譽滿全市
整齊氣派的小洋樓,琳琅滿目的商店,蓊蓊鬱郁的行道樹……漫步通城關刀鎮高沖村街頭,仿佛置身“都市花園”。
這個被譽為全市“魅力村莊”和全省“宜居村莊”的偏僻小村,是如何取得如此輝煌成就的?記者日前特地前往探秘。
記者探秘
“變化得益於以村支書何建關為首的村支部一班人。”在高沖村,村民們對任村支書28年的何建關給以充分肯定。
28年前的高沖村還只是關刀鎮東北部與沙堆鎮瑤泉村相鄰的一個偏僻、貧窮的小山村,以山地丘陵為主,村民主要靠務農謀生。
“要讓民眾長發久富,一定要有自己的特色。”何建關上任後,用整整8個月的時間深訪農戶、查資料,進省城搜信息,尋項目,謀求高沖村特色發展之路。
1998年春,經過反覆論證,最後他將思維定格在“造一個新集鎮,讓小集鎮來帶動地方經濟發展”上。
他認為高沖地處兩鎮九村交界處,周圍居住著9萬多人口,新建一個集鎮,既可以改善居住條件和投資環境,又能將周邊的經營能人吸引到新鎮上來居住和做生意,從而形成自己的特色經濟。
思路一出,付諸行動。1998年6月,村里按照“規劃一步到位,建設逐步完善”的思路,請縣規劃局對高沖小集鎮進行高標準規劃設計。同時,村幹部和全村勞力上陣,用8個月的時間開山挖地,修整水渠,硬是在55畝的荒山和25畝爛泥田上,平整出80畝的平地。
建設容易,資金難籌。經框算,從挖填土方到建修水泥路和配套設施總共要100多萬元。何建關開始四處奔走,經過幾個月的努力,終於籌到了50餘萬元。同時,村委會制訂出一系列優惠政策:無論本村人還是外來戶一律享受同等待遇,進鎮建房可以在屋後安排部分自留地,村集體負責配套設施建設,以此吸引農戶和附近的能人進集鎮安家,從而解決了剩餘資金缺口。
在村幹部帶領下,不到一年,一條長1公里的新集鎮形成,先後吸引286戶民眾進街落戶,使常住人口達到1526人。
接著,該村又籌集80萬元,修通了全村7個組的組級公路,解決了2萬多鄉親出行難的問題,給每戶安上了有線電視,架通了程控電話,完成了農電、農水改造;建起一所占地7300平方米的現代化中心完小,辦起2所幼稚園,解決了536名學生上學難。
今年春季,高沖村以村莊環境整治活動為契機,投資6萬餘元購買了9800餘棵桂花樹苗,4760棵杉樹和樟樹樹苗,對村民屋前屋後進行美化綠化。
如今,該村集鎮醫療設施、體育設施、圖書室等公共服務設施一應俱全,有以經銷百貨、木材加工、農副產品為主的商店40多家,年營業額超過800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