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副題名
以元朝控制干涉期為中心
外文題名
論文作者
朴延華著
導師
朴文一指導
學科專業
世界史
學位級別
博士論文
學位授予單位
延邊大學
學位授予時間
2007
關鍵字
高麗 王權 中朝關係 元代
館藏號
D731.2
館藏目錄
2010\D731.2\1
內容簡介
闡明在元廷的鐵蹄之下,高麗能夠倖存的諸多方面的因素。 本文由緒論、正文和結論三部分構成。 緒論主要闡述國內外研究現狀、研究目的和意義以及研究方法。 正文分六章。 第一章,元宗時期王權的衰弱。元宗為高麗第24代王,在位15年,可分為兩個時期。前期,從1260年到1269年為止是武臣掌權,因林衍擅廢立給了蒙古干涉高麗政治的口實,也導致元宗愈加投靠蒙古勢力。後期,從1270年開始到1274年6月為止,1270年5月林惟茂被殺,武臣時代結束。高麗開始出陸還都。元宗後期高麗進入實質意義的轉折,從受控於武臣,轉向受控於蒙古,從此高麗一步一步走向半獨立狀態。 可以說麗蒙戰爭結束後,高麗歸附蒙古,蒙古在高麗設定達魯華赤、東寧府、雙城總管府,並屯田屯軍,完成征伐日本的各項準備,也基本完成對高麗控制干涉的組織準備。 第二章,忠烈王時期駙馬國化。忠烈王為高麗第25代王,在位前後34年。忠烈王納元世祖之女齊國大長公主為王妃,開麗元兩國政治聯姻之先河,是蒙古公主幹涉高麗內政最嚴重的時期。忠烈王以駙馬王身份對麗元兩國關係影響很大,影響是雙向,既有正面影響,即爭取有限權力的努力,也有負面影響。元朝兩次征伐日本,在高麗屯田、駐軍、設定征東行省,造船、助軍、輸糧、勞役,給高麗帶來沉重的經濟負擔,超過以後任何時期。雖然忠烈王以駙馬王身份努力爭取王權和國家利益,比如元朝撤除達魯花赤、歸還東寧府和耽羅府,但與高麗所受的政治干涉和沉重的經濟負擔是不成比例的。 第三章,忠宣王政治改革與兩次即位。忠宣王為高麗第26代王,忠烈王二十四年(1298)正月受內禪即位。隨之,在高麗全面進行政治、經濟、社會、宗教等改革,廢止政房,設定詞林院。重用以朴全之為代表詞林院七學士,推進改革。因改革觸動權門勢族既得利益,又因改革具有反元因素,而受到元朝強力干涉,最終以忠宣王退位而告結束。 忠烈王三十四年(1308)忠烈王病卒,忠宣王得以復位,在元都遙控統治高麗五年。忠宣王治政時期是高麗藩屬元朝以來,元朝在政治上控制干涉較少、經濟上索求也較少的時期。使高麗王權許可權達到元朝百年干涉期的高點。 第四章,忠肅王王位之動搖不定。忠肅王為高麗第27代王,前後在位25年,從即位到1320年,一直是有名無實,無所事事,其實權仍由上王(忠宣王)在元都遙控。1321年到1324年,忠肅王被扣留在元朝四年。在扣留期間,沈王嵩乘虛而入,想依靠元朝英宗的支持,由自己即王位,發動擁立沈王暠運動和立省運動,但因各種因素導致擁立和立省失敗。從1324年到1339年,其中1330年2月到1331年12月兩年時間由其子忠惠王掌控。所以,忠肅王時期,可以說政局不穩,受到元廷干涉嚴重。 第五章,忠惠王、忠穆王與元朝的政治關係。忠惠王為高麗第28代王,在位前後六年,有兩次為王的經歷。忠肅王十七年(1330)2月被元立為王,8月回國即位。在忠惠王入元宿衛不到兩年,忠肅王就被迫傳位。顯然,元廷政治變化起了決定性作用。 忠肅王后八年(1339)3月忠肅王死,遺願由忠惠王復位,元廷丞相伯顏寢不奏,延遲忠惠王復位。直到1340年2月伯顏被逐,元帝釋王復位。1344年忠惠王被捕入元死於流放途中,時年36歲。忠惠王的命運隨元廷政權變動而幾經變化,一國之君任由元廷操縱,最終成為元廷政權變遷的犧牲品。 忠穆王為高麗第29代王,8歲即王位,在位四年。母后德寧公主在1330年嫁忠惠王,忠惠王在位前後六年,掌控高麗政事,德寧公主沒有機會涉政,到忠惠王死後,機會來了。忠穆王以8歲幼沖即位,使德寧公主得以母后攝政。 第六章,恭愍王代恢復王權。恭愍王為高麗第31代王,在位22年。恭愍王在位期間東亞形勢發生驟變,元朝國力衰微,乃至滅亡,明朝取而代之。恭愍王利用這一有利時機,進行兩次改革。特別是恭愍王五年改革,剷除親元勢力,罷征東行省理問所,收復雙城總管府,改革官制,停止元年號。使高麗擺脫元朝控制與干涉的附屬國地位,確立國家獨立性和王權的自主性,以實現高麗王朝的中興。 結論部分綜述了全文要點,提出研究結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