鮑國[春秋時齊國大臣]

鮑國[春秋時齊國大臣]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簡介,鮑國,諡文子。春秋時期齊國大臣。鮑叔牙曾孫,鮑牽之弟。

個人簡介

生卒年不詳,大約生於齊頃公五年(前594年)之前,卒於齊景公四十七年(前501年)之後,享年九十餘歲。

生平事跡

鮑國早年至魯,為魯國施孝叔的家臣,為人忠良。施孝叔卜立家宰,立匡句須吉利。當時任施氏家宰有一百家的采邑,施孝叔給匡句須一百家采邑,讓他為家宰。而匡句須卻將家宰之位與采邑讓給了鮑國。施孝叔對匡句須說:按占卜確實是您擔任吉利。匡句須說:“能與忠良,吉孰大焉?”於是的國任施氏家宰。

齊靈公七年,晉國扣押魯季文子,魯成公使子叔聲伯至晉,請求釋放季文子。子叔聲伯同母異父的妹妹嫁給晉國大夫卻堆為妻,郤讎欲為子叔聲伯增加封邑,子叔聲伯堅決不接受。《國語·魯語上》載,子叔聲伯歸魯後,鮑國問子叔聲伯為何不接受封邑,子叔聲伯分析卻攣有“三亡”說:“其身之不能定,焉能予人之邑!”鮑國聽後說:“我信不若子,若鮑氏有釁,吾不圖矣。今子圖遠以讓邑,必常立矣。”鮑國在魯不斷地增長了為政做人的經驗。

齊大夫慶克與齊靈公之母聲孟子私通,他男扮女裝,與婦女一起蒙衣乘輦出入宮中,被鮑牽發現。鮑牽將此事告訴了國佐。國佐責問慶克,慶克羞慚而退,久不出門。聲孟子問慶克為何久不入宮,慶克說:“國子謫我。”聲孟子為此惱恨國佐等人。

齊靈公八年,國佐相靈公參與諸侯伐鄭,高無咎、鮑牽守國。靈公還國,將人城,高無咎、鮑牽關閉城門,檢查旅客。這本來是為了保證靈公安全,卻反而給了聲孟子進讒言之機。聲孟子對靈公說:“高、鮑將不納君,而立公子角,國子知之。”於是靈公於當年七月刖鮑牽,而驅逐高無咎。因鮑國在魯做施氏家宰為人忠良,齊人從魯國召回鮑國,讓他承嗣鮑氏。

齊景公二年,慶封滅崔氏後,益加驕奢淫逸,嗜酒好獵,不聽政令。慶封當國,卻不親自為政,而把國政交給他的兒子慶舍,自己帶著妻妾移居寵臣盧蒲鑒家,與盧蒲鱉交換妻妾,飲酒作樂。當時在朝廷辦公用餐每天有兩隻雞,而管一伙食的人偷著把雞換成了鴨子,送飯的人知道後又把鴨肉去掉,只送鴨湯。子雅、子尾由此惱怒當國者慶封。慶封欲謀殺子雅、子尾,使人謀於晏嬰等大夫,但無人相助,至此慶氏已經非常孤立。齊景公三年十月,慶封至萊地打獵,該年十一月七日。在太公之廟舉行秋祭,慶舍主祭;鮑國與欒氏、高氏、陳氏一起藉機發動兵變。當時,慶舍為了安全,安排甲兵圍住公宮。而鮑國與陳氏安排自己的養馬人為俳優,在魚里表演。慶氏的馬容易受驚,慶氏的兵士都釋甲束馬而飲酒,後來為觀看俳優演出,去了魚里。欒、高、陳、鮑之徒於是穿上慶氏兵士的戰甲,突然襲擊,殺了慶舍。慶封打獵歸國,途中知道有變,攻打不勝,出奔他國。

齊景公十六年,鮑國與陳無宇逐欒施、高強。當年齊惠公生頃公、公子欒、公子高。子旗為公子欒之孫,以欒為氏,即欒施;子良為公子高之孫,以高為氏,即高強。當時,欒氏、高氏與陳氏、鮑氏同為齊國顯族。欒施、高強嗜酒,“信內多怨”,與陳氏、鮑氏矛盾激烈。該年夏,有人密告陳無宇、鮑國,說欒施、高強將要攻打陳氏、鮑氏。陳無宇、鮑國集合人馬,做好戰鬥準備,然後派人觀察欒施、高強動靜,見二人正在飲酒。此時陳無宇雖然知道傳言有誤,但已經集合人馬,欒氏、高氏知道後,必然舉兵,不如趁二人正在飲酒,先下手為強。於是,陳無宇、鮑國舉兵伐欒氏、高氏。

欒施、高強在突然襲擊之下,想挾持齊景公以令國人。但齊景公關閉宮門,欒氏、高氏遂伐虎門。齊景公使王黑率軍與陳無宇、鮑國一起與欒氏、高氏戰於稷,打敗欒氏、高氏,又敗欒氏、高氏於莊,然後乘勝追擊,又敗之於鹿門。欒氏、高氏奔魯。

齊景公二十年,魯國季氏家臣南蒯占據季氏采邑費而反叛季氏,費人不從,南蒯無奈,出亡齊國,欲將費交給齊國。齊景公知道費人不從,於是使鮑國還費於魯。齊景公四十七年,魯國陽虎出亡齊國。陽虎請求齊景公派兵伐魯,說三次加兵於魯,必能取魯。齊景公欲許之,鮑國諫曰:“臣嘗為隸於施氏矣,魯未可取也。上下猶和,眾庶猶睦,能事大國,而無天災,若之何取之?陽虎欲勤齊師也,齊師罷,大臣必多死亡,己於是乎奮其詐謀。夫陽虎有寵於季氏,而將殺季孫,以不利魯國,而求容焉。親富不親仁,君焉用之?君富於季氏,而大於魯國,茲陽虎所欲傾覆也。魯免其疾,而君又收之,無乃害乎?”齊景公聽從了鮑國的勸諫,扣押並流放了陽虎。

從齊靈公八年(前574年)從魯國歸齊至齊景公四十七年(公元前501年)諫景公執陽虎,中間已有七十餘年。鮑國自魯歸齊之前,已為施孝叔家宰,他在歸齊時不會小於二十歲。據此推斷,鮑國享年最少九十餘歲。

其事主要見於《左傳》之《成公十七年》、《襄公二十八年》、《昭公十年》、《昭公十四年》及《定公九年》,《國語·魯語下》與《史記·齊太公世家》等。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