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內容簡介
《魂牽心繫原子夢:錢三強傳》由葛能全所著,《魂牽心繫原子夢:錢三強傳》的出版將引領廣大科技工作者和年青一代學習錢三強堅定執著、奉獻報國的愛國情懷,以及敢於攻堅克難、追求卓越、不斷創新的科學精神。同時,《魂牽心繫原子夢:錢三強傳》的出版也標誌著科學普及出版社科技人物出版特色正在形成,進而推動科學普及出版社實現向學習型、研究型出版社的順利轉型。
作者簡介
葛能全,1938年12月生,湖北通城麥市人·1963年湖北大學畢業後到中國科學院從事科學管理和學部工作。曾任錢三強先生專職秘書多年。後調中國工程院工作,曾任秘書長。工作之餘長期進行科學技術史、科學人物、科學事件與科技政策的調查和研究,20世紀80年代起出版《科學技術發展發明縱覽》、《科學的榮辱》等多種著作。
圖書目錄
寫在前面的話
我以有錢三強這樣的同學為光榮
導言
序章
第一章 家世與薰陶
出自吳紹書香門第
父親和母親
朦朧感受新文化運動
幸運的自由閱讀
第二章 德智體“三強”
新型少年
籃球桌球玩新招
班裡的領頭羊
改名兒
第三章 從牛到愛
憧憬實業 志在學工
改初衷 與物理結緣
放棄北大學歷 轉考清華
拔河隊員成為沖城門先鋒
第四章 東皇城根起步科學生涯
畢業實驗遭遇過失敗
在美國《物理評論》發表第一篇文章
文言文險些影響出國留學
第五章 所學將來定有所用
聽玻爾報告 于光遠贈言
含憤離家國
第六章 進入科學皇宮——居里實驗室
巴黎初識
領略“皇族”傳統
第七章 在原子沸騰關節時
初試鋒芒
見證核裂變發現
伊萊娜指導第一項實驗
“鏈式反應” 在法蘭西學院
不為非科學所用
第八章 命途多舛
為台兒莊祝捷
父親的凶訊
敬慰
第九章 戰亂中的法蘭西歲月
為王大珩彭桓武游歐排險
不尋常的論文答辯
異域逃難記
“只要我們有飯吃你就有飯吃”
心照不宣的秘密
滯留里昂 偶開乳膠研究之先
重回占領區巴黎
第十章 科學以外的新發現
愛國反遭譏諷
莎士比亞故鄉讀《論聯合政府》
充當“李逵式的人物”
第十一章 終成科學伴侶
一封個單詞的簡訊
何澤慧的“一項科學珍聞”
蘇州臉兒
東方飯店的特殊婚宴
第十二章 發現三分裂和四分裂
從劍橋引發的興趣
第一篇論述三分裂的文章
何澤慧發現首例“四分裂”
權威質疑當是給勇氣
榮譽與遺憾
第十三章 渴望為祖國貢獻力量
約定
幾個婆家求“嫁”
躊躇滿志
科學家應該是愛國者
第十四章 夢想難圓
帶著勇氣回國
上海學界的心聲
南京別樣氣候
北平計畫遭封殺
迷團和誤會
第十五章 希望在一九四九
重回清華園
在北平迎接新形勢到來
西柏坡的第一筆科學外匯
看到了希望
布拉格之情
第十六章 新的起步
意外受器重
為中國科學“制禮作樂”
“為勝利而犧牲”
非黨團長擔重任
入黨
第十七章 另一種使命
在奧斯陸
組織國際調查團
在戰地前線
“需要時就會出現的騎士”
第十八章 為了原子科學在中國生根
秣馬厲兵
求人才 務善用
貴有一種精神
歷史傑作—“紅專矢量論”
第十九章 中南海的最高決策
總理約談西花廳
到時候了 該抓了
科學與哲學對話
幸運與巧合
第二十章 心繫一堆一器
北京有個坨里
國防部長關心那個“堆”
讓大家知道原子能套用
物理與工程結合的“熱工實習團”
一條脫離實際的建議
第二十一章 不做賈桂式的奴才
“出嫁”沒離家
決裂前的最後爭取
記住“”
點將排兵 知人善任
無悔無私
“滿門忠孝”和“老母雞”
第二十二章 攻關無歇時
抓協作擰成一條繩
遇難題求良將
