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本書講述的是德國1918年到1933年間魏瑪共和國時期的日常生活,作者通過對當時日常生活各方面的描述,意圖指出魏瑪共和國產生的歷史,尤其是社會根源,並指出它是如何一步一步走向法西斯獨裁政治的。任何重大歷史事件的發生都不會空穴來風,無根無由,它如同點滴細水,匯聚成流,仿佛於不經意中,竟成江海澎湃之勢,無論是福是禍,終究一發而不可收。
本書作者里昂耐爾·理查爾是比較文學領域的根休教授,主要研究德國,撰寫過《納粹主義與文化》、《希特勒從何而來?》等著作。在這本書里,作者風格以客觀為主,也不失主觀評論與感嘆,更時有詼諧之筆;而在這種看似冷峻的幽默之中,令人不禁地歷史辛酸處扼腕唏噓。此外,本書資料詳備,註解清楚,因此譯者照原樣複製其表格材料,更且未加一處譯註,是恐有添足之嫌。綜合起來說,此書既適合一般讀者休閒獲知,也適合專業學者參照思考,實為不可多得的好書。
目錄
第一章 戰爭的終結與帝制的終結
苦難,飢餓
從全民一致到逐漸地破裂
廣泛的反戰運動
神奇元帥
民主的要求
投降與革命
第二章 魏驪共和國及其難產
一場革命,兩個共和國
鎮壓革命
坐在證人席上的作家與藝術家
制憲議會選舉
一個歷史景點:魏瑪
天生脆弱
難以克服的矛盾
第三章 昔日空間與新的國界
新的國界
心理效應
城市與鄉村
霸主柏林
中央集權
第四章 混亂、矯正與危機重現
幻想破滅,信心不足
失業率的增加
數字鏇風
習俗的改變
投機與排外
受害者與受益者
相對的繁榮
一次前所未有的失業
恐怖之徵兆
第五章 各結其社
民族主義者與世族種族主義者
所謂的國社黨運動
社會黨人與共產黨人
政治或是宗教,大量宗派
青年運動
走向軍事化社會
第六章 從國小到大學
新教育法的努力
有限的改革
為有工作之人而設的授課機構
在中學機構里
保守的高水平大學
第七章 衣、食、住
傳統居住環境
各種各樣的貧困
新的建築
日常飲食
傳統服裝與國際時尚
第八章 休閒與娛樂
第九章 知識分子環境
第十章 一次剖析的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