷。

出處與詳解

1、漢代宮闕名

①《史記·孝武本紀》:“其東則鳳闕,高二十餘丈。”司馬貞索隱引《三輔故事》:“北有圜闕,高二十丈,上有銅鳳皇,故曰鳳闕也。”

②《漢書·東方朔傳》:“陛下以城中為小,圖起建章(指建章宮),左鳳闕,右神明(指神明台),號稱千門萬戶。”顏師古註:“鳳闕,闕名。”

③《藝文類聚》卷六二引 晉潘岳《關中記》:“建章宮圓闕,臨北道,鳳在上,故曰鳳闕也。”

2、皇宮、朝廷

①晉王嘉《拾遺記·魏》:“青槐夾道多塵埃,龍樓鳳闕望崔嵬。”

②唐楊炯《從軍行》:“牙璋辭鳳闕,鐵騎遶龍城。”

③清陳維崧《南柯子·蝶庵花下送蘇生仲補游京師》詞:“挾瑟龍池上,鳴鞭鳳闕前。”

相關詩詞

七子之歌·香港

我好比鳳闕階前守夜的黃豹,

母親呀,我身份雖微,地位險要。

如今獰惡的海獅撲在我身上,

啖著我的骨肉,咽著我的脂膏;

母親呀,我哭泣號啕,呼你不應。

母親呀,快讓我躲入你的懷抱!

母親!我要回來,母親!

【作者】:聞一多【朝代】:中華民國【體裁】:現代新詩、組詩【七子之歌·香港】

從軍行

烽火照西京,心中自不平。

牙璋辭鳳闕,鐵騎繞龍城。

雪暗凋旗畫,風多雜鼓聲。

寧為百夫長,勝作一書生。

【作者】:楊炯 【朝代】:唐 【體裁】:樂府

【注釋】:

1.從軍行:樂府《相和歌·平調曲》舊題。

2.牙璋:調兵的符信,分兩塊,合處凸凹相嵌,叫做“牙”,分別掌握在朝廷與和主將手中,調兵時以此為憑。

3.鳳闕:是皇宮的代稱。

4.龍城:匈奴的名城,借指敵方要地。

5.凋:此處意為“使脫色”。旗畫:軍旗上的彩畫。

6.百夫長:指下級軍官。

【簡析】:

前兩句寫邊報傳來,激起了志士的愛國熱情。詩人並不直接說明軍情緊急,卻說“烽火照西京”,通過“烽火”這一形象化的景物,把軍情的緊急表現出來了。一個“照”字渲染了緊張氣氛。“心中自不平”,是由烽火而引起的,國家興亡,匹夫有責,他不願再把青春年華消磨在筆硯之間。一個“自”字,表現了書生那種由衷的愛國激情,寫出了人物的精神境界。首二句交待了整個事件展開的背景。

第三句“牙璋辭鳳闕”,描寫軍隊辭京出師的情景。這裡,詩人用“牙璋”、“鳳闕”兩詞,顯得典雅、穩重,既說明出征將士懷有崇高的使命,又顯示出師場面的隆重和莊嚴。

第四句“鐵騎繞龍城”,顯然唐軍已經神速地到達前線,並把敵方城堡包圍得水泄不通。“鐵騎”、“龍城”相對,渲染出龍爭虎鬥的戰爭氣氛。一個“繞”字,又形象地寫出了唐軍包圍敵人的軍事態勢。

五六兩句開始寫戰鬥,詩人卻沒有從正面著筆,而是通過景物描寫進行烘托。“雪暗凋旗畫,風多雜鼓聲”,前句從人的視覺出發:大雪瀰漫,遮天蔽日,使軍旗上的彩畫都顯得黯然失色;後句從人的聽覺出發:狂風呼嘯,與雄壯的進軍鼓聲交織在一起。兩句詩,有聲有色,各臻其妙。詩人別具機抒,以象徵軍隊的“旗”和“鼓”,表現出征將士冒雪同敵人搏鬥的堅強無畏精神和在戰鼓聲激勵下奮勇殺敵的悲壯激烈場面。

詩的最後兩句:“寧為百夫長,勝作一書生。”直接抒發從戎書生保邊衛國的壯志豪情。艱苦激烈的戰鬥,更增添了他對這種不平凡的生活的熱愛,他寧願馳騁沙場,為保衛邊疆而戰,也不願作置身書齋的書生。

相關詞語

鳳仙 鳳舸 鳳山 鳳縷 鳳紙 鳳尾魚 鳳色 鳳輿 鳳笛 鳳舍 鳳嘆虎視 鳳鳥氏 鳳引九雛 鳳胏麟脯 鳳炬 鳳附龍攀 鳳函 鳳觜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