會戰“安全的心臟”
攻克點火中子源
指點羅布泊
第二十三章 中國氫彈奇蹟之謎
驚詫的兩年零八個月
一步妙棋——預為謀
寧擔責任用“好鋼”
另一手抓的輕核反應實驗組
給歷史一個交待
第二十四章 肝膽相照
元帥為科學家“募捐”
廣州會議解疙瘩
心中的知己
第二十五章 從書生氣到“靶子”
可愛的書生氣
初歷第一劫
接地線——過階級感情關
被拋出來的“靶子”
抄家以後的日子
第二十六章 在那乍暖還寒時
有銜無職見外賓
年的勇氣之作
寒露報喜
第二十七章 科學春天的情懷
聆聽與回想
“拿來主義”啟動科學工程
推動理論物理再先行
促人工合成胰島素申諾獎
第二十八章 晚年志行
兼職當正業
勤政殿——為中央書記處講課
懷仁堂——懇陳農業農村問題
“可算找到老家了”
結語
錢三強年表(—)
主要科學論文著作目錄
作者後記
文摘
著作權頁:
錢三強1946年在巴黎的這次舉動,在他自己和旁人都是很難忘記的,這不單因為鬥爭激烈和所遭遇的危險,還因為這次事件對他刺激很大,由此產生了新的思想認識。
1953年,錢三強在申請加入中國共產黨寫的材料中,回顧這次經歷寫道:“不久,國內及法國報紙上都登載了政協被破壞事,蔣介石動員打解放區,孟雨同志來與我商量組織留學生和華僑和平促進會,我即完全同意,並願意積極參加。在開會時,敵人打手數百人已在場,而我們方面只有百餘人。敵人一開始即主動包辦會場,使當時情況有利於敵人,有可能通過敵人的議案:‘打電報給蔣介石,要他剿共到底,因為中國之無和平就是因為共產黨擁有武器’。那時我的正義感及憤怒使我用罵人的姿態擾亂了會場,使之散會,後來才知道那次打手們是帶了六把手槍來搗亂的。那次事情過後,我受到的刺激相當大,認識到了蔣介石的流氓手段,於是積極地參加了《和平呼聲》的編輯,並且物資上也去支持它。”
那次活動組織者、中共旅法支部的袁葆華、孟雨等對錢三強的表現,多年後同樣都記憶在心。袁葆華回憶說:“錢三強這個人有正義感,對國民黨不滿意。1946年他先發起成立華僑和平促進會,每次開會他都參加發言,一次大會上他公開罵國民黨‘禍國殃民’。”
後記
這本最終修訂版《錢三強傳》,在錢三強先生百年誕辰之際出版,是一件很慶幸的事情。慶幸有中國科學技術協會組織進行的“老科學家學術成長資料採集工程”給予的鼓勵和支持,構想如果沒有納入這個項目,就沒有全力開展工作的條件,自然也少了成書的時間壓力,還會繼續處於慢慢來的狀況;也慶幸我本人近兩年中超出年齡常規的強力努行工作,身體終於堅持下來了。
這些年的寫作和這次修訂過程中,很多人士提供了各種幫助,某種意義上說它是一篇集體之作,我在此由衷感謝所有提供幫助的同事和朋友們。首先最要感謝的,是錢三強先生曾經對我的一直信任和提供的條件。感謝何澤慧先生生前無數次同我談錢先生,談往事,談她自己。感謝于光遠先生當年夜讀《錢三強傳》和寫來兩次信,並且應允以他的演講為本書代序。感謝彭桓武先生生前多次同我談他了解的錢先生,並幫助書中糾正一處時間訛誤。還要感謝法國原子能總署高級專員辦公室主任M.Martinot教授和錢先生的巴黎同事P.Radvanyi教授,他們幫助查找錢先生在法國時的歷史資料,並及時寄交錢思進教授。錢祖玄、錢民協、錢思進諸位家人提供了不少重要資料和意見。
本人至今仍習慣手寫稿,幾十萬字的稿子,全由我的同事陳丹(還有王立群)在繁忙本職工作之餘幫助打出,並且一遍一遍修改,還提供不少好建議,給予了重要支持。《卷舒開合任天真:何澤慧傳》作者劉曉博士,在採集小組給予了很好的配合和幫助。
謹以此書共同紀念錢三強先生百年誕辰!
