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推進畜牧產業發展,壯大畜牧經濟,促進農民增收,結合我縣實際,特提出2007年全縣畜牧產業發展工作意見:
一、主要指標
2007年,商品豬出欄42萬頭,肉類總產量達到 4.28萬噸,畜牧業新增總產值5000萬元,完成畜禽稅費統收170萬元。
二、工作重點
(一)在琊川、進化、何壩、龍泉、綏陽、永安一線採取以場帶戶的方式,發展外二元母豬養殖,逐步建立外三元雜交仔豬繁殖基地。全縣建飼養規模在100頭以上的外二元母豬養殖場2個,帶動飼養3頭以上外二元母豬養殖戶250戶,新增外二元母豬1000頭,年末外二元母豬養殖戶發展到664戶,存欄外二元母豬達到1732頭。
(二)在龍泉、土溪、花坪、石徑、永和、王寨等鄉鎮重點發展種鵝養殖,逐步建立鵝苗生產基地。全縣建飼養1000羽以上種鵝場2個(配套孵化育雛室),帶動飼養50羽以上種鵝戶150戶,年末存欄種鵝達到10000羽。
(三)全縣發展商品畜禽養殖大戶1500戶(養殖大戶標準:養豬年出欄20頭,養牛年出欄5頭,養羊年出欄15隻,養禽年出欄200羽)。其中養豬大戶800戶,養鵝大戶300戶,養牛、養羊、養雞、養鴨大戶各100戶。
(四)大力發展種草養畜,全縣種植優良牧草15000畝,其中養殖示範戶配套種草1000戶,種植面積3000畝。
三、工作措施
(一)轉變生產發展方式1、堅持以市場為導向,積極培育養殖協會,引導協會與銷售商簽訂訂單,按訂單組織生產,保障養殖戶的利益。
2、縣畜牧局、文廣局、新聞中心等單位要積極開展畜禽產品市場信息發布和市場預測工作,為廣大養殖戶提供市場信息服務。各鄉鎮要加強畜禽交易市場建設,規範市場交易行為。
3、在養殖小區、養殖大戶中,堅持“科學養殖、節本增效”的發展模式,推廣套用綜合養殖技術,實施生態養殖和種草養畜(禽),降低養殖成本,提高畜禽產品質量。
4、引導養殖戶按照市場經濟規律和氣候特點,實施“間歇式飼養”,掌握最佳上欄時間和出欄時間,規避市場風險,確保養殖效益。
5、引導養殖戶根據自身的養殖水平和投入能力,確定養殖規模,做到適度發展。
6、全縣畜牧業發展工作以專業戶為基礎、小區為載體,著力抓好示範養殖,帶動面上發展。
(三)改革防疫方式7、改革村級防疫管理體制。按照“減少人員、增加報酬、提高質量、風險共擔”的原則,由鄉鎮畜牧獸醫站聘用村級防疫員250名,原則上一年一聘,負責所轄區域春秋兩防、大戶上欄補針、疫病監測和產地檢疫工作。
四、政策扶持
8、對新建外二元母豬養殖場、新建種鵝場(配套孵化育雛室)給予政策扶持:①本著就近原則,在兩公里內解決“水、電、路”三通;②給予一次性建場補助5萬元/場;③給予一次性種豬補助150元/頭、種鵝補助5元/羽。
9、對新發展的外二元母豬養殖專業戶給予一次性購種豬補助150元/頭。
10、縣人民政府安排項目資金10萬元,對新發展的種鵝養殖大戶或建場企業給予購種鵝及商品鵝一年期貼息。
11、縣人民政府預算資金60萬元,用於發展畜牧業,其中50萬元用於扶持生產,10萬元用於工作獎勵。
五、組織領導
12、根據國發〔2005〕15號、黔府發〔2006〕18號檔案精神,改革鄉鎮畜牧獸醫站管理體制。
13、全面推行評聘分離制度。畜牧部門要按照“幹部辦示範”的原則,將任務分解到站,落實到人,並制定科學的考評辦法,嚴格考核獎懲。對完成示範任務在全縣前五名的,給予低職高聘一個等次;對未完成示範任務處於全縣後三名的,給予高職低聘一個等次。
14、畜牧工作實行“雙向”考核,畜禽養殖專業戶和種草養殖示範戶以考核畜牧工作人員為主,面上發動與行政組織以考核鄉鎮行政為主。全縣新增養殖大戶發展任務分配到鄉鎮,按80%由縣畜牧局承擔,20%由鄉鎮承擔進行考核(具體考核辦法另行制定)。
二○○七年一月五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