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檔消費品

高檔消費品如何定義

一台海爾最新款的冰櫃,一瓶嬌蘭的香水,也許在價格上幾乎一致,但是,一個只是大眾消費品,而另一個是高檔消費品。

高檔消費品的定義,並不僅僅由價格、體積、容量來決定,雖然這也是它們與其他同功能產品區別的重要指標。高檔消費品,也可以稱為奢侈品,它最大的特徵就是非必須性。沒有嬌蘭香水,你可能依然能每天正常的生活。但是,如果沒有冰櫃,沒有麵包這些大眾消費品,那你可能就會進入一個困惑的境地。高檔消費品的作用已經不僅僅是局限在滿足人基本的需要,而是一種升華的,更具有象徵意義的體現和表達。你吃一個和路雪的冰淇淋和吃一個哈根達斯的冰淇淋,也許對你的胃來說,沒有實質區別。但是,對於你個人的消費體驗來說,顯然後者所附載的象徵意義更容易讓你產生一種額外的消費體驗。

為了與產品的這種附加值配套,高檔消費品在銷售和產品定位、市場行銷上也都很有個人特色。嬌蘭品牌經理Franck Waechter 將他的工作理念總結為:高檔消費品的成功關鍵看品質和分銷渠道。如果什麼渠道都能買到的產品,一定不是高檔消費品。而如果失去了品質和市場定位,價格再貴也無法成為高檔消費品。 

高檔消費品高檔消費品

 

而從市場行銷的角度來說,高檔消費品也有自己堅持的原則。比如,從不隨便打折,不在大眾媒體上做品牌宣傳。不是他們沒有這方面的經濟實力,而是他們有意用這種方式來界定自己的消費群體,同時界定自己。

國人海外瘋搶高檔消費品

在國內銷售的中高檔消費品普遍比國外貴,價差最高的可達二三倍,然而國人的收入只是人家的1/13。這催動眾多國人蜂湧至海外搶購,大量購買力流失海外。
昨天在商務部例行舉辦的新聞發布會上,商務部新聞發言人姚堅透露,這種現象已引起了中國政府部門的關注,商務部與相關部門正在著力制定相關政策以解決這種“流失”問題。日前商務部部長陳德銘也表示,我國將採取促進競爭、完善物流體系、轉變和創新零售模式,減輕零售企業負擔等措施,解決部分國際品牌奢侈品在我國的銷售價高于海外價的問題。
政府關注中高檔消費“流失”
“將國人的中高檔消費品購買力引導回國內,就是‘擴大內需’中的一個組成部分。”昨天,廣東商學院流通經濟研究所所長王先慶在接受記者採訪時指出。
昨天,據商務部新聞發言人姚堅介紹,商務部曾做了一個統計,根據調查顯示,手錶、箱包、服裝、酒、電子產品這五類產品的20種品牌高檔消費品,國內售價比香港要高45%左右,比美國高51%,比法國高72%。“這種現象確實應當,而且已經引起了中國政府部門的關注和注意。”
在國內購買力“流失”的同時,有業界人士更擔心外資高端消費品將會趁國內本土奢侈品牌空檔期,加速進入國內,進而出現壟斷、控制中國市場的局面。
第一零售網總裁、國際香水化妝品基金會中國區主席丁利國表示,僅去年1月至8月,國際頂級奢侈品公司在中國就新開了80家新店,逐步向中國二三線城市滲透。與此同時,國際奢侈品改進了在中國市場的銷售渠道和行銷手段,如增加網上直銷。
“國家應該儘快出台相關政策,大力扶持本土奢侈品行業的發展,讓‘外需’轉換成‘內需’。如果沒有配套的政策扶持,本土的‘散兵游勇’難以抗衡強大的境外兵團的聯合進攻。”丁利國如是說。
打造新流通體系消除奢侈品價高問題
昨天,姚堅透露,商務部牽頭編制了國內貿易的“十二五”發展規劃,已經列入了國家級的專項規劃,這項規劃提出了這樣一個發展的目標,就是要在“十二五”期末,在2015年的時候,使社會零售品的銷售總額、生產資料的銷售總額、批發、零售、住宿、餐飲等等這些重要的消費品市場的經營規模都要比“十一五”期末翻一番。
然而,面對這樣宏大的目標,如何完成?姚堅分析,國內中高檔消費品價高原因,部分是由於我國對於部分品牌商品的綜合進口稅率還比較高,包括關稅、消費稅。據了解,目前從海關正常渠道進口的奢侈品徵收增值稅和進口關稅,大約為29%。在國內還要收20%的奢侈品消費稅。中山大學教授林江認為,降低產品進口關稅,對國家經濟長期發展有十分重要的意義,一來可以緩解目前的代購風潮,二來有助於形成合理的政策預期。

中國進口高檔消費品為何熱銷

中國進口高檔消費品在大中城市呈現出非常熱銷的趨勢。出現這種現象有三個原因:
第一,中國的民族品牌、高檔消費品品牌還不能滿足人民民眾日益增長的物質需要;

第二,中國人民民眾的生活水平和收入確實提高,一些新的消費群體,特別是80後、90後群體更崇尚於名牌消費;

第三,特別是全球金融危機之後,西方國家為了促進消費對本國產品進行了打折和降價處理,而中國市場一直平穩,沒有出現過這樣的現象。
現在中國對於中高檔消費品的進口已經是世界的第二位,有可能再過幾年會超過日本成為第一位,這是不足為奇的。因為中國有13億人口,日本不到中國人口的1/10。

高檔消費品的進口和價格合理

首先,要培育市場競爭的主體,包括培育在中國的高檔、優秀的消費品品牌;

第二,完善物流配送體系的建設;

第三,轉變和創新零售模式;

第四,要營造公平有序的競爭環境,打擊侵犯智慧財產權和制假售假行為;

第五,減輕生產和零售企業負擔,給予政策上的優惠。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