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座位於四川資中坳泉村與奉安村交界的小橋,是坳泉村人經奉安村到萬富場(當地的集市,逢場天熱鬧非凡)的必經之橋,橋雖小,作用卻很大,而且更重要的,是一個當地家喻戶曉的離奇傳說。
因為一個10m寬的湍流小溪割斷了兩岸數代人的來往,若想過河,必須繞行10來里路。明代年間,當地兩岸村民自發建橋行動,當時建橋還只能就地取材,這裡並不缺材,因為到處都是巨石,從河谷往上10來m的半山坡,農民的地里至今隨眼可見房子般大小的巨石,這裡的山更是資中境內最大最多的石頭山,綿延環繞幾公里石山,聳立於巔,到處懸崖峭壁,連攀爬都成難事。立橋心環顧四周,直如坐井觀天,每近黃昏,幾聲鳥鳴,便有陰嗖嗖之感,令人毛骨悚然。
村民請來能工巧匠,幾周時間便使一座石橋建成,家家戶戶都為此而高興,可是接下來怪事連連,村民失蹤接二連三,查無究竟。
某一日星夜,一個石匠幫工後路經新建石橋回家,行至橋上,忽然一聲巨鳥轟鳴,仿佛一隻金色怪鳥飛過至身後,石匠被嚇得魂飛魄散,兩腳發軟,所謂鬼魅之說,怎么偏被自己撞上了,天啊!石匠見多識廣,修房造屋,破基動土,都要主人家以雄雞祭神,繞屋灑血避災。情急之下,用力咬破手指,灑血背後,只聽背後一聲悽厲獸嘯,“完了,這地方怎有野獸出沒,回身一擋,登時,只見一巨型怪影從身體上往後一閃,瞬間歸於寧靜。石匠未及多想,連滾帶爬跑了幾里路回到家裡,此後一直長病不起。
訊息傳開,橋上遇鬼之說鬧得人心惶惶,一到天黑,無人敢近,很多人連集市都不敢再去了,附近經常傳有人在深夜聽到恐怖的聲音在山谷間遊蕩,也時常聽說外鄉有人失蹤的事發生。
翌年,匠人病癒,對橋上的遭遇耿耿於懷,選一晝日去橋一探究竟,來來回回在橋上仔細端詳每個石板,橋面光禿無物,什麼發現也沒有。如果是鬼魅之說,這么多人不可能失蹤了呀,總該可以找到屍體,難道是殺人越貨,分屍匿跡?這種猜疑其它人都可能相信,唯獨他絕不可能相信,事情必有蹊蹺。
第二日中午,石匠再次探橋,這次他找了個熟人壯膽,一同前往,守候在離橋10米處,即便有何不測,也好有人報信,以解謎底。
石匠下至橋墩仔細觀察,發現墩上兩側其實各有一副圖案,一鳳一虎,栩栩如生,只是刻紋較淺,一般注意不到。為何要雕刻這副圖案呢,一座便橋而已,問及村民,這才知道原來修橋時來的石匠有本鄉的,還有外鄉的,外鄉的是經人介紹來的,由於政府沒出錢,最後只好由臨近的農家解決了每日三餐,其實都沒拿到工錢,成了義務勞動,橋墩刻圖當時可能是外鄉石匠最後刻上去的。石匠聽至這裡,暗叫好險。立即回橋細看圖案,鳳欲展翅飛,嘴似張口鳴,虎如撲食,張牙舞爪,圖案之上,各有三支雞羽,以血粘於刻紋之上,原來橋被人下咒,自己若非當日慌亂之中以血灑出,恐怕也遭逢不測了。匠人當即要求封橋,召集幾個同行苦思良策,但其他人多不敢親往橋下一探。轉眼幾周過去,夜夜橋上鳳吟不斷,似為飢餓而號,當地村民被惡魔的陰影所籠罩。
石匠覺得拖也不是辦法,要不只好毀橋,但事已至此,人人談橋色變,誰還敢來拆呢,自己反正命是撿來的,豁出去算了。於是打定主意,選了一個月黑風高的夜晚,背上自己的行頭,背著家人往橋出發了。
四周靜悄悄的,空曠的山谷里蟲子的咕咕聲都顯得那么悽厲,石匠想,鳳凰呼號一定是給沉睡的老虎報信,虎一旦甦醒就會出動,此時最兇險了,但虎若不醒可能就沒有機會,該如何才能破呢?未及想好,自己已經行至橋頭,再踏一步,鳳即打鳴!虎即出動!