書中不當之處,敬希批評指正。
葛能全
2013年7月於中關村寓所
序言
序前的話
應該有人給當代的科學家錢三強寫傳。他在使我國以當今世界驚詫的速度製成並爆炸核子彈氫彈的事業上,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這個寫傳的工作葛能全做了,而且做得很好。他寫錢三強的一生,既完整具體,也簡明扼要,並注意交代清楚歷史背景。更難能可貴的是,葛能全本人是在錢三強直接領導下和他一起工作了16年,並且近幾年又對錢三強的經歷作了專門積累和研究。我想這樣的作者是很難得的。
2003年10月中旬,我收到舉行錢三強九十誕辰座談會和“錢三強星”命名儀式請柬,同時收到葛能全寫的《錢三強傳》。我立即看了,看到深夜,在40萬字的書中,我認為在出席那個集會前我應該看的部分都看了。我想起何祚庥對我說過自己想寫一部描寫中國核子彈氫彈爆炸成功的小說。當時我懷疑這是不是寫小說的好題材。我看了《錢三強傳》之後,我倒不懷疑了。這段歷史中其人其事——不僅錢三強,還有許許多多人的事跡的確很感人。
兩年前我曾答應為《錢三強傳》再版寫個序,我說過的話當然算數,不能食言而肥。從作者給我的再版《錢三強傳》目錄看,內容大有改進,又下了很大的功夫核對史實,寫得更加充實、更加準確。不過近幾年來我沒有再對我的老同學作進一步回憶思考。同時我也滿九十歲,而且在修訂版正式發行的時候。恐怕馬齒又徒長,加上身體越來越差,因此只好把兩年前的演說《我以有錢三強這樣的同學為光榮》,作為這本書的代序。
于光遠
2005年11月26日
錢三強1936年清華大學畢業時,我和他是同一個物理系、同一個年級的同學。今天能出席這個座談會和“錢三強星”命名儀式,我十分高興。尤其看到他和我在清華物理系的同班同學王大珩也來了。在我腦子裡冒出一句話:我們以有錢三強這樣的同學為光榮。今天到會的同班同學當然還有何澤慧,她有力地參加了錢三強的工作,我要說的祝賀錢三強的話,也要對她說。因此,她不在我說的範圍之內。我的學長彭桓武也來了。彭桓武在清華物理系比我和錢三強等都高一個年級。可是他的年歲比我們還都小。他在核子彈的試驗當中起了很大的作用,也不在我說的範圍之內。
關於錢三強在科學研究方面的成果,比如說,重原子核的三分裂和四分裂現象的發現,並對之作出科學的解釋等等,今天我不想多說了。今天我想著重說的——也是使得我深深感動的,是由於他和參加這一事業的同志們的努力,我們國家能以世界上想不到的速度,成功地爆炸了中國第一顆核子彈和氫彈,因而震驚了世界。錢三強是在怎樣的條件下做到這一點的?從國外的情況來看,由於我們同蘇聯的關係緊張了,蘇聯不但拒絕了援助,而且還撤回專家,撕毀協定。給我們帶來了很大的困難。從國內的情況來說,中間還經過“大躍進”和三年困難時期,還經過所謂“文化大革命”(實際上是“史無前例的文化大破壞”),在三年困難時期,又發生餓肚子造核子彈的問題。幸虧聶榮臻元帥,動用軍隊力量,給了他們生活上的補貼。錢三強在“文化大革命”中,挨批鬥,被抄家,一批寶貴的資料現在還沒有下落。而且把他全家發配到陝西的邰陽農村。從時間來說,我們國家下決心努力掌握核子彈,是從錢三強把他的恩師約里奧一居里的“中國反對核子彈,必須自己掌握核子彈”的提示帶到了我們的黨,1955年在中南海毛澤東的會議室,下了決心的時候開始的。掌握核子彈這一點,在1955年我們可以說沒有什麼基礎,但是我們一定要趕。趕,是要在儘可能短的時間當中,在沒有基礎的情況下趕上世界先進的水平。
