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區介紹
全縣面積636平方公里,有45萬人口。改革開放以來,魚台的經濟有了較快發展,已由以糧食生產為主轉向經濟作物種植、水產、畜牧養殖及加工並舉的現代農業,以自產自給的傳統小工業轉向煤炭、能源、輕工紡織等資源綜合開發利用的新型工業,正在成為魯西南最具活力和潛力的縣市之一。2005年,全縣地區生產總值完成52億元,增長18%;財政總收入完成2.13億元,增長25.7%;地方財政收入完成1.01億元,可比增長20.46%;規模以上固定資產投資完成33億元,增長30%;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4133元,比上年增加478元。
魚台地理位置優越,交通便利。鐵路:縣城北部50公里有日菏鐵路,南部100公里有龍海線橫貫東西,東部70公里有京廣線,西部有京九鐵路縱穿南北。公路:東接京福高速公路,西連105國道,北靠日東高速公路。航空:南距徐州觀音機場100公里,北距濟南遙牆機場180公里,距離50公里的濟寧國際機場正在籌劃建設之中。水路:著名的京杭大運河穿境而過,有70公里的沿岸線,三級水運航道千噸級的船舶可直達長江口岸。
魚台特產資源豐富。農產品具有特色:魚台大米享譽全國,種有面積30萬畝優質水稻;是全國棉花百強縣之一,種有近30萬畝優質棉花;是著名的蔬菜及經濟作物生產縣,種有20萬畝優質大蒜、10萬畝黃皮元蔥和20萬畝優質蔬菜,暢銷國內外市場。水資源得天獨厚:水產精養十萬畝,蛋鴨存養200萬隻。煤炭質優易開採,現已探明儲藏量5.4億噸,目前已形成年採掘能力300萬噸。
魚台電力供應充足。有兩大電網同時供電,電價較低,工業網上用電每度0.54元,縣工業園區自建發電廠供電,電價更低。縣域有一技之長的勞動力充余,工資成本較低。
人口就業
建設民生殷實新魚台。城鄉居民生活質量明顯改善,幸福指數不斷提高。社會保障制度進一步健全,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覆蓋全縣農業常住人口,城鎮居民充分就業,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3.5%以下,弱勢群體得到有效救助,民眾生活普遍改善。
建設社會和諧新魚台。堅持依法治縣,民主法制建設穩步推進,公平正義得到切實維護。各項社會事業全面發展,市民素質不斷提高。社會安定有序,人民民眾安居樂業,社會更加和諧穩定。
城市建設
近年來,魚台縣圍繞大力實施“工業立縣”戰略,不斷加快城市化進程,城市品位逐年提高,城鄉面貌顯著改觀。縣城常住人口達到8萬人。
完善城市總體規劃,城區規劃控制面積由17平方公里擴大到33平方公里,建成區面積11平方公里。以西支河、湖陵三路為界,進行了片區規劃布局,中部為商業中心區、北部為行政辦公區、東部為生活老區、西部為生活新區、西北部和東北部為工業園區。
加大城市基礎設施建設力度,先後投資8000多萬元,對城區三縱三橫和西環路等七條主要街道進行了新建和改建,拓寬打通了湖陵三路,新建了西環路、建設路,延長了北環路至西環路。新建了4處較大規模的住宅小區,越河小區新建住宅樓12棟,建築面積10萬平方米;文化小區新建住宅樓9棟,建築面積6萬平方米;湖西住宅小區規劃新建住宅樓11棟,建築面積11萬平方米;時代商城建築面積4萬平方米。4處小區的建成,極大地改善了居民居住條件,有力地吸引了外地客商和農民進城經商,增加了城市人口,帶動了城區發展。
加快舊城改造步伐,先後拆遷建設了老城區正中商城北區、南區、招待所及東鄰居民區、老街居民區、西支河南北兩岸及日本溝兩側居民區。同時完善了供水、供電和污水處理等設施。
大力實施綠化亮化工程,對城區6條主要街道全部實施大樹進城,移植大樹6200多棵,新安裝路燈、禮花燈、景觀燈700多盞。突出魚台“北國水鄉”特色,投資600萬元,建設了沿西支河帶狀公園。