匠人遲疑半響之後,腳步終於重重踩在石橋之上,腦海里只有一個念頭,背後是虎,前面是鳳!其它一片空白。。。。一步,兩步,三步,。。。怎么回事,沒反映呢?難道自己猜測錯誤,四步。。。五,步字未落,前面一道金光衝起,耀目刺眼,匠人眼見奪目金光,心如死水,自己羊入虎口,哪有心情看什麼鳳凰景象,本能地將左袖中鏨子握緊在手,瞬即轉身狂退兩步,一聲大嘯,狂風大作,老虎已然以飛撲之勢撲於頭上,咬向石匠脖頸,石匠命懸一線。
說時遲,那時快,石匠刷地左右將鏨子對準老虎血盆大口,右手握緊手錘對準鏨子一記猛錘,老虎登時慘嘯一聲,瞬間保持原有姿勢飄然退去,狂風倒退,緊跟著金光一閃,石匠如夢初醒,“鳳凰歸位,不行”,大叫一聲,騰空跳起,轉身揮鏨,一隻手伸向腹間,用力掏出早已準備好的一袋熱呼呼的雄雞血,袋破血灑當空,石匠身軀下落與鳳凰對撞,他用盡全身力氣,搶先對準鳳凰雕像一鏨,雞血灑了鳳凰慢慢一身,空氣中傳來半聲鳳鳴,瞬間風平浪靜,能聽見的,只有潺潺水聲,咚的一聲,石匠掉入河中。
第二天,人們經過河邊發現了不省人事的石匠,和眼框泣血的鳳凰圖。。。。。一切歸於從前的安寧,但石匠從此不言不語,半身不遂。
後人命名此橋鳳鳴橋,又名鳳吟橋。
相關詞條
-
光祿吟台
光祿吟台又稱“玉尺山”,福州名勝,位於福州鼓樓區光祿坊8號光祿坊東北口,宋代法祥院遺址。宋熙寧三年,光祿卿、福州太守程師孟常游此,篆“光祿吟台”。清時,...
人文歷史 景點信息 著名詩文 旅遊天氣 地址 -
二十四橋
二十四橋位於江蘇省揚州市,歷史上的二十四橋旱頹圮於荒煙衰草。揚州市經過規劃,在瘦西湖西修長橋,築亭台,重修了二十四橋景點,為古城揚州增添了新的風韻。廿四...
概況 名稱來源 景觀介紹 相關歷史 有關詩詞 -
廣濟橋[潮州]
廣濟橋在潮州市之東,廣濟橋是中國古代著名橋樑之一,始建於南宋乾道六年(1170年),歷時57年建成,全長515米,分東西兩段18墩,中間一段寬約百米,因...
基本概況 地理位置 建築特色 歷史文化 歷史典故 -
黃鼎鳳
黃鼎鳳,大成國的隆國公,壯族農民運動領袖,一八三○年生於廣西貴縣覃塘鄉青雲村。黃鼎鳳曾經領導反清起義。
人物簡介 生平經歷 郭西起義 受封隆國公 死守平天寨 -
湘子橋
湘子橋是古代漢族橋樑建築的傑作。位於廣東省潮州古城的東門外,初建於宋代,距今已有800餘年的歷史。湘子橋奇特别致的結構,集梁橋、拱橋、浮橋等形式於一體,...
橋樑介紹 建設背景 建造歷史 橋樑特點 -
中國古代禁毀言情小說:五色石八洞天五鳳吟
《中國古代禁毀言情小說五色石八洞天五鳳吟》是2006年太白文藝出版社出版的圖書。
內容簡介 圖書目錄 -
雲龍橋
雲龍橋雲龍橋歷史悠久,迄今已有460多年歷史。其前身為“綿福橋”明代嘉靖十九年(1540年)始建石墩木樑橋,因“橋界青雲場,而龍池”,所以更橋名為“雲龍...
-
雲龍橋[雲南]
雲龍橋雲龍橋歷史悠久,迄今已有460多年歷史。其前身為“綿福橋”明代嘉靖十九年(1540年)始建石墩木樑橋,因“橋界青雲場,而龍池”,所以更橋名為“雲龍...
大理雲龍橋 瑞金雲龍橋 興隆山雲龍橋 雲龍橋的傳說 有關名作欣賞 -
廣濟橋[潮州廣濟橋]
廣濟橋,古稱康濟橋、丁侯橋、濟川橋,俗稱湘子橋,位於廣東省潮州市古城東門外,橫跨韓江,聯結東西兩岸,為古代廣東通向閩浙交通要津,也是潮州八景之一。廣濟橋...
建設沿革 建築結構 橋樑特點 建築原理 民間傳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