鳳城關帝廟

城關帝廟 鳳城關帝廟,又稱關帝廟、西境關帝廟、凌雲堂,現坐落於鳳城鎮解放路(原稱下西街)原縣搬運公司南側。廟內供奉關聖帝君(協天大帝),崇祀關平、周倉及下舍夫人;凌雲堂供奉金天君及潘、孫二王府。

鳳城關帝廟 鳳城關帝廟,又稱關帝廟、西境關帝廟、凌雲堂,現坐落於鳳城鎮解放路(原稱下西街)原縣搬運公司南側。廟內供奉關聖帝君(協天大帝),崇祀關平、周倉及下舍夫人;凌雲堂供奉金天君及潘、孫二王府。 關帝廟始建於明萬曆年間(1573-1619年),最早稱武廟。清乾隆十五年(1750年),縣在東街新建武廟,下西街武廟改稱西境關帝廟。民國19年(1930年),民團陳佩玉進駐安城,拓展縣城街道,西境關帝廟被拆除。關帝聖君諸神像移入右側凌雲堂,合為一廟。1950年,該地被縣搬運工會(站)占用後,廟又被拆除。2001年,經海外僑胞倡議,在古時西境關帝廟原址偏右側之處重建關帝廟,仍與凌雲堂合併為一廟。 廟堂坐西南向東北,俗稱為“坐南蛇、觀北斗”(即南蛇星、北斗星)。門庭基樣採用花崗岩構築,石柱木架,琉璃碧瓦蓋頂。屋脊雙龍拱珠,彩鳳飛檐。廟內石雕赤兔、馬軍爺以及人物、花草,形象逼真。然因歷遭兵荒馬亂的損毀,廟中文物今僅存古石鼓、柱珠各一對。 在安溪民間流傳著一則《關帝顯靈退敵》的故事。相傳,清康熙十六年(1677年)農曆七月二十八日,永春人蔡寅率眾數千進攻安溪縣城,民心惶惶。時任安溪知縣的李鈺率軍民防禦。里人林超北素曉陣法,立於城牆之上,見蔡眾陣法混亂,軍入死門,故說“敵不可畏也。”他隨機應變,指揮軍民在小西門外擊退數百敵兵的進攻。第二年三月,蔡寅率眾又至,四面環攻縣城達28天之久。一天,蔡寅忽見薄霧中的城樓之上有無數甲兵,擁立著一位身穿錦袍的長須將軍,左右又有二將相隨,故懷疑城中援軍已到,遂引兵而退。民眾傳說這是關帝、關平、周倉顯靈助戰。戰後,知縣李鈺為此親率城內士紳特地前往西境關帝廟,向關聖帝君上香叩謝。 關聖帝君、金天君是境內民眾信仰之神。“佛生日”期間,民眾除請道士開壇祝壽外,還經常集資演戲。民國16年(1927年),下西關帝廟專門成立“市西協善社”,編纂《超脫迷津》善冊, 勸導民眾以善為本,而古代民間的乾旱求雨、驅邪送瘟、善惡報應、庇佑黎民等傳說,亦編入書中。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