現在我們來看一下世界核子彈爆炸的歷史進程:1945年7月美國首先在墨西哥州爆炸成功,不到一個月的時間內先後在日本的廣島和長崎投下兩顆核子彈;1949年8月蘇聯爆炸了第一顆核子彈;1952年英國爆炸了第一顆核子彈。1952年7月美國成功地進行了第一次氫彈試驗;一年後1953年8月蘇聯成功地第一次進行氫彈試驗。這個時候法國的核子彈正在研製中。 1955年我們決策時間當然相當晚。但是我記得1961年我參加了在莫斯科召開的第六次普格華許會議的情景。普格華許是加拿大一個漁村,有一個大資本家叫伊頓的在那裡有個別墅。這個會議是羅素髮起和支持的。普格華許會議帶有核俱樂部的性質。不知道是怎么樣的情況,把中國也算進去了。第一次普格華許會議周培源參加了,是中國唯一的代表。後來在莫斯科召開的這次普格華許會議,周培源是我們中國代表團的團長。美國的團長是化學家Dotty。美國當選總統甘迺迪的第一號智囊,叫做羅斯托,是美國代表團的秘密團長。我是中國代表團的黨支部書記。團員有國際問題專家馮賓符、清華大學副校長張維(還有兩個工作人員外交部的張宗安和我國駐莫斯科使館的劉君禮)。在莫斯科舉行這個會議的目的是限制更多的國家掌握核武器,要搞核裁軍。這次普格華許會議,主要的國家是美國和蘇聯。這個時間離開1955年我們的決策才只有六年。我們一直主張是對中國發展核武器不張揚。但是我想要國外一點也不知道,時間長了很難做到。因此,只有趕快抓緊時間去乾。
這就說到我引以為榮的老同學錢三強了。錢三強在那段時間的毅力和組織能力,應該說是真的了不起。他把能夠網羅的人才都團聚在爆炸第一顆核子彈和氫彈的事業上面,包括錢三強的老師吳有訓,也被他請來了。他對與鄰近的學科合作十分重視,比如說,他與電子學的陳芳允合作,也與力學方面的郭永懷合作。
他把在英國的核物理專家楊澄中(我們稱之為“英楊”)和在法國的放射化學家楊承宗(我們稱之為“法楊”)邀請回到中國。這時候,四十才出頭的錢三強已經被看作是一隻老母雞,培育了他的得力的助手,有幾位今天也到會了。他還培養了一批年輕的專業人才。
人們簡直不能相信中國不到十年的時間,就能夠在1964年10月16日爆炸了第一顆核子彈。接著1965年5月9日,中國進行第三次核試驗,其數據顯示,這次試驗含有熱核材料,是一顆加強型的核子彈。同年10月27日中國進行第四次核試驗,成功地進行了飛彈運載核彈頭爆炸成功。每發表一次這類“公報”,世界輿論總要轟動一次,驚嘆一番。轟動最大的一次,莫過於1967年6月17日。那天深夜,從北京又飛出一條重要新聞:中國第一顆氫彈在西部上空爆炸成功。聽說,6月17日一位塔斯社記者氣喘吁吁地跑到了玻璃宮——那裡聯大特別會議剛開始。走到柯西金面前說:“總理同志,北京電台已經宣布,中國掌握了氫彈……”柯西金瞅著這位記者,但是說不出話來。記者又說:“總理同志,這次爆炸是在新疆進行的,就是毛派所控制的省份……我們曾經報導過此事……他們會讓氫彈爆炸嗎?”柯西金更加注意地瞅著記者,表情顯得越來越煩躁不安。後來,他終於開了腔:“同志,你為什麼如此慌張?你相信塔斯社嗎?”
