鳳凰門

鳳凰門

鳳凰門指有鳳形飾物的宮門,在《奉和法筵應召》《三輔故事》有所描述,現鳳凰門景點位於重慶。

鳳凰台上鳳凰游,
鳳去台空江自流。
吳宮花草埋幽徑,
晉代衣冠成古邱。
三山半落青天外,
一水中分白鷺洲。
總為浮雲能蔽日,
長安不見使人愁。
這首七律詩是唐代大詩人李白作的,詩仙登上鳳凰台,觀望致景,懷古思幽,感觸良多。但詩中的鳳凰台不在重慶,而指的是江南金陵的鳳凰台。
與李白交情篤深的杜甫也寫過一首詩,篇名就叫《鳳凰台》:“亭亭鳳凰台,北對西康州。西伯今寂寞,鳳聲亦悠悠。山峻路絕蹤,石林氣高浮……”顯而易見,詩聖筆下的鳳凰台,仍然與咱們重慶城的鳳凰台無關。
詩仙、詩聖,無論寫江南的鳳凰台,或是其它地方的鳳凰台,都足以證明:大唐天下,神州各地,鳳凰台多矣!細究起來,追根溯源,築颱風起,全都緣於一個美妙的歷史神話傳說。
據《列仙傳》載:秦穆公有女名弄玉,好道。時有名蕭史者,善吹簫作鸞鳳鳴,穆公把弄玉嫁給蕭史,並為他們築了一所鳳凰台。一日,蕭史乘龍,弄玉跨鳳,雙雙升仙而去。後來,民間築置鳳凰台,漸成流風,金陵有鳳凰台、西北有鳳凰台也就見慣不驚不足為奇了。
重慶的鳳凰台與李白、杜甫筆下的鳳凰台,名兒相同但出處各異。相傳古時候,重慶珊瑚壩河灘上有兩隻異鳥,文彩五色,狀如孔雀,關關嚶嚶,音聲諧和,其鳴高吭,常常比翼,雙雙齊飛,翔集天地間。時人見之稱奇,謂之鳳凰,並起台於城崖,名之曰“鳳凰台”。天長日久、相沿而襲,鳳凰台成了高台之專指,亦流變成了街名地名。
明洪武四年(1371年),明重慶衛指揮使戴鼎壘石築城,依襲舊俗,因台設門,便在金紫門與南紀門之間建了一道閉門,起名叫“鳳凰門”。
其實,《列仙傳》中的跨鳳升仙也好,珊瑚壩河灘上的異鳥齊飛也罷,均系民間神話傳說。鳳凰,就其初義而言也是一種自然物的生命化意象,中國古代神話中將鳳與凰解釋為雌雄不同的同一種鳥。鳳,神鳥也。鳳與風同音、同義、通用,古人又把鳳鳥視之為風伯。凰,本作皇,皇、光古音相通,於是,古人認為凰鳥就是太陽鳥。
古人如此看待鳳凰,基於的是一種美好意願,那意思說:鳳凰是神物,是神鳥,可以避邪,象徵吉祥。重慶人富於想像,重慶人也理想化地把珊瑚壩的鳳凰與長江上的九龍灘附會一氣,“龍鳳呈祥”,遂成佳景,鳳凰門、鳳凰台名氣飈升,譽傳巴渝。
重慶的鳳凰門、鳳凰台名為致景,其地的歷史文物實在不多,好在城內有幾條街巷倒值得人回味。從鳳凰門入城,穿厚慈街、十八梯、善果巷可直上較場壩,這條路是舊時溝通上下半城的一條主要幹道。厚慈街,原名浩池街。善果巷,巷道逼仄,地勢較高,1932年,重慶歷史上的第一家無線電台就誕生在這裡。
十八梯,南起厚慈街,北迄較場,依山石建的石梯坎長長一坡原有兩百多級,為減輕行人勞累之苦,特將長石梯分為十八層台階以緩衝坡度,這條以十八層台階得名的長街,俗稱“十八梯”。
鳳凰台、鳳凰門,最令人難忘的不是“鳳凰”,恰恰是“川道拐”。川道拐遠在南紀門外的雷家坡與石板坡之間的坡坎下,明清至民國,自貢、綦江、貴州的牛羊源源不斷地送到川道拐,那裡是重慶著名的專業屠宰場。上世紀之初,重慶城拆城圍之後,重慶的牛羊肉,均是從川道拐經邵家院、伍家巷,經由鳳凰台送入城來的,成群的牛羊,不絕於途,經年累月,構成一景。因是,坊間裡巷,有句唱云:“鳳凰台,川道拐,牛羊成群”。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