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原502

魯原502

魯原502,由山東省農業科學院原子能農業套用研究所、中國農業科學院作物科學研究所,採用航天突變系優選材料9940168為親本選育的小麥新品種,由山東省農業科學院原子能農業套用研究所、中國農業科學院作物科學研究所申報,2011年11月18日經第二屆國家農作物品種審定委員會第六次會議審定通過,國審定編號為國審麥2011016。

基本信息

審定編號:

國審麥2011016

品種名稱:

魯原502

選育單位:

山東省農業科學院原子能農業套用研究所、中國農業科學院作物科學研究所

品種來源:

9940168/濟麥19

特徵特性:

魯原502魯原502

半冬性中晚熟品種,成熟期平均比對照石4185晚熟1天左右。幼苗半匍匐,長勢壯,分櫱力強。區試田間試驗記載冬季抗寒性好。畝成穗數中等,對肥力敏感,高肥水地畝成穗數多,肥力降低,畝成穗數下降明顯。株高76厘米,株型偏散,旗葉寬大,上沖。莖稈粗壯、蠟質較多,抗倒性較好。穗較長,小穗排列稀,穗層不齊。成熟落黃中等。穗紡錘型,長芒,白殼,白粒,籽粒角質,欠飽滿。畝穗數39.6萬穗、穗粒數36.8粒、千粒重43.7克。抗寒性鑑定:抗寒性較差。抗病性鑑定:高感條鏽病、葉鏽病、白粉病、赤霉病、紋枯病。2009年、2010年品質測定結果分別為:籽粒容重794克/升、774克/升,硬度指數67.2(2009年),蛋白質含量13.14%、13.01%;麵粉濕麵筋含量29.9%、28.1%,沉降值28.5毫升、27毫升,吸水率62.9%、59.6%,穩定時間5分鐘、4.2分鐘,最大抗延阻力236E.U、296E.U,延伸性106毫米、119毫米,拉伸面積35平方厘米、50平方厘米。

產量表現:

2008~2009年度參加黃淮冬麥區北片水地組品種區域試驗,平均畝產558.7千克,比對照石4185增產9.7%;2009~2010年度續試,平均畝產537.1 千克,比對照石4185增產10.6 %。2009~2010年度生產試驗,平均畝產524.0 千克,比對照石4185增產9.2%。

栽培技術要點:

1.適宜播種期10月上旬,每畝適宜基本苗13萬~18萬苗。2.加強田間管理,澆好灌漿水。3.及時防治病蟲害。

審定意見:

該品種符合國家小麥品種審定標準,通過審定。適宜在黃淮冬麥區北片的山東省、河北省中南部、山西省中南部高水肥地塊種植。

國審麥2011016

特徵特性

半冬性中晚熟品種,成熟期平均比對照石4185晚熟1天左右。幼苗半匍匐,長勢壯,分櫱力強。區試田間試驗記載冬季抗寒性好。畝成穗數中等,對肥力敏感,高肥水地畝成穗數多,肥力降低,畝成穗數下降明顯。株高76厘米,株型偏散,旗葉寬大,上沖。莖稈粗壯、蠟質較多,抗倒性較好。穗較長,小穗排列稀,穗層不齊。成熟落黃中等。穗紡錘型,長芒,白殼,白粒,籽粒角質,欠飽滿。畝穗數39.6萬穗、穗粒數36.8粒、千粒重43.7克。抗寒性鑑定:抗寒性較差。抗病性鑑定:高感條鏽病、葉鏽病、白粉病、赤霉病、紋枯病。2009年、2010年品質測定結果分別為:籽粒容重794克/升、774克/升,硬度指數67.2(2009年),蛋白質含量13.14%、13.01%;麵粉濕麵筋含量29.9%、28.1%,沉降值28.5毫升、27毫升,吸水率62.9%、59.6%,穩定時間5分鐘、4.2分鐘,最大抗延阻力236E.U、296E.U,延伸性106毫米、119毫米,拉伸面積35平方厘米、50平方厘米。

產量表現

2008~2009年度參加黃淮冬麥區北片水地組品種區域試驗,平均畝產558.7千克,比對照石4185增產9.7%;2009~2010年度續試,平均畝產537.1千克,比對照石4185增產10.6%。2009~2010年度生產試驗,平均畝產524.0千克,比對照石4185增產9.2%。

栽培技術要點

適宜播種期10月上旬,每畝適宜基本苗13萬~18萬苗。
加強田間管理,澆好灌漿水。
及時防治病蟲害。

審定意見

該品種符合國家小麥品種審定標準,通過審定。適宜在黃淮冬麥區北片的山東省、河北省中南部、山西省中南部高水肥地塊種植。

皖麥2015007

品種(生態)類型:半冬性
審定編號:皖麥2015007
申請人:安徽現代種業有限公司
育種人:山東省農業科學院原子能農業套用研究所
中國農業科學院作物科學研究所

品種來源

9940168(來源於利用衛星搭載“91102”小麥材料地面選擇獲得)/濟麥19,經系譜法選育而成

主要特徵特性

幼苗近匍匐,葉片綠色、略窄,長勢一般。抗寒性較好,分櫱力較強,成穗率較高。株型半鬆散,旗葉短小上舉。穗長方型、長芒、白殼、白粒,籽粒半角質。2010-2011、2011-2012兩年度區域試驗結果:平均株高81厘米、畝穗數為40.9萬、穗粒數32.3粒、千粒重43.7克。全生育期228天左右,比對照品種(皖麥50)遲熟1天。

抗性表現

經安徽農業大學接種抗性鑑定,2011年高感白粉病(7級)、中抗赤霉病(平均嚴重度2.90)、感紋枯病(病指42);2012年高感白粉病(8級),中感赤霉病(嚴重度3.40),感紋枯病(病指59)。

品質表現

經農業部穀物及製品質量監督檢驗測試中心(哈爾濱)檢驗,2011年品質分析結果,容重800克/升,粗蛋白(乾基)15.28%,濕麵筋33.51%,麵團穩定時間8.3分鐘,吸水量61.1毫升/100克粉,硬度指數69.6;2012年品質分析結果,容重804克/升,粗蛋白(乾基)15.24%,濕麵筋31.4%,麵團穩定時間5.6分鐘,吸水量60.7毫升/100克粉,硬度指數67.3。

產量表現

在一般栽培條件下,2010-2011年度區域試驗畝產516.50公斤,較對照品種增產4.82%(不顯著);2011-2012年度區域試驗畝產502.70公斤,較對照品種增產3.11%(不顯著)。
2012-2013年度生產試驗畝產481.60公斤,較對照品種增產15.90%。

栽培技術要點

1、適期適量、足墒播種。適播期為10月5-25日,基本苗15-18萬/畝。2、精細整地,平衡施肥。適當深耕,達到上松下實。每畝底肥有機肥4-5方。氮、磷、鉀平衡施肥,每畝施純氮11-13公斤,其中70%用作底肥,30%用作追肥。硫酸鋅1.5公斤,硼砂1.5公斤作為基肥施入田間。3、科學運籌肥水。灌足越冬水,冬灌時間以12月下旬到翌年1月底為宜。注意澆好拔節孕穗水,結合澆水追施尿素5-10公斤/畝。4、春後及時中耕除草或噴施除草劑化除。5、播種時利用藥物拌種,做好“一噴三防”,及時防治白粉病、鏽病和蚜蟲、紅蜘蛛等病蟲害,防乾熱風,防倒伏。

適宜推廣區域

淮北區。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