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南四皓

百科名片

魯南四皓是指上個世紀末曾經在魯西南畫壇上的四位老畫家,並稱魯南四皓。一說為梁山劉汶農,兗州傅星伯,任城劉之,鄆城黃慶霈,;一說為梁山劉汶農,任城劉之,鄆城黃慶霈,東平趙華岩。四人藝術風格迥異,相互砥礪合唱,皆有深厚的藝術造詣,在藝術的道路上勤勤懇懇,且淡泊名利,不事張揚,作品多散落人間。近年來,四皓作品逐漸浮出水面,僅就玉屑金縷雨絲風片,亦可見藍田玉暖廬山一角了。

魯南四皓特點

魯南四皓的生活閱歷,有以下四個特點:
一是均出身名門或書香門第,有著一定的經濟基礎支撐其外出求學。劉之出身於工商業戶,趙華岩出身東平望族,劉汶農三代耕讀世家,黃慶霈生平雖不詳,估計亦應家境富裕。
二是都受業於名家名師,接受過良好的教育,齊白石、李苦禪、趙望雲,都是百年中國藝壇的頂尖人物,耳濡目染,加之系統學習和濃厚興趣,自然與眾不同。
三是都有坎坷經歷,或抑鬱不得意,或竟至生活困頓掙扎在死亡線上,自署河西村人、東湖漁叟、研農書屋,可見情態。又如趙華岩創作《流民圖》題詩:“戰跡城南亘城北,神州萬里盡寒愁;極目河山無靜止,流亡人寫流亡圖。”他們的共同特點,就是作品真切厚重、直指人心!

四皓之劉汶農

劉汶農(1914――1995)當代花鳥畫家。原名劉恩青,又名劉月樓,又名波,號汶農、悲禪、河西村人。山東梁山魏堂村人。著名書畫大師李苦禪弟子。畢業於京華美專(中央美術學院前身),受業於李苦禪、王清芳、張世振等名家。為魯南四皓之首。在藝術界內被譽為“梁山一怪”。
所作以寫意花鳥為主,格調在齊白石、李苦禪之間。兼攻書法,以隸為基,雜以草、魏諸體,自有面目,頗見功力。其花鳥深得苦禪師神韻,且獨具個人風格,其書法祖述六朝碑版,近學蔡公時,且形成了自己的獨特風格.以寫意花鳥和獨樹一幟的書法著稱於齊魯大地。性格浪漫,善於用酒,醉後作畫。
閒章常用“人長壽”、“人壽年豐”、“平生漂泊天涯”、“幾多濃翠曉來瘦,說與白雲休占”、“芙蓉國里盡朝暉”,系段玉鵬王繼亮所篆。代表作有《牽牛花》、《蘭草》、《竹石》、《雛雞》、《鷹》、《芭蕉》、《秋菊》等。諸多作品被國內人士收藏。 2009年由香港中國書畫出版社編輯的《劉汶農書畫選》。
偏居梁山一隅,以丹青自娛,名不出鄉,畫不傳世,1995年去世,據傳其時乃盛夏季節,先生畫興大發,口渴就近取飲,誤將一碗殺蠅藥飲盡,遂不治。惜哉!
劉月樓從傳統入手,師自然造化,得天地靈氣,出神入化,神鬼莫測,深得謝赫“六法”之妙,無論氣韻生動、骨法用筆、經營位置,還是隨類賦彩、傳移模寫、應物象形,近代花鳥畫家鮮有出其右者。堪謂:八大之後無雙士,三百來年識此君!

