鮑爾,W.
正文
奧地利劇作家。曾先後在格拉茨、維也納攻讀戲劇學、法國語言文學、法律和哲學。是“格拉茨作家大會”和“城市公園論壇”成員。1970年獲彼得 -羅賽格文學獎金和弗蘭茨-泰奧多-克索柯爾獎金。他的創作受到荒誕派戲劇,尤其是E.尤內斯庫的影響。早期作品較多採用通俗文藝手法和“大眾藝術”(波普)技巧。他的“微型戲劇”類似供人閱讀的荒誕怪異的電影腳本。鮑爾的另一部分作品,如《六人舞會》(1969)等,沒有情節,他稱之為“劇院裡的廣播劇”。後來的劇本又常被人稱為維也納大眾戲劇的遠方嫡系之作,表面看來接近現實主義或自然主義,實則給人以超現實的印象,意在使觀眾看戲後聯想到現實,從而產生震驚和恐怖。《魔幻的下午》(1968)描寫 4個22~30歲的青年人被成年人的世界所拋棄,共同消磨著無聊的時光,空虛的生活使他們互相敵視、傷害,甚至殘殺。《變換》(1969)描寫一個體魄健康的外省畫家布拉西·奧克彭柯進入一個藝術家小圈子,通過小圈子的運轉體制控制別人,至使原想置布拉西於死地的費里自殺身亡。《群鬼》(1974)的劇情同《變換》相似,但結局相反。一個外來的充滿朝氣的瑞士女人瑪格達,在一次不懷好意的社交遊戲中,被逼得神經失常,送入瘋人院。《六人舞會》(1969)描寫了參加舞會的人不斷在舞廳和廁所之間的會面。作者藉助廁所里傳出來的沖刷馬桶的水聲、舞廳里傳出來的音樂的噪聲和談話的片言隻語,製造一種關於舞會的幻覺,讓觀眾去想像舞會的情景。鮑爾的劇作專門展示觀眾熟知的社會上那些傷風敗俗的領域,目的不在於揭露小市民的醜惡意識,而是要喚起和滿足觀眾的所謂“反社會本能”。他劇作中的中心人物都是社會的局外人和對自己行動的意義喪失信心的藝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