鬱南肉桂

鬱南肉桂

鬱南肉桂又稱西江桂,產於廣東省鬱南縣。其產品有桂皮、桂油、桂枝、桂宗、桂頂。肉桂全身是寶,用途廣泛。桂皮是名貴中藥材。桂油是醫藥工業、食品工業、化學工業的重要原料,是可口可樂等飲料的重要原料之一。鬱南肉桂產品質量上乘,桂油含桂醛量高,因而,桂皮、桂油為傳統出口產品,民國時期已遠銷港澳、歐美。

鬱南肉桂
鬱南肉桂又稱西江桂,產於廣東省鬱南縣。其產品有桂皮、桂油、桂枝、桂宗、桂頂。肉桂全身是寶,用途廣泛。桂皮是名貴中藥材。桂油是醫藥工業、食品工業、化學工業的重要原料,是可口可樂等飲料的重要原料之一。鬱南肉桂產品質量上乘,桂油含桂醛量高,因而,桂皮、桂油為傳統出口產品,民國時期已遠銷港澳、歐美。
中文學名
鬱南肉桂

被子植物門

雙子葉植物綱
亞綱
木蘭亞綱

樟目

樟科
亞科
樟亞科

樟族

樟屬

肉桂
分布區域
廣東省鬱南縣
目錄
.1種植歷史
.2形態特徵
.3生長環境
.4分布範圍
.5繁殖方法
.6栽培技術
.7主要價值
.▪藥用價值
.▪食用價值
種植歷史
鬱南種植肉桂歷史悠久,據舊《西寧縣誌》記載,在約公元1850年前後(清道光年間),就有張氏開山種植。民國時期,鬱南縣已大量種植肉桂,1988年全縣的肉桂種植面積已達9萬多畝,年產桂皮斤千噸。到2000年肉桂種植面積已發展到2.43萬公頃[1],有中國肉桂之鄉稱號。[2]
肉桂用途廣、價值高、市場前景廣闊。改革開放以來,鬱南縣根據山區有十分適宜種桂的地理氣候環境、種桂習慣,大力發展肉桂種植,建成肉桂產品生產基地。[3]
形態特徵
肉桂,中等大喬木;樹皮灰褐色,老樹皮厚達13毫米。一年生枝條圓柱形,黑褐色,有縱向細條紋,略被短柔毛,當年生枝條多少四棱形,黃褐色,具縱向細條紋,密被灰黃色短絨毛。
頂芽小,長約3毫米,芽鱗寬卵形,先端漸尖,密被灰黃色短絨毛。葉互生或近對生,長橢圓形至近披針形,長8-16(34)厘米,寬4-5.5(9.5)厘米,先端稍急尖,基部急尖,革質,邊緣軟骨質,內卷,上面綠色,有光澤,無毛,下面淡綠色,晦暗,疏被黃色短絨毛,離基三出脈,側脈近對生,自葉基5-10毫米處生出,稍彎向上伸至葉端之下方漸消失,與中脈在上面明顯凹陷,下面十分凸起,向葉緣一側有多數支脈,支脈在葉緣之內拱形連結,橫脈波狀,近平行,相距3-4毫米,上面不明顯,下面凸起,其間由小脈連線,小脈在下面明顯可見;葉柄粗壯,長1.2-2厘米,腹面平坦或下部略具槽,被黃色短絨毛。
生長環境
肉桂性喜溫暖濕潤、陽光充足的環境,喜光又耐陰,喜暖熱、無霜雪、多霧高溫之地,不耐乾旱、積水、嚴寒和空氣乾燥。栽培宜用疏鬆肥沃、排水良好、富含有機質的酸性沙壤。栽培於沙丘或斜坡山地。
鬱南縣地處北回歸線南側,以山地、丘陵為主,土層深厚且疏鬆,肥沃,土壤屬於黃褐土壤,為微酸性土壤類型,土壤中重金屬含量低,無農藥殘留,屬南亞熱帶季風氣候區,夏長無嚴冬,氣溫偏高,熱量豐富,日照時間長,年平均氣溫21.4℃,年平均降雨1433毫米,全年無霜期355天以上,非常適合肉桂生長。
分布範圍
目前鬱南縣內桂圩、建城、寶珠、通門、大方、千官、歷洞、南江口等鄉鎮均有大面積的種植。
繁殖方法
一般用種子育苗移植法,在種子成熟後隨采隨種,或用濕沙混藏,但不得超過20天,過期則喪失發芽力。用條播法,行距約15cm,溝深3-4cm,每隔3-4cm播種子1粒,播種後覆土、澆水,上蓋乾草。苗高10cm時間苗,每6cm留苗1株。3年後苗高約1m時定植。
栽培技術
定植時間:在3月至4月,選擇陰天或小雨天挖取苗木定植。定植密度:每667m(畝)定植≤800株。施肥:定植前每穴施不少於1.5kg有機肥和0.25kg磷肥;定植後,結合撫育,每株施不少於0.25kg氮肥或0.25kg複合肥。
採收:定植後5年或砍伐重新萌芽後3年方可採收。採收時先在分枝處環割樹皮一圈,深度達木質部,再往下≤50cm處環割一圈,然後在2個割圈之間縱切一刀,慢慢撬起樹皮。
主要價值
藥用價值
功能主治
補元陽,暖脾胃,除積冷,通血脈。治命門火衰,肢冷脈微,亡陽虛脫,腹痛泄瀉,寒疝奔豚,腰膝冷痛,經閉症瘕,陰疽,流注,及虛陽浮越,上熱下寒。
食用價值
食用禁忌
1.桂皮性熱,適合天涼時節食用,夏季忌食桂皮。
2.由於桂皮性熱活血,易損胎氣,所以孕婦一定要慎食。
3.陰虛火旺、血熱出血者也不宜食用。
4.月經過多、盆腔炎、咽疼及其它熱病患者應忌食,有失血和遺精病史的人也應禁食。
5.用桂忌用諸蔥。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