挖掘情況
1994年初,當地磚瓦廠在鯗架山南坡大量取土時,遺址堆積遭受嚴重破壞。餘姚文物部門獲悉後,報省有關部門。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隨即組織力量進行了搶救性發掘,歷時2個月。布方面積640平方米,實際發掘面積550平方米。簡介
鯗架山遺址與河姆渡遺址毗鄰,它的發現與發掘對促進河姆渡文化的研究有最直接的關係。通過發掘,表明該遺址包含河姆渡文化遺存和春秋戰國時期的文化遺存,發現灰坑、紅燒土台、瓮棺葬,道路、河埠、成排木樁等遺蹟,以及大量河姆渡文化遺物和印紋陶時期的各類遺物。首次發現河姆渡文化的瓮棺葬,這種瓮棺葬顯示出河姆渡文化中的一種特殊葬俗。鯗架山遺址發掘很可能為重新審視“夾炭黑陶”的真實情形提供了機會。盤口壺作為河姆渡文化三期前後的主要器類之一,在杭嘉湖平原東南部的海鹽王汶遺址和嘉興南河浜遺址中也有出土。其器形、胎質、器表顏色、裝飾紋樣等方面與鯗架山遺址的同類器相近。可以肯定兩岸史前文化至少自河姆渡文化後期起就開闢了一條便捷的文化傳播、交流的跨海通道。總之,鯗架山遺址在相當程度上填補、深化和擴展了河姆渡文化的內涵。
2001年8月,餘姚市人民政府公布鯗架山遺址為市級文保單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