樹立經營城市理念,完成湖陵三路商業街和建設路開發建設。堅持政府高度壟斷土地一級市場,所有經營性土地,一律實行招投標拍賣,土地收益達到3500多萬元,實現以地生財,聚財建城。對城市現有基礎設施,通過產權轉讓、經營轉讓等方式,吸納社會資金進入,實現存量資產的保值、增值、變現。
按照省市統一部署,持續開展了城市環境綜合整治活動,建立了城市管理長效機制,實行綜合執法,城市髒亂差的面貌得到根本好轉,城市功能得到進一步完善提高。
前景目標
2008年政府工作總的思路是: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和黨的十七大精神,按照市委、市政府和縣委的總體工作部署,圍繞綜合經濟實力進一步增強,堅定不移推進工業立縣戰略,組織實施“工業發展年、項目建設年、招商引資年和城市建設年”,全力推動工業經濟、新農村建設、擴大開放、城市建設和服務業加快發展,更加注重環保節能降耗減排,更加注重改善民生促進社會和諧,切實轉變政府職能,努力開創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新局面。
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預期目標為:地區生產總值增長17.5%;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33.3%;地方財政收入增長20%;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增長30%;農民人均純收入增加470元以上;萬元GDP綜合能耗降低5%;主要污染物化學需氧量削減5%,二氧化硫削減7.7%;人口自然增長率控制在5‰以內。
行政區劃
魚台縣位於山東省西南部。東臨南陽湖、昭陽湖,南與江蘇省沛縣、豐縣毗鄰,西與金鄉縣接壤,北以新萬福河為界和濟寧市郊區隔河相望。地理坐標為東經116°23′~116°49′,北緯34°53′~35°10′。南北最大縱距為23.5公里,東西最大橫距為37.5公里。總面積654.2平方公里。全縣設谷亭、魚城、清河、王廟、王魯、張黃、李閣7鎮和老砦、唐馬、羅屯3鄉。下轄83個管理區,392個行政村,930個自然村。
魚台地勢西南部略高,東北部稍低,地面坡降為1/10000~1/15000。境域平均海拔35米,最高點在魚城鎮,海拔37.3米,最低點在東部沿湖地區,海拔33.3米。東西相對高差3.5米,南北相對高差2.3米。大部分屬微斜平地。魚台在大地構造單元上屬華北陸台的一部分,處於尼山凸起西部凹陷區。境內無基岩顯露,故而無山。新生界第四系沉積物堆積較厚,地質構造簡單。地勢平坦低洼,西南高,東北低。有縱橫河道17條,屬淮河流域沂沭泗水系。京航運河斜插縣境,全縣直接流入此河的河流有新萬福河、老萬福河、惠河、西支河、東魚河、復新河、東邊河。老萬福河的支流有東溝、魚清河、小郭河、小俞河、小蘇河、白馬河;惠河的支流為金魚河;西支河的支流為幸福河;東邊河的支流為蘇魯邊河。東西流向9條,南北流向8條。上述17條河流境內長266.63公里,境內流域面積654.2平方公里。
境內屬暖溫帶季風型半濕潤大陸性氣候區,氣候溫和,雨量集中,光照充足,四季分明的特點。春季回暖快而變化劇烈,降水稀少、蒸發量大,氣候乾燥;夏季為暖濕的東南氣流所控制,炎熱多雨,多有雷雨大風;秋季光照充足,氣候宜人,日夜間溫差較大;冬季為寒冷的西北氣流所控制,低溫乾燥,雨雪稀少。土壤面積39579.8公頃,分屬2個土類,3個亞類,6個土屬,33個土種。其中煤炭資源、水資源豐富。全境儲煤量達79.34億噸。此外,魚台凹陷區地下儲存鐵、石油、天然氣、鉀鹽等礦藏。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為振興魚台經濟提供了廣闊的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