至於法國,他們的第一顆核子彈是在1960年2月已經成功爆炸了,比中國第一顆核子彈試驗要早四年零八個月,而法國的氫彈還一直不見動靜(後來法國在1968年8月進行氫彈試驗,比中國晚了一年零八個月)。難怪法新社6月18日發表電訊稱:中國試驗的第一顆熱核氫彈,使最有經驗和最了解情況的專家感到驚詫。驚詫的是中國人取得這個速度。還有訊息從法國傳出,說戴高樂總統為此大發雷霆。具體證實戴高樂確實發火了,其中一些細節是時隔十幾年後的70年代末和80年代初——準確地說是這樣傳到中國的:1979年1月,法國原子能總署基礎研究所所長J.霍洛維茨應中國科學院邀請訪問中國,他是錢三強的老朋友又是同行。他們在北京有過兩次會見,霍洛維茨問了中國發展氫彈的事,同時談到了法國科學界普遍感到驚奇和戴高樂批評了原子能總署。還有一次是五年後的1984年12月,被稱為“快中子堆之父”的法國原子能委員會G.萬德里耶斯訪華,在北京時,錢三強在“便宜坊”請他吃烤鴨,席間他也問起和談起氫彈的事情。這次萬德里耶斯與五年前霍洛維茨所言大同小異,錢三強多次作為“花絮”介紹過,大體內容是:當年中國爆炸第一顆氫彈的訊息傳到法國後,法國科學界和政界都感到驚詫,戴高樂總統把原子能總署的官員和主要科學家叫到他的辦公室,質問為什麼法國的氫彈遲遲搞不出來,而讓中國人搶在前面了,在場的人都無言以對,因為誰也解釋不清楚中國為什麼這么快的原因。他們說,戴高樂還拍了桌子。
這裡有一個故事也可以作為“花絮”講一講。就在1964年10月,我參加了烏蘭夫副總理帶隊的中國政府代表團,去民主德國慶賀他們的國慶。回國時經過莫斯科,在我們國家的使館休息了一下。在回國的前夕,羅馬尼亞的一個記者向我們透露,赫魯雪夫要下台。第二天我們的飛機從莫斯科去西伯利亞的伊爾庫斯克,伊爾庫斯克的州委書記到機場來迎接我們,對我們說了一句話:“你們在飛機上睡了一個晚上,可是我們蘇聯發生了很大的變化,赫魯雪夫同志不再擔任我們的總書記了。”也就是在機場上,我們國家駐伊爾庫斯克的領事告訴我們,我們國家今天爆炸了第一顆核子彈。這個時間是1964年10月16日,即我國第一顆核子彈爆炸的日子。
錢三強在這件事上的所作所為,不是用一般的語言可以表達的。
有一件事我想補充一下,1953年他以中國科學院代表團團長的身份,與中國科學院黨組書記張稼夫同志一起訪問蘇聯。回來後有一個給國務院的報告。在這個報告當中,介紹了蘇聯科學院的院士制度。那時我在中央宣傳部科學處工作,參加了對這個報告的討論。當時大家認為在中國建立院士制度還不夠成熟,以後就建立了學部委員制度。後來又發展成我國的院士制度。
錢三強作為團長所作的這個報告中,還有一個重要內容就是建立中國的研究生制度,這是我們提出制定學位制度的第一個檔案。
關於“錢三強星”的命名,我十分高興,我表示熱烈祝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