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迅選集

魯迅選集

《魯迅選集(套裝共3冊)》為魯迅精華之作的普及本,《魯迅選集(套裝共3冊)》實為魯迅的小說散文選,為了平衡三個分冊的篇幅,附上魯迅的詩集。魯迅,原名周樹人(1881年9月25日—1936年10月19日)。浙江紹興人,字豫才,原名周樟壽,後改名周樹人。以筆名魯迅聞名於世。魯迅先生青年時代曾受進化論、尼采超人哲學和托爾斯泰博愛思想的影響。

內容介紹

本書收入魯迅詩作三十八題四十六首,附錄十二題十九首,是一部全面展現魯迅詩歌創作成就和藝術風格的專集。魯迅的詩作,筆墨深沉,內涵厚重,意境廣闊,技巧姻熟,堪稱詩歌珍品,深受讀者喜愛。

作品目錄

《吶喊》自序狂人日記孔乙己藥明天一件小事風波故鄉阿Q正傳鴨的喜劇社戲祝福在酒樓上肥皂長明燈示眾高老夫子孤獨者傷逝離婚奔月理水鑄劍非攻《野草》題辭秋夜影的告別復仇希望雪風箏好的故事過客失掉的好地獄頹敗線的顫動立論這樣的戰士聰明人和傻子和奴才臘葉淡淡的血痕中狗・貓・鼠阿長與《山海經》無常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父親的病瑣記藤野先生范愛農自題小像哀范君三章湘靈歌無題二首(大江日夜向東流、雨花台邊埋斷戟)送增田涉君歸國無題(血沃中原肥勁草)自嘲無題(洞庭木落楚天高)無題二首(故鄉黯黯鎖玄雲、皓齒吳娃唱柳枝)答客誚贈畫師悼楊銓阻郁達夫移家杭州……

編輯推薦

《魯迅選集(套裝共3冊)》為魯迅精華之作的普及本。

作者簡介

魯迅,文學家,思想家。瞿秋白,翻譯家,革命者。朱正,魯迅研究專家。

序言

我做小說,是開手於一九一八年,《新青年》上提倡“文學革命”的時候的。這一種運動,現在固然己經成為文學史上的陳跡了,但在那時,卻無疑地是一個革命的運動。

我的作品在《新青年》上,步調是和大家大概一致的,所以我想,這些確可以算作那時的“革命文學”。

然而我那時對於“文學革命”,其實並沒有怎樣的熱情。見過辛亥革命,見過二次革命,見過袁世凱稱帝,張勛復辟,看來看去,就看得懷疑起來,於是失望,頹唐得很了。民族主義的文學家在今年的一種小報上說,“魯迅多疑”,是不錯的,我正在疑心這批人們也並非真的民族主義文學者,變化正未可限量呢。不過我卻又懷疑於自己的失望,因為我所見過的人們,事件,是有限得很的,這想頭,就給了我提筆的力量。

“絕望之為虛妄,正與希望相同。”

既不是直接對於“文學革命”的熱情,又為什麼提筆的呢?想起來,大半倒是為了對於熱情者們的同感。這些戰士,我想,雖在寂寞中,想頭是不錯的,也來喊幾聲助助威罷。首先,就是為此。自然,在這中間,也不免夾雜些將舊社會的病根暴露出來,催人留心,設法加以療治的希望。但為達到這希望計,是必須與前驅者取同一的步調的,我於是刪削些黑暗,裝點些歡容,使作品比較的顯出若干亮色,那就是後來結集起來的《吶喊》,一共有十四篇。

這些也可以說,是“遵命文學”。不過我所遵奉的,是那時革命的前驅者的命令,也是我自己所願意遵奉的命令,決不是皇上的聖旨,也不是金元和真的指揮刀。

後來《新青年》的團體散掉了,有的高升,有的退隱,有的前進,我又經驗了一回同一戰陣中的夥伴還是會這么變化,並且落得一個“作家”的頭銜,依然在沙漠中走來走去,不過己經逃不出在散漫的刊物上做文字,叫作隨便談談。有了小感觸,就寫些短文,誇大點說,就是散文詩,以後印成一本,謂之《野草》。得到較整齊的材料,則還是做短篇小說,只因為成了游勇,布不成陣了,所以技術雖然比先前好一些,思路也似乎較無拘束,而戰鬥的意氣卻冷得不少。新的戰友在那裡呢?我想,這是很不好的。於是集印了這時期的十一篇作品,謂之《彷徨》,願以後不再這模樣。

“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

不料這大口競誇得無影無蹤。逃出北京,躲進廈門,只在荒涼的大樓上寫了幾則《故事新編》和十篇《朝花夕拾》。前者是神話,傳說及史實的演義,後者則只是回憶的記事罷了。

此後就一無所作,“空空如也”。

可以勉強稱為創作的,在我至今只有這五種,本可以頃刻讀了的,但出版者要我自選一本集。推測起來,恐怕因為這么一辦,一者能夠節省讀者的費用,二則,以為由作者自選,該能比別人格外明白罷。對於第一層,我沒有異議;至第二層,我卻覺得也很難。因為我向來就沒有格外用力或格外偷懶的作品,所以也沒有自以為特別高妙,配得上提拔出來的作品。沒有法,就將材料,寫法,都有些不同,可供讀者參考的東西,取出二十二篇來,湊成了一本,但將給讀者一種“重壓之感”的作品,卻特地竭力抽掉了。這是我現在自有我的想頭的: “並不願將自以為苦的寂寞,再來傳染給也如我那年青時候似的正做著好夢的青年。”

然而這又不似做那《吶喊》時候的故意的隱瞞,因為現在我相信,現在和將來的青年是不會有這樣的心境的了。

一九三二年十二月十四日,魯迅於上海寓居記。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