鮑氏不動桿菌

鮑氏不動桿菌

鮑氏不動桿菌也稱為鮑曼不動桿菌,通常在水和土壤中出現,由於該菌一般只引起免疫功能下降者生病,因此常被認為是非致病菌或條件致病菌而忽略了它的重要性。近年來,鮑氏不動桿菌引起的肺部感染逐漸增多,常引起住院患者和抵抗力明顯降低者的肺部感染。特別是慢性阻塞性肺病、呼吸道防禦機能下降、支氣管清除能力減弱或支氣管肺癌致支氣管阻塞時易導致鮑氏不動桿菌的繼發感染。

基本信息

介紹

鮑氏不動桿菌也稱為鮑曼不動桿菌,通常在水和土壤中出現,由於該菌一般只引起免疫功能下降者生病,因此常被認為是非致病菌或條件致病菌而忽略了它的重要性。近年來,鮑氏不動桿菌引起的肺部感染逐漸增多,常引起住院患者和抵抗力明顯降低者的肺部感染。特別是慢性阻塞性肺病、呼吸道防禦機能下降、支氣管清除能力減弱或支氣管肺癌致支氣管阻塞時易導致鮑氏不動桿菌的繼發感染。

危害

鮑氏不動桿菌(Acinetobacter baumannii)是條件致病菌,也可以引起傷口感染。據報導,以前,在越戰中受過手足外傷的士兵也發現患有這種細菌感染的疾病。嚴重的鮑氏不動桿菌感染可引起敗血症,甚至導致死亡。 鮑氏不動桿菌有兩個令醫生頭疼的難題:一是引起醫院內感染,給患者帶來雪上加霜的嚴重併發症;二是它常對多種抗菌藥物耐藥,這給治療帶來了很大的困難。因此,這種疾病在美軍士兵中流行引起了醫學界的廣泛關注。

流行病學

不動桿菌廣泛分布於外界環境中,主要在水體和土壤中,易在潮濕環境中生存,如浴盆、肥皂盒等處。該菌粘附力極強,易在各類醫用材料上粘附,而可能成為貯菌源。此外,本菌還存在於健康人皮膚(25%)、咽部(7%),也存在於結膜、唾液、胃腸道及陰道分泌物中。感染源可以是病人自身(內源性感染),亦可以是不動桿菌感染者或帶菌者,尤其是雙手帶菌的醫務人員。傳播途徑有接觸傳播和空氣傳播。在醫院裡,污染的醫療器械及工作人員的手是重要的傳播媒介。易感者為老年患者、早產兒和新生兒,手術創傷、嚴重燒傷、氣管切開或插管、使用

、行靜脈導管和腹膜透析者,廣譜抗菌藥物或免疫抑制劑套用者等。在使用呼吸機者中,肺炎發生率約為3%~5%。

機理:條件致病菌

臨床表現

一、肺部感染 就感染來源而言,既有外源性感染,又有內源性感染。口咽部菌體的吸入,很可能是內源性感染的主要發病機制。常有發熱、咳嗽、胸痛、氣急及血性痰等表現。肺部可有細濕囉音。肺部影像常呈支氣管肺炎的特點,亦可為大葉性或片狀浸潤陰影,偶有肺膿腫及滲出性胸膜炎表現。

二、傷口及皮膚感染 手術切口、燒傷及創傷的傷口,均易繼發不動桿菌皮膚感染,或與其他細菌一起造成混合感染。臨床特點與其他細菌所致感染並無明顯不同。多無發熱。偶可表現為蜂窩織炎。

三、泌尿生殖系統感染 不動桿菌可引起腎盂腎炎、膀胱炎、尿道炎、陰道炎等,亦可呈無症狀菌尿症,但臨床上無法與其他細菌所致感染區別,其誘因多為留置導尿、膀胱造瘺等。

四、菌血症 菌血症為不動桿菌感染中最嚴重的臨床類型,病死率達30%以上。多為繼發於其他部位感染或靜脈導管術後,少數原發於輸液、包括輸注抗生素、皮質類固醇、抗腫瘤藥物等之後。有發熱、全身中毒症狀、皮膚瘀點或瘀斑以及肝脾腫大等,重者有感染性休克。少數可與其他細菌形成複數菌菌血症。

五、腦膜炎 腦膜炎多發於顱腦手術後。有發熱、頭痛、嘔吐、頸強直、凱爾尼格征陽性等化膿性腦膜炎表現。

實驗室:白細胞總數正常或增多,中性粒細胞數增加.經防污染採樣技術獲得的痰標本,診斷價值較大。痰塗片發現革蘭陰性球桿菌可成為診斷的重要線索。

感染案例

據新華社華盛頓11月18日電(記者曲俊雅)美國陸軍18日報告說,在華盛頓、德國等地醫治在中東地區和阿富汗負傷的美軍士兵的醫院裡,發現了約100個罕見的鮑氏不動桿菌感染病例。

美國陸軍在美國疾病控制和預防中心18日發表的一份報告中說,2002年1月1日至2004年8月31日之間,在上述醫院共發現了102個感染鮑氏不動桿菌的病例,其中有85名士兵曾在伊拉克、科威特和阿富汗等地作戰過。

報告稱,這些士兵感染的鮑氏不動桿菌較罕見,並且難以醫治。這種細菌通常存在於水和土壤中,很多種抗生素都對其不起作用。越戰中四肢受傷的士兵中也出現過鮑氏不動桿菌感染,但一般醫院中僅偶爾出現這種血液細菌感染,軍方醫院平均1年出現1例。

自2009年8月起,日本帝京大學醫院先後有46人感染了“鮑氏不動桿菌”。由於這種超級病菌幾乎對一切抗生素具抗藥性,至目前為止,該醫院已有27人由於感染這種超級病菌死亡!而最令死者家屬不滿的是,院方至今才公布了超級病菌的訊息,部分家屬認為醫院沒有採取有效措施隔離感染超級病菌的病人,導致超級病菌在醫院內的病患之間傳播。

研究治療

2012年10月,美國研究人員報告說,他們開發出一種新型抗生素,能夠通過令鮑氏不動桿菌“繳械”而不是殺死細菌的方式發揮抗感染作用。研究人員發現,鮑氏不動桿菌菌株在成長過程中均產生內毒素,內毒素越多,菌株毒性越大。他們利用名為LpxC-1的小分子阻止內毒素的合成,感染鮑氏不動桿菌的實驗鼠便不會積累越來越多的炎症免疫反應,其症狀也明顯緩解。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