魯南四皓之傅星伯

傅星伯(1910-1994),齋名藤雪廬,山東兗州人。藝術大師齊白石入室弟子。20世紀三四十年代曾享譽京城,聲播西歐,後隱居山東兗州長達半個多世紀,生前為山東省美術家協會會員,中國老年書畫研究會會員,山東省濟寧市美術協會名譽理事,兗州市美術家協會主席,兗州市政協常委,中國兗州齊白石研究會會長。
自幼年喜愛繪畫,初習工筆,後隨張子蓮先生攻寫意。1942年曾參加入“北京藝術畫社”函授班學習,得齊白石賞識,多次為其作品題跋。曾贊曰:“星伯畫手頭頭皆能事,世有知自譽者,不能知星伯也”。星伯先生工山水、花鳥、人物,尤擅大寫意花鳥、以善寫畫雄鷹名世。
所作取法徐青藤,朱雪個、吳昌碩、齊白石諸家,並融入已意,構圖宏闊,筆墨豪放,拙藏大巧,別具一格。1943年出版《星伯畫集》, 1946年作品《松鷹圖》《山水》入選由上海書畫會在南京舉辦的全國美術作品展覽,1987年在濟南舉辦“傅星伯、畢穎之國畫聯展”。另有作品多次在國內外展出及在《美術叢刊》《人民政協報》等刊發表,或被博物館、紀念館收藏,1988年1月山東電視台曾專題介紹其藝術事跡。
翻開中國畫史,因“雕蟲”而著名於世的畫家,宋元明清四代不足二十來人,而專攻草蟲名垂千古的,僅宋朝的郭元方、李延之、僧居寧數人。現代“雕蟲”大家非齊白石莫屬,緊隨其後的是王雪濤、傅星伯。傅老是齊白石的入室弟子,20世紀三四十年代曾享譽京城,聲播西歐,後隱居山東小鎮長達半個多世紀,雖然並未放棄“雕蟲”,而知其善“雕蟲”者卻不多了。李緒萱-人民日報海外版(20021007)
傅星伯有近百件作品出口日本和東南亞,並應邀北京為中南海作畫,曾在濟南和曲阜舉辦國畫聯展和個人畫展。《中國當代國畫家辭典》等幾部大型辭書編入了他的傳略和作品,《人民日報》(海外版)、《聯合報》等許多全國性報刊相繼發表了他的作品和介紹他的文章,《齊魯鄉情》、《新聊齋》等要志為他的作品發了專刊。
傅星伯1910年出生在一個貧苦農民家庭,從小就喜愛畫畫,而且非常專心。先後得益於安雨田、張子蓮的教誨。而齊白石的關懷,使他真正地步入藝術的殿堂。齊白石從傅星的作品中看到了一個青年人具有靈性的天賦,看到了一個青年人具有激情的筆觸,所以他寫道:“星伯畫手,頭頭皆能事,世有隻知自譽也,不能知星伯也。八十三歲白石,癸未。”在另一張紙上又寫道:“畫鳥雀大寫意極者,昔人朱雪個(朱耷),今人李苦神,星伯之胸次,嘗有此二人否?白石。”意猶未盡,以篆書、行書又寫了兩條《星伯畫集》題簽。在他看來,傅星伯所達到的水平可以出版畫集了。
齊白石的鼓勵變成了傅星伯創作的力量,兩年後他創作的《群鷹》和《山水》參加了在南京舉辦的全國畫展,從而躋身全國名畫家行列,並且出版了《星伯畫集》。《星伯畫集》中最早的作品是經齊白石過目的一些畫,有花卉、翎毛、人物、山水、梅、竹、蘭、草蟲靜物等分冊,還有仿青藤、八丈、缶廬、白石等不同風格的幾冊。齊白石的題字,激發了他的創作熱情,更加注重創作題材的多樣化。他的畫以大寫意花鳥為代表,以簡筆佛像為精擅,晚年尤多畫鷹。他注意在生活中觀察、捕捉各種描繪對象,經過提煉、概括,以神來之筆為其傳神寫照。積數十年經驗,他信筆揮毫,揮灑自如,創作了許多優秀作品。他對作畫有獨到的體會,曾寫道:“作畫落墨要活,信手寫去,一氣貫注,純任自然,才恰到好處。”雄厚的傳統動力,向傳統藝術、生活汲取營養和自我創作的精神,構成了網路獨特的星伯畫風。
在經歷很長時間的醞釀後,他才為自己擬定了“藤雪廬”畫室名。“藤雪廬”取自徐青藤、朱雪個、吳缶廬三人的齋號,他們是中國文人畫高峰期的代表。藤代表花卉,雪代表山水,廬居於中者為人物,而傅星伯則是花卉、山水、人物兼擅的畫家。 藝術是沒有邊界的。
傅星伯的興趣非常廣泛,繪畫、書法、篆刻、詩詞、文學……他都有涉及,而且頗有建樹。在繪畫方面,他積多年之功撰寫了《歷代名畫錄》和《當代名畫錄》,評古論今,不乏卓見。在書法方面,他重視行草,對王羲之、李兆海、孫過庭等研討最深;對《蘭亭序》、《聖教序》、《雲麾碑》、《書譜》等,他保存著多種拓本;對金文、漢碑、魏碑、宋元明的行草書法,他亦愛不釋手。依《書譜》內容和形式,他撰寫的許多條書文論,還是非常精湛的。對於自己的藝術成就,他曾說:“工至朗(世寧)仇(英),寫至藤(徐青藤)雪(朱雪個)”,“勝我一枝一葉者,皆我師也”。自信的同時,又極謙遜,充分表現了一個藝術家坦蕩的胸懷。

魯南四皓之趙華岩

趙華岩(1912―1990),齊白石弟子,原名趙榮山,號漫禪、東湖漁叟、河邊村人,後期號東湖,山東省文史館館員,家住泰安市州城鎮牌坊村,東平縣第一屆政協委員,知名畫家。
華岩先生於1929年入濟南愛美中學藝術師範科學習,與王式廓宋步雲等同學師從革命先烈瞿秋白之父瞿圓初和畫梅名家周愛周。1932年在北平美術學院受教於邱石冥、齊白石學習國畫。1934年入山東省立劇院音樂系學習,並任劇院樂隊京胡、巴松(大管)演奏員,師從戲劇和舞台美術家張鳴琦、盧淦,音樂家陳田鶴李元慶。1936年冬,趙華岩先生作為琴師,隨省立劇院參加了孔子76代孫孔德成婚禮,演出《齊雙會》等劇目。
抗日戰爭時期,以畫筆為武器,宣傳抗日救國。其間,多次以中醫醫生身份,掩護我黨地下工作者(郭剛侯延爽趙效三等),並將自家所存護身槍枝(3支)、子彈(850發)、倉庫糧食8000餘斤,捐獻給抗日政府。建國後仍從事中醫,在治療小兒疾病及惡性創傷瘡痛等方面享有盛名。趙華岩先生擅長繪畫,兼能操琴。興之所至、自拉自唱,以為樂事。1989年,其國畫代表作《松鷹》,由山東省府農村經濟代表團攜香港,作為厚禮贈送國際友人,新編《縣誌》中選有作品。國畫《山村來了電影隊》、《行水上山》等參加了省展並獲獎。華岩先生生前為山東省文史館館員。2004年,山東文史館主辦的《羲之書畫報》曾出紀念專頁。同年,《趙華岩國畫作品選集》出版。
趙華岩先生大半生埋珠於僻野自生自滅,過半漁半農的生活,而他的同學同事或這畫壇名家或為藝林高手均能名噪一時,同樣耕耘而收穫天壤,同等灌溉而橘枳兩淮,何耶?遺憾的是,他的作品風流雲散,集中所收俱為八十年代中晚期作品,僅就這玉屑金縷雨絲風片,亦可見藍田玉暖廬山一角了。左思云:“何世無奇才,遺之在草澤。”杜甫云:“白鷗沒浩蕩,萬里誰能馴。”

魯南四皓之劉之

劉之(1921――1994),畫家,師從關松坪、關友聲陳少梅。山東汶上縣軍屯鄉戚堰村人,法號“妙之居士”,原名劉慕正,字執中,後簡為劉之中、劉之,晚署南池老人、妙之居士等,曾用九一老人、一知、學海、之系等字號題款。魯南四皓之一,
劉家三世單傳,但劉之無意子承父業從商,卻自幼“愛畫入骨髓”喜染翰墨。劉之先生曾得孫普周、劉枕青等當地名士啟蒙。孫晚年寓居台灣,稱劉“兩件畫作影片見及,正統法則,筆墨堅實,比稱有體”。劉之16歲與何國華之女結婚,何與康有為有交,存有不少康的字。從此,劉之欣賞臨摹,保養堂入室。
作品風格
劉之書法以行草為主,靈秀利落;偶作小楷,字字珠玉;篆隸不落俗套,但輕易不為。山水崇尚文人畫一派,筆墨高簡,氣韻蒼深,尤精倪雲林一路,意境“荒寒”。晚年變法,於傳統筆墨有所突破,信手揮灑,即成妙品,精心之作可達逸品。
藝壇評價
二十世紀八十年代初,武中奇偶見劉之書法一幅,連聲讚嘆,寄信求字,隨信贈自己書作兩件。
朱復戡來濟寧,對弟子嘆說,“濟寧竟有個劉之”。黑伯龍連夸“真是一把角兒”。魏啟後評:“有筆、有墨,格調高,現今山東省還有這水平?”
1991年,劉之一幅書作被山東省政府收藏。劉之憂慮西風東漸國學式微,曾將畢生所得口傳手授,講解名作,演示古法,作了多種風格的示範畫,並有《劉之山水樹石畫譜》,《劉之畫語錄》傳世。1994年11月28日劉之仙逝,人們對其書畫手跡,無不珍藏